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576C
公开(公告)日:1994-01-19
申请号:CN89108234.4
申请日:1989-10-30
Applicant: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亚历山大·米哈依罗维奇·那索罗瓦 , 亚历山大·瓦西里维奇·维里克里奇安 , 瓦莱里·亚历山大罗维奇·维里京 , 安得烈·亚历山大罗维奇·依安罗文斯克 , 瓦莱里·瓦莱克曼托维奇·史格科曼托瓦 , 莱尼得·安得里维奇·科奥兹斯克 , 瓦奥兰特尼·皮托维奇·墨斯瓦
IPC: F16J15/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15/36
Abstract: 密封装置含有固定在转轴(1)上的支承环(3),借助弹性元件(10)压紧至支承环(3)上的环状止推元件(7),以及防止止推元件(7)相对壳体(2)扭转的定位装置(13,14)。在壳体(2)和止推元件(7)之间安装密封环(20),该环在径向截面内呈U型。其第一支环片(20-a)敷设并固定在壳体(2)上的环状凹槽(16)内,第二支环片(20-B)敷设在止推元件(7)上的环状凹槽(15)内,以其端部固定在止推元件(7)上,并且直接或者通过第一支环片(20-a)被压紧至壳体(2)上,而在弹性元件(10)弹力的作用下,这支环片要能够相对壳体(2)进行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0580C
公开(公告)日:1993-05-12
申请号:CN88101869
申请日:1988-03-10
Applicant: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亚历山大·瓦西里维奇·博达诺夫 , 斯坦尼斯拉夫·维达蒂米诺维奇·博杜 , 亚克夫·达夫杜维奇·甘兹伯格 , 安娜托利·亚克夫利维奇·埃夫斯朱克夫 , 亚里山大·伊万诺维奇·伊瑟夫 , 罗博特·杰谢文奇·劳夏因 , 娜它利娃·安娜托林维娜·伊戈尼
IPC: C01F7/04
Abstract: 由铝土矿制取铝酸盐溶液的工艺控制装置,包括按工艺流程连续设置的,由相应管道同时通入铝土矿和碱溶液的粉碎机(1),所获得的铝土矿浆液的浸出器(2),使用由单独管道(5)通入的洗涤水的浸出浆液的稀释器(3),以及铝酸盐溶液的密度传感器(7)该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计算机单元(11)和控制单元(15)与设置在洗涤水管道(5)中的操纵机构(6)相连。装置同时装备了与洗涤水管道(5)中设置的操纵机构(6)相连接的计算单元(11)和控制单元(15),而在提供碱溶液的管道(4)中装置碱溶液流量传感器(8)及其密度传感器(9)。
-
公开(公告)号:CN1039783A
公开(公告)日:1990-02-21
申请号:CN88106384
申请日:1988-07-25
Applicant: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巴尔泰比克·古尔查比科维奇·阿基姆古罗夫 , 法林德·阿伯都尔·巴基伊维奇·阿历科夫 , 阿历克山德拉·瓦西里耶维奇·波格丹诺夫 , 雅科夫·达威多维奇·盖恩兹伯格 , 罗伯特·基尔谢维奇·罗科欣 , 南伊尔·扎基罗维奇·南西洛夫 , 纳塔丽亚·阿娜多维娜·英格恩 , 鲍瑞斯·伊格纳迪耶维奇·玛珠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F7/0666
Abstract: 从铝土矿制备铝酸盐溶液过程的控制系统,包括按工艺过程顺序安装的磨碎机(1),浸出设备(2)和浸出矿浆的稀释槽(3),铝土矿和碱液沿相应的管道(4、5)同时进入所说的磨碎机(1)所说的浸出设备(2)是安装在平行支路中的一组容器。根据本发明,系统增加了计算机(22),它一方面与安装在浸出设备(2)的每个支路上载热介质流量传感器(21)相连接,另一方面又与浸出设备(2)的每一支路(7)的矿浆流量传感器(16)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5646A
公开(公告)日:1989-09-20
申请号:CN88101869
申请日:1988-03-10
Applicant: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亚历山大·瓦西里维奇·博达诺夫 , 斯怛尼斯拉夫·维达蒂米诺维奇·博杜 , 亚克夫·达夫杜维奇·甘兹伯格 , 安娜托利·亚克夫利维奇·埃夫斯朱克夫 , 亚里山大·伊万诺维奇·伊瑟夫 , 罗博特·杰谢文奇·劳夏因 , 娜它利娃·安娜托林维娜·伊戈尼
IPC: C01F7/08
Abstract: 由铝土矿制取铝酸盐溶液的工艺控制装置,包括按工艺流程连续设置的,由相应管道同时通入铝土矿和碱溶液的粉碎机(1),所获得的铝土矿浆液的浸出器(2),使用由单独管道(5)通入的洗涤水的浸出浆液的稀释器(3),以及铝酸盐溶液的密度传感器(7)该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计算机单元(11)和控制单元(15)与设置在洗涤水管道(5)中的操纵机构(6)相连。装置同时装备了与洗涤水管道(5)中设置的操纵机构(6)相连接的计算单元(11)和控制单元(15),而在提供碱溶液的管道(4)中装置碱溶液流量传感器(8)及其密度传感器(9)。
-
公开(公告)号:CN87101972A
公开(公告)日:1988-10-12
申请号:CN87101972
申请日:1987-03-17
Applicant: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 拉脱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物理所磁体动力学设计科
Inventor: 瓦迪姆·彼得罗维奇 , 伊夫琴科夫 , 尼古莱·安德莱维奇·卡卢茨斯基 , 埃都阿尔德·阿莱塞维奇·伊西多罗夫 , 维克多·格尔基耶维奇·西罗登科 , 维克多·西曼诺维奇·舒茨特罗夫 , 格那迪·阿历山德罗维奇·帕克霍莫夫 , 弗多尔·康斯坦丁诺维奇·台普里科夫 , 奥莱格·塞尔格维奇·克罗莫夫斯基克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及合金的冶金领域,具体说涉及含硅量2-22(重量)%的铝—硅合金制法。该法是把晶体硅装入反射炉底,该晶体硅呈圆锥形,再于780-820℃把液态铝浇入反射炉炉床内,利用所得铝—硅合金熔体形成的金属流搅拌铝—硅合金熔体本身;再使合金熔体液流流到装入的圆锥形晶体硅底部,熔体流速沿轴线计算为0.5-0.8米/秒;在开始搅拌的同时,使炉床中液态金属熔体温度降到670-750℃,并在该温度下搅拌液态金属熔体。所得合金可用于汽车工业、拖拉机工业及日用品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9050B
公开(公告)日:1992-11-11
申请号:CN89102942.7
申请日:1989-05-04
Applicant: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奥安·夫拉迪米罗维奇·达维多夫 , 伊格尔·瓦希利维奇·多曼斯基 , 维托尔·尼科拉维奇·索科洛夫 , 尼科拉·阿莱克桑罗维奇·马卡罗夫 , 夫亚彻斯拉夫·阿莱克桑维奇·巴里施夫
IPC: F28C1/02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装置,具有外壳(1),它带有导管(2、3、4)和位于其内部的格栅(5),格栅(5)由垂直平板组(6)组成,每一个平板的上部装有分配器(7),一个平板(6)上的分配器制为流线体(9),与反射器(10)固定连接,而在相邻平板(8)上的分配器(7)为安装在侧边上的三角棱体(11),带有凹坑形上棱面(12)。
-
公开(公告)号:CN1046974A
公开(公告)日:1990-11-14
申请号:CN89102942.7
申请日:1989-05-04
Applicant: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奥安·夫拉迪米罗维奇·达维多夫 , 伊格尔·瓦希利维奇·多曼斯基 , 维托尔·尼科拉维奇·索科洛夫 , 尼科拉·阿莱克桑罗维奇·马卡罗夫 , 夫亚彻斯拉夫·阿莱克桑维奇·巴里施夫
IPC: F28C1/02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装置,具有外壳(1),它带有导管(2、3、4)和位于其内部的格栅(5),格栅(5)由垂直平板组(6)组成,每一个平板的上部装有分配器(7),一个平板(6)上的分配器制为流线体(9),与反射器(10)固定连接,而在相邻平板(8)上的分配器(7)为安装在侧边上的三角棱体(11),带有凹坑形上棱面(12)。
-
公开(公告)号:CN1032650A
公开(公告)日:1989-05-03
申请号:CN87106995
申请日:1987-10-17
Applicant: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伊奥安·夫拉迪米罗维奇·达维多夫 , 阿莱克桑德·尼科拉维奇·亚普诺夫 , 阿维纳·吉奥 , 吉夫纳·瓦茨纳 , 朱里·安德里维奇·沃洛霍夫 , 夫拉迪米·格里格里维奇·蒂斯亚 , 利迪亚·莱奥尼多夫纳·弗多罗瓦
IPC: C01F7/34
Abstract: 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主要是将铝酸盐溶液与晶种氢氧化铝相混合。混合的温度为60-85℃,物料的用量应保证使所得之晶种悬浮液的液相苛化模数等于1.7-2.0。将晶种悬浮液与铝酸盐溶液相混合,混合是在60-80℃温度下进行的,物料的投用量应保证悬浮液的液相苛化模数等于1.95-2.5。将悬浮液冷却到50-45℃,再把生成的氢氧化铝与母液分开。最后将母液蒸发,使苛化组分Na2O的浓度达到200-350千克/米3。
-
公开(公告)号:CN86106423A
公开(公告)日:1988-04-20
申请号:CN86106423
申请日:1986-09-26
Applicant: 全苏制盐科学研究设计院 ,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肯洛维尼尔”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孵鸡联合生产厂
Inventor: 穆施达·伊布达吉莫夫纳·穆拉托瓦 , 夫拉迪米尔·艾瓦诺维克·施哥利夫 , 夫拉迪米尔·吉奥吉维克·奥查伦科 , 维克托尔·阿莱克桑德罗维奇·鲁达科夫 , 茨诺维·瓦希利维奇·纳萨 , 维奇 , 尼科拉·瓦西利维奇·克哈伯 , 伊格尔·德米特里维奇·索科洛夫 , 奥希普·吉奥吉维奇·迪西亚尼科夫 , 少康斯坦丁·德米特里维奇·穆萨夫莱夫 , 斯蒂普安·蒂多罗维奇·沃夫克 , 塔特亚纳·伊瓦诺夫纳·彻里帕诺瓦 , 莱奥尼德·彼特罗维奇·斯塔夫罗夫 , 维克托尔·彼特罗维奇·特里施英 , 奥莱格·尼科拉维奇·罗马尼科 , 阿莱克希·瓦希利维奇·瓦希科夫 , 维拉·伊奥希福夫纳·尤达洛瓦 , 罗曼·米克哈洛维奇·奇克
IPC: C01F5/30
Abstract: 现已开发一种用氯化镁与氯化钾反应来生产合成光卤石的方法,它包括氯化镁溶液脱硫和用蒸发将脱硫氢化镁溶液增稠,其中按照本发明,蒸发分二步进行:第一步,浓缩至镁和钙的氯化物总量至少为20%(质量);第二步,浓缩至镁和钙的氯化物总量为30~38%(质量),为实现这一反应,加至上述氯化镁的脱硫溶液中的物质是一种含钾和镁的氯化物以及至多为1.5%(质量)氯化钙的盐组份,以便得到一种悬浮液,然后将该悬浮液冷却,就可从中结晶出合成光卤石。
-
公开(公告)号:CN1024904C
公开(公告)日:1994-06-08
申请号:CN90100744.7
申请日:1990-01-15
Applicant: 全苏铝镁电极工业科学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约安·弗拉迪米洛维奇·戴维多夫 , 亚历山大·弗拉迪米洛维奇·内斯特洛夫 , 尼克莱·斯特帕诺维奇·希玛格恩科
IPC: B03B5/30
Abstract: 用于悬浮液分级的设备包括由上部(1)、中部(2)和下部(3)构成的壳体,被处理物料输入装置(4),空气升液器(10),该空气升液器沿壳体轴线设置并与壳体的下部(3)和上部(1)彼此相通。在设备中有小室(11),该小室设置在壳体上部(1)并通过管12与壳体下部(3)相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