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2542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05609.X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 , H01M10/056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锂盐、萃取剂、有机聚合物溶于乙腈中,得到混合溶液;引入成膜添加剂;将混合溶液倒入模具中,干燥后,将得到的复合电解质膜、正极和负极组装成电池,并在温度≦15℃的条件下进行加压封装;静置,待萃取剂将锂盐和成膜添加剂从有机聚合物中萃取出来形成萃取电解质层,即得。得到的聚合物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电解质包括有机聚合物层和萃取电解质层。该制备方法得到的多层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表现出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宽的电化学窗口、低的界面阻抗,由其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且制备工艺简单、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50769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44405.X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镍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镍基正极材料包括由一次颗粒组成的二次颗粒,镍基正极材料包括元素M掺杂的镍基层状氧化物,元素M为金属元素;镍基正极材料中存在晶界相;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元素M的氧化物和第一锂源混合均匀得混合物;将混合物与含镍氢氧化物前驱体混合均匀,然后在氩气气氛中烧结,冷却后粉碎、筛分,得到预处理前驱体;S2、将预处理前驱体与第二锂源混合均匀,然后在氧气气氛中烧结,冷却后粉碎、筛分,得到镍基正极材料。本发明解决了在较低烧结温度下掺杂元素难以进入晶格的问题,保障了掺杂的均匀性,能够利用晶界相改善超高镍正极材料的界面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598462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683354.X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的表面残钠Na2CO3占总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为0.05%~0.20%,表面残钠NaOH占总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为0.04%~0.16%。本发明使用M1和M2共掺杂,除了利用两种元素分别助熔和提升循环性能,二者的共掺杂还存在协同作用,通过影响结合能,使得正极材料表面残碱可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47222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72263.0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10/0525 , H01M10/052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元多晶正极材料,包括三元正极材料基体和包覆在基体表面的复合氧化物包覆层,复合氧化物包覆层中富含Co、Nb、M3元素,M3元素选择为Si、W、Sn、La、Zr、Ce、Mg和Al中的至少一种。其制备方法包括:将三元前驱体材料、锂源和含M2元素的化合物混合后进行烧结,得到一烧材料;将一烧材料与钴源、铌源、含M3元素的化合物混合后进行烧结,得到三元多晶正极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装置。本发明的三元多晶正极材料表面的富含Co、Nb、M3元素的复合氧化物包覆层,各元素之间相互协同,使富含Co、Nb、M3元素的复合氧化物包覆层的正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776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734968.2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IPC: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呈球形结构,包括球核、外壳及位于球核、外壳之间的中间层,中间层和外壳呈放射状的多孔结构,中间层的多孔结构呈针状,外壳的多层结构呈枝状。其制备方法为:先制备晶种,再将晶种加入反应釜中,通入碱液、氨水和镍钴锰混合金属盐溶液,控制反应条件制备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一种镍钴锰氧化物前驱体,采用该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经氧化处理后获得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中的特定结构能够缓解前驱体在快速脱水时因结构应力导致严重的颗粒开裂,保证其在烘干和煅烧过程中均无开裂情况,解决了高镍大颗粒产品因开裂导致电池循环寿命下降和容量衰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0038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770167.0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中空三元正极材料,所述中空三元正极材料的二次颗粒呈内空心结构,该内空心结构的外壁厚度d1为0.2μm~1.0μm,壁孔比R为0.05~0.5,壁孔比R=d1/(D50‑2d1),D50为1.8μm~4.0μm。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三元前驱体;(2)将前驱体、锂盐、含M1的掺杂剂混合均匀后烧结,两次升温保温,最后降温保温,再自然冷却至常温;(3)将步骤(2)得到的烧结产物与含M2的包覆剂混合均匀,烧结,得到高功率中空三元正极材料。本发明的中空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较薄壁厚的中空结构,显著减少了锂离子从体相内传输到表面的传输阻力和传输距离,使得材料具有较低的阻抗,其壁厚、空腔大小以及壁孔比的厚度设计,可兼顾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并提高材料的功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33485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731146.8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三元正极材料基体经包覆改性后得到,包覆改性后的三元正极材料相对于包覆改性前的三元正极材料基体的晶胞参数c/a的变化值为Δ(c/a),且Δ(c/a)取自以下范围:‑0.0025~0.0025。制备方法包括:(1)将三元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源、含M1的掺杂剂混合,通过第一次高温烧结,形成三元正极材料基体;(2)将三元正极材料基体、钴源、锂源、含M2的包覆剂混合,钴源与锂源的摩尔比为0.5~2000,二次高温烧结,得到锂离子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加入一定量的助熔剂Li源,来调控高电导率的Co熔入材料基体的程度;Co熔入基体材料将会调控三元材料的晶体结构,其Δ(c/a)值在‑0.0025~0.0025范围内,具有高容量、低内阻、长循环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2390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44853.5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三元正极材料,是以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或者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为基体,所述基体中掺杂有磷酸盐,所述基体的外表面包覆有CexGd2‑2xO3‑x层。其制备方法为:称取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锂源、磷源并混合,得到混合料;将所述混合料进行一次烧结,得到磷酸盐掺杂的三元正极材料;将所述磷酸盐掺杂的三元正极材料与氧化铈、氧化钆混合,然后进行二次烧结,得到改性三元正极材料。本发明在三元正极材料的基体中掺杂磷酸盐,基体的外表面包覆CexGd2‑2xO3‑x层,二者相互配合,可以改善现有三元正极材料过充安全性的不足,使得正极材料能够更好的适应一些极端条件,避免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659846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83354.X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的表面残钠Na2CO3占总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为0.05%~0.20%,表面残钠NaOH占总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为0.04%~0.16%。本发明使用M1和M2共掺杂,除了利用两种元素分别助熔和提升循环性能,二者的共掺杂还存在协同作用,通过影响结合能,使得正极材料表面残碱可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70354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0384559.3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IPC: C30B29/22 , C30B1/02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渗分散法制备高容量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前驱体与含锂组合熔盐均匀混合,在氧气氛围中高温烧结;对烧结后的材料进行破碎、过筛,并通过溶剂分散洗涤除去冗余熔盐,实现材料的纯化;洗涤后的材料经过干燥、破碎、过筛,得到高容量、小粒径单晶三元正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熔渗分散法制备高容量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温度,制备的亚微米级材料分散性好,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方法中颗粒易团聚的缺点,所得材料形态良好,颗粒尺寸一致性好,结晶性好,锂镍混排低,首次库伦效率,放电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整个生产流程周期短,工艺简单,易于进行工业化推广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