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内嵌式支撑钢框架单元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1474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010334886.9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局部内嵌式支撑钢框架单元,包括子框架,所述子框架包括子横梁和两子立柱,两子立柱的顶端均分别通过一子框架上节点与钢梁固定连接,且该钢梁与子框架上节点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支撑上部节点,两子立柱的底端分别均通过一子框架下节点与钢梁固定连接,且该钢梁与子框架下节点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支撑下部节点,子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子立柱的中部固定连接,且两子立柱与子横梁的两连接处均分别固定设置有一支撑中部节点,在支撑上部节点和支撑中部节点之间、支撑下部节点和支撑中部节点之间均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构件。本发明具有对建筑功能影响小、施工安装简便、传力路径清晰明确、不改变原结构受力体系、便于设计建模等优点。

    变摩擦力耗能的装配式减震隔墙-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4866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0941227.5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摩擦力耗能的装配式减震隔墙‑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外围框架、装配式减震隔墙板、橡胶垫、摩擦减震层、水平传力卡件、角钢约束件。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且隔墙能随层间位移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其滑动摩擦力,故具有相对更大的滞回面积和更高的耗能能力,可为结构提供相对较高的附加阻尼比,减轻地震作用。此外,本发明基于将滑动面置于底部和在隔墙板间设置抗剪件的思路,可较好实现隔墙的整体损伤控制,并且能够保证隔墙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耗能能力。

    一种带自复位腋撑的功能可恢复钢框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338870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1710750030.8

    申请日:2017-0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带自复位腋撑的功能可恢复钢框架结构,包括横梁、立柱和自复位防屈曲腋撑构件;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相铰接连接以形成钢框架;所述自复位防屈曲腋撑构件呈人字形,且分别通过第一节点板与所述横梁相连接,并通过两个第二节点板与所述横梁两侧的所述立柱相连接。在本方案的结构中、大震后拥有自复位功能,大大减少了残余变形,与现有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相比,本发明通过改变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构造和布置形式,避免了传统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构造复杂和无法满足变形需求等问题,施工安装方便快捷。

    局部内嵌式支撑钢框架单元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1474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334886.9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局部内嵌式支撑钢框架单元,包括子框架,所述子框架包括子横梁和两子立柱,两子立柱的顶端均分别通过一子框架上节点与钢梁固定连接,且该钢梁与子框架上节点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支撑上部节点,两子立柱的底端分别均通过一子框架下节点与钢梁固定连接,且该钢梁与子框架下节点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支撑下部节点,子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子立柱的中部固定连接,且两子立柱与子横梁的两连接处均分别固定设置有一支撑中部节点,在支撑上部节点和支撑中部节点之间、支撑下部节点和支撑中部节点之间均分别固定设置有支撑构件。本发明具有对建筑功能影响小、施工安装简便、传力路径清晰明确、不改变原结构受力体系、便于设计建模等优点。

    震后可替换的上端悬挂式钢框架耗能梁柱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6320517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610942632.9

    申请日:2016-1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震后可替换的上端悬挂式钢框架耗能梁柱节点,包括悬臂段工字形钢梁、中间段工字形钢梁和防屈曲耗能连接件;所述防屈曲耗能连接件分别与悬臂段工字形钢梁、中间段工字形钢梁固定连接;所述防屈曲耗能连接件分别对称设置在悬臂段工字形钢梁和中间段工字形钢梁的腹板两侧。所述工字形钢柱安装在梁柱节点区,所述悬臂段工字形钢梁和中间段工字形钢梁的上翼缘表面与混凝土板固接,所述混凝土板上安装有带窗户的轻质墙板,所述轻质墙板与工字形钢柱、悬臂段工字形钢梁和中间段工字形钢梁之间有间隙。本发明提供的震后可替换的上端悬挂式钢框架耗能梁柱节点既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又易于震后修复,同时可有效减小楼板在地震中的开裂程度。

    一种双节点板夹持式防屈曲支撑栓焊混合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4912222B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510243044.1

    申请日:2015-05-13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防屈曲支撑‑节点板连接节点存在的节点连接长度过长、施工安装定位困难和用钢量大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节点连接长度和用钢量,且施工安装定位简单、平面外稳定性好的双节点板夹持式防屈曲支撑栓焊混合连接节点。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双节点板夹持式防屈曲支撑栓焊混合连接节点,所述连接节点包括双节点板、防屈曲支撑节点、摩擦型高强螺栓以及连接焊缝。

    薄形防屈曲支撑构件及其与框架的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27044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761040.1

    申请日:2017-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H9/021 E04B1/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形防屈曲支撑构件及其与框架的连接方法,涉及建筑结构领域。该薄形防屈曲支撑构件包括防屈曲支撑和两块预制墙板,两块所述预制墙板分别设置在所述防屈曲支撑的两侧;所述防屈曲支撑包括扁状支撑内芯和两块约束钢板,两块所述约束钢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扁状支撑内芯的两侧板面。本发明将传统的防屈曲支撑端部十字形加劲肋截面改为加劲板形式,可大大减小防屈曲支撑端部连接的外轮廓尺寸,进而减小约束构件的外轮廓尺寸,减小预制墙板所占的建筑面积,建筑的空间使用率增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