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底盘模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05014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610610644.1

    申请日:2016-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结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底盘模块结构,包括两条纵向大梁,两条侧边纵梁,若干横梁和加强板,若干横梁分别榫接于两条纵向大梁和两条侧边纵梁,形成空间底盘骨架,在空间底盘骨架的纵、横梁构成的框内插入加强板,形成空间腔梁底盘结构。本发明的底盘模块结构具备如下优点:1、该底盘模块结构使得双纵梁底盘所有悬伸的横梁形成封闭,整体结构强度更好,模块化程度更高;2、该底盘模块结构上可以直接装配底盘系统结构、动力系统以及三电系统等,形成三类汽车底盘;3、该底盘模块结构更易于运输、存放;4、该底盘模块结构还保证上层侧围模块的安装精度,使其易于装配。

    一种低地板电动客车轻量化底盘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015621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510371179.6

    申请日:2015-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低地板电动客车轻量化底盘结构,在双纵梁底盘主结构的前部通过一组横梁连接前桥鞍,在前桥鞍上定位装配双摆臂前悬挂总成,装配后该总成位于纵向大梁的水平结构区的上方,在双纵梁底盘主结构的后部通过两组横梁分别连接有前支座盒和后支座盒,在前后支座盒上分别定位装配板簧式后桥总成的前后支点,装配后该总成也位于纵向大梁的水平结构区的上方,纵向大梁的水平结构区可作为车内地板支撑面。该发明的底盘主结构简单、安全,前后桥总成装配便利且工作空间没有干涉,车内地板高度和车门踏步高度明显降低,进而可显著降低整车高度,提高了上下车辆的舒适性和整车的通过性。

    一种汽车悬架支座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42806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81140.1

    申请日:2016-07-22

    Inventor: 宗志坚 李腾 高群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汽车悬架支座结构,包括轴套本体,轴套本体内部开设有贯穿自身轴线的套孔,轴套本体通过套孔安装固定于车身的型材梁,轴套本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摆动件的安装耳片,安装耳片设置有轴孔,摆动件通过轴孔转动连接于安装耳片,该支座结构具备简单紧凑、安装定位精度高、制造装配方便等特点,适用于多种悬架的支座定位,通过优化连接件的拓扑结构和尺寸,可以减轻车身重量,采用本发明的支座结构,可以方便可靠地将汽车悬挂系统安装到车身结构上,并保证悬架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从而保证汽车的安全性。采用上述汽车悬架支座结构的汽车悬挂系统,具备重量轻、灵敏性好、结构简单、节省空间等特点。

    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底盘模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0501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610644.1

    申请日:2016-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盘结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底盘模块结构,包括两条纵向大梁,两条侧边纵梁,若干横梁和加强板,若干横梁分别榫接于两条纵向大梁和两条侧边纵梁,形成空间底盘骨架,在空间底盘骨架的纵、横梁构成的框内插入加强板,形成空间腔梁底盘结构。本发明的底盘模块结构具备如下优点:1、该底盘模块结构使得双纵梁底盘所有悬伸的横梁形成封闭,整体结构强度更好,模块化程度更高;2、该底盘模块结构上可以直接装配底盘系统结构、动力系统以及三电系统等,形成三类汽车底盘;3、该底盘模块结构更易于运输、存放;4、该底盘模块结构还保证上层侧围模块的安装精度,使其易于装配。

    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的均衡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55776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124955.8

    申请日:2014-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的均衡充电系统。本发明包括若干个用于充电的子模块和中央控制单元,其中,每个子模块分别通过通信总线与中央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子模块包括微控制器、电压检测单元以及微充电机;所述均衡充电系统还包括多个电池充电座,电压监测单元分别与每个电池充电座连接;微充电电机分别与相应的电池充电座连接;本发明在对电池组进行充电时,可以针对电池的不同容量进行平衡充电,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587581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620936.X

    申请日:2013-11-2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双层底盘架结构,包括双纵梁底盘架,双纵梁底盘架的前部连接有前部车架,双纵梁底盘架的后部连接有后部车架,双纵梁底盘架的中部连接有双层中部车架;双层中部车架包括上层中部车架和下层中部车架,上层中部车架、下层中部车架均由若干竖梁与若干横梁相互榫接而成,双层中部车架通过支撑柱固定于双纵梁底盘架的中部;竖梁与横梁均为型材梁;双层中部车架的内部预留有安装驱动电池的电池夹层,前部车架、后部车架与上层中部车架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使底盘架的表面更为平坦,便于座椅的布置;该双层底盘架结构可沿用现有的单层钢结构双纵梁底盘架,采用钢铝混合结构组成双层底盘架,增强自身的通用性。

    汽车车身转接结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73654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210129441.2

    申请日:2012-04-28

    Inventor: 宗志坚

    Abstract: 汽车车身转接结构,包括连接型材、抓边型材和立柱抓头;所述连接型材包括弯曲部和位于弯曲部两端的抓边部,所述抓边部包括两个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底壁,两个所述侧壁设置有向内伸展的抓钩,所述底壁设置有T形钩;本发明用于连接不共面的两个车身壁,例如车顶和侧壁,或者车身相邻的前壁和侧壁,连接型材、抓边型材和立柱抓头的组装非常方便迅速,只需要将多重T形卡接结构沿槽口滑入即可完成安装,而且型材重量轻,多重卡接结构强度高;立柱抓头的插接部可以直接插入到与抓边型材相垂直的型材的空腔内,使车身壁与本发明的汽车车身转接结构的连接方便迅速。

    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的均衡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55776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124955.8

    申请日:2014-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的均衡充电系统。本发明包括若干个用于充电的子模块和中央控制单元,其中,每个子模块分别通过通信总线与中央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子模块包括微控制器、电压检测单元以及微充电机;所述均衡充电系统还包括多个电池充电座,电压监测单元分别与每个电池充电座连接;微充电电机分别与相应的电池充电座连接;本发明在对电池组进行充电时,可以针对电池的不同容量进行平衡充电,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汽车车身转接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7365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29441.2

    申请日:2012-04-28

    Inventor: 宗志坚

    Abstract: 汽车车身转接结构,包括连接型材、抓边型材和立柱抓头;所述连接型材包括弯曲部和位于弯曲部两端的抓边部,所述抓边部包括两个侧壁和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底壁,两个所述侧壁设置有向内伸展的抓钩,所述底壁设置有T形钩;本发明用于连接不共面的两个车身壁,例如车顶和侧壁,或者车身相邻的前壁和侧壁,连接型材、抓边型材和立柱抓头的组装非常方便迅速,只需要将多重T形卡接结构沿槽口滑入即可完成安装,而且型材重量轻,多重卡接结构强度高;立柱抓头的插接部可以直接插入到与抓边型材相垂直的型材的空腔内,使车身壁与本发明的汽车车身转接结构的连接方便迅速。

    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前后脸与车身架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05047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610610642.2

    申请日:2016-07-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轻量化中巴车的前后脸与车身架连接结构,汽车前脸覆盖件和汽车后脸覆盖件分别通过连接飞边固定安装于车身连接端面骨架的前端和后端;本发明的前后脸与车身架连接结构具备如下优点:1、连接于车身连接端面骨架前后端的连接飞边,为汽车前后脸连接提供良好的连接结构,便于汽车前后脸与车身架的装配连接,其工艺简单,而且连接结构强度高;2、连接飞边可作为车身连接端面骨架前后端面的加强筋结构,大大增强车身连接端面骨架前后端面结构强度;3、采用该连接结构的前后脸与车身连接端面骨架的防水密封性更好;4、前后脸覆盖件表面与车顶造型表面、侧面表面实现光滑对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