弯管的制造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4713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1320356.X

    申请日:2021-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弯管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扩管步骤,将弯管中间体的第二直管部成形为扩径第二直管部;第二扩管步骤,将扩径第二直管部和弯管部中间体分别成形为扩宽第二直管部和最终要得到的形状的弯管部;拉深步骤,将扩宽第二直管部成形为截面长圆形的长圆形第二直管部;以及凸起成形步骤,将凸起成形。此外,在上述拉深步骤中,使用内置有拉深销的拉深冲头。

    气体发生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898043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480038961.6

    申请日:2004-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较少的工序就能制造气密性高的管材,能使成本降低的管材隔开方法和用上述管材的气体发生器。涉及用隔板(2)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管材(1)的中空部的规定位置区分或封闭的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的管材(1)的隔开方法和采用了上述管材(1)的气体发生器(50)。第一工序将隔板(2)插入到上述管材(1)内,并且上述隔板(2)的面相对于上述管材(1)长度方向基本上垂直。第二工序将上述隔板(2)配置在上述管材(1)内的规定位置上,通过从上述管材(1)的外周面对与配置了上述隔板(2)的规定位置相邻接的部分进行敛缝,使上述隔板(2)从其外周端面咬入到上述管材(1)的壁中0.1mm以上,使上述管材(1)和上述隔板(2)贴紧。

    弯管的制造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14713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20356.X

    申请日:2021-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弯管的制造方法,包括:第一扩管步骤,将弯管中间体的第二直管部成形为扩径第二直管部;第二扩管步骤,将扩径第二直管部和弯管部中间体分别成形为扩宽第二直管部和最终要得到的形状的弯管部;拉深步骤,将扩宽第二直管部成形为截面长圆形的长圆形第二直管部;以及凸起成形步骤,将凸起成形。此外,在上述拉深步骤中,使用内置有拉深销的拉深冲头。

    弯管的制造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83262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10994004.9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弯管的制造方法,通过使具备锪孔的台阶部(90b)的冲头(90)的前端面(90e)抵接到夹紧模具(40)的第2空洞部(40b)的下部面(40c),从而使弯管部(3c)的靠近第2直管部(3b)侧的预定位置的扩径状态的外径(d5)朝向台阶部(90b)的内周面(90f)向径向外侧进一步膨胀,以朝向与第1直管部(3a)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且与第1直管部(3a)的外周相接的方式在弯管部(3c)上一体形成凸起。

    管材的隔开方法以及用该方法制造的管材和气体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898043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480038961.6

    申请日:2004-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较少的工序就能制造气密性高的管材,能使成本降低的管材隔开方法和用上述管材的气体发生器。涉及用隔板(2)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管材(1)的中空部的规定位置区分或封闭的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的管材(1)的隔开方法和采用了上述管材(1)的气体发生器(50)。第一工序将隔板(2)插入到上述管材(1)内,并且上述隔板(2)的面相对于上述管材(1)长度方向基本上垂直。第二工序将上述隔板(2)配置在上述管材(1)内的规定位置上,通过从上述管材(1)的外周面对与配置了上述隔板(2)的规定位置相邻接的部分进行敛缝,使上述隔板(2)从其外周端面咬入到上述管材(1)的壁中0.1mm以上,使上述管材(1)和上述隔板(2)贴紧。

    弯管的制造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83262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0994004.9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弯管的制造方法,通过使具备锪孔的台阶部(90b)的冲头(90)的前端面(90e)抵接到夹紧模具(40)的第2空洞部(40b)的下部面(40c),从而使弯管部(3c)的靠近第2直管部(3b)侧的预定位置的扩径状态的外径(d5)朝向台阶部(90b)的内周面(90f)向径向外侧进一步膨胀,以朝向与第1直管部(3a)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且与第1直管部(3a)的外周相接的方式在弯管部(3c)上一体形成凸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