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011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02350.5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 李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临床关联度的方剂配伍分析方法,涉及中医药信息学研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伍初始数据采集、标准程度评估判断、处理效果评估判断、共享效果评估反馈。本发明通过获取预设医疗机构的配伍初始数据,然后对配伍初始数据的标准化程度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执行配伍初始数据预处理,接着获取执行配伍初始数据预处理后的配伍数据并对配伍初始数据预处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执行配伍数据共享,最后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综合评估结果并进行反馈,实现了药物临床关联度的方剂配伍分析过程中数据质量的提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药物临床关联度的方剂配伍分析过程中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810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385448.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李园白 , 杨阳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IPC: G16H7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富集分析的方剂传统功效预测方法及装置,涉及中医药信息化及中医方剂分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预测方剂的中药组成及剂量信息;将中药组成及剂量信息输入到构建好的基于富集分析的方剂传统功效预测模型;根据中药组成、剂量信息以及基于富集分析的方剂传统功效预测模型,得到方剂的传统功效预测结果。本发明从信息学角度进行方剂分析,构建基于富集分析的方剂传统功效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输入方剂中药组成信息后,预测出方剂最可能的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32407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371879.0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IPC: G16H50/70 , G06V30/18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循证知识抽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从多种渠道收集与中医相关的多元化文献数据;对多元化文献数据进行图像化处理,得到文献图像,并对文献图像进行色差平衡,得到平衡图像;对平衡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增强图像;根据增强图像进行OCR识别,得到识别文本,并对识别文本进行数据清洗,得到待测数据;将待测数据输入至构建好的多策略知识抽取模型中,得到抽取结果。本发明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中医相关文献数据,确保了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和多元性,从而反映了中医领域的丰富知识和研究成果。在处理过程中,图像化处理和色差平衡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文献图像的可读性,为后续的OCR识别提供了高质量的输入。
-
公开(公告)号:CN11920718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536368.X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学习系统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中医药知识沉浸式学习系统及多策略抽取学习方法,其利用VR技术,实现中医药知识的多感官学习体验,达到多策略抽取学习的目的,场景模拟较为丰富,学习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智能化较好,人机交互性更强,更为实用,包括VR眼镜、桌架机构和手部学习机构,桌架机构包括底部框架和龙门架,龙门架固定连接在底部框架的顶端,底部框架内安装有辅助置物组件,手部学习机构包括两个学习手套和两个协同机械臂,两个学习手套上均设置有五个手指套,十个手指套上均设置有伸缩气管,十个手指套上均设置有与伸缩气管匹配的固定节,两个学习手套外均设置有内环形球,两个内环形球内均安装有线性安装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656453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347923.3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IPC: G16H50/70 , G06F18/23213 , G06F18/2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7/16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医临床数据的多视图聚类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从N个目标对象的中医临床数据中,获取N个目标对象对应的多视图信息,多视图信息为中医临床数据中从至少两个角度对目标对象进行描述的信息;确定多视图信息对应的特征矩阵和邻接矩阵;将特征矩阵和邻接矩阵输入至预先设置的多视图图卷积编码模型中,得到多视图图卷积编码模型输出的N个目标对象对应的特征表示;将各特征表示输入至预先设置的聚类模型中,得到聚类模型输出的聚类结果,聚类结果用于表征N个目标对象的中医临床数据之间的关系。本发明有效提高了聚类分析的效果,例如提高了聚类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92869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881921.2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IPC: G06F40/279 , G06F16/35 , G06F16/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搜索引擎和分类器的远程监督关系抽取方法及装置。对小样本数据进行标注,获得远程监督知识库;输入未标注文本,根据远程监督知识库对未标注文本进行标注,获得第一监督文本;将第一监督文本以及监督知识库进行降噪处理,获得第二监督文本;基于词性表达式库,对第二监督文本进行分析,获得第三监督文本;根据第三监督文本,通过预设的训练模型进行相似语句生成,获得第四监督文本;根据第四监督文本进行关系抽取,获得远程监督文本关系。本发明是一种效率高、鲁邦性好的远程监督关系抽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6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284976.1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IPC: G06Q50/18 , G16H20/10 , G06F40/289 , G06F40/211 , G06N3/0442 , G06F18/214 , G06N3/084 , G06F18/243 , G06N20/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成药专利价值评价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方法通过获取待评估专利的专利号,根据所述专利号获取待评估专利的预设评估维度中各评估指标的指标数据,所述预设评估维度包括法律维度、市场维度、技术维度和质量维度;将得到的每个评估指标的指标数据输入预构建的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待评估专利的价值得分;根据所述价值得分和每个评估维度的指标数据生成评价结果。由此实现对中成药专利的多维度批量价值评估,实现中成药专利价值评估的自动化,提高价值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249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59972.0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IPC: G06F16/33 , G06F16/35 , G06F16/36 , G06N5/022 , G06N7/01 , G16H70/00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策略知识抽取系统,涉及知识系统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多策略知识抽取系统包括数据层、预处理层、模型层、服务层以及应用层。在本发明中,通过搭建的多策略知识抽取模型,能够对不同分类的文献制定不同的抽取策略,能够对大量的数据机械能标注,同时适用于长文本以及稀疏词;基于知识图谱研究框架,以中医妇科循证临床文献为例,构建多维度基于深度学习等多策略知识抽取框架,实现中医药循证领域知识单元的实体抽取工作,研究构建中医妇科循证知识体系的关键技术,为国内外中医妇科临床科研提供最佳临床证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78214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110919205.X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临床研究中联合干预疗效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计算多种治疗方案联合治疗中每种治疗方案对综合治疗方案的贡献值方法包括:针对预设综合治疗方案,获取每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值,及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值;所述综合治疗方案由多种治疗方案综合形成;根据每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值,及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值确定各独立治疗方案的边际效果值;根据每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值、边际效果值确定每种治疗方案的综合疗效值;根据每种治疗方案的综合疗效值,及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值确定每种治疗方案对综合治疗方案的贡献值。本方案,有效提高了临床研究中联合干预疗效计算效率及正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3080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011221897.2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Inventor: 朱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穴位的皮区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收集人体标准模型及经络穴位的名称和位置信息,并组建知识库;根据库中各经络穴位的位置信息和人体标准模型,对各经络穴位相对于人体标准模型的位置进行编码,并将各经络穴位的位置编码与经络穴位名称对应;进行三维人体模型建模和经络穴位建模,得到三维人体经络穴位模型,将库中各经络穴位的名称和三维人体经络穴位模型中的经络穴位对应;将三维人体经络穴位模型表面按各穴位为中心切分为与各中心穴位对应的各穴位皮肤分区,并对切分出来的各穴位皮肤分区进行标识。这种方法和装置将穴位作为空间的中心点对人体皮肤进行分区,构建新的穴位皮区模型,能显著提高表皮的分区粒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