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杂化的微孔季铵框架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水系有机液流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92092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65838.4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杂化的微孔季铵框架离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和水系有机液流电池,属于微孔离子传导膜技术领域。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原料包括叔胺型多支化硅氧烷单体,由叔胺型多支化硅氧烷单体通过季铵化合成具有N+中心的多支化前驱体和具有N+中心与N+支链的多支化前驱体,并由多支化前驱体缩聚构建由N+和Si作为延伸点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微孔离子传导膜,含季铵的多元环组成的正电荷三维框架兼具道南效应和离子筛分作用,且框架结构有效降低了膜溶胀增加了尺寸稳定性,此外,季铵支链自组装协同调节离子通道尺寸和荷电性,硅杂化微孔季铵框架离子交换膜实现了离子选择和渗透的平衡,用于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体系表现出良好的电池性能。

    数据加密方法、数据解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1428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41760.5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加密方法、数据解密方法及系统,数据加密方法包括:碳排放数据管理中心发布碳排放系统的系统公共参数和公共公钥;多个属性权威机构根据系统公共参数确定多个属性权威机构的机构公钥,企业端基于公共公钥、机构公钥、预设的碳排放数据访问策略对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密文,企业端生成加密后密文的共享事务,并将共享事务传输至区块链,在区块链对共享事务验证通过的情况下,企业端将加密后密文传输至边缘服务器,以便边缘服务器对加密后密文进行存储。减少了信任风险,且能支持大规模属性和用户的管理,提高了碳排放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另外,还提高了保护隐私安全,保证了碳排放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细菌基因组的基因簇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81149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89998.8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nventor: 杜智华 钟宁宇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细菌基因组的基因簇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利用预处理单元、ESM蛋白质语言单元、余弦近似度计算单元、归一化逐点互信息单元、术语频率‑逆文档频率单元、图卷积单元、BERT单元及softmax函数单元构建基因簇识别模型;将细菌基因组的BGC序列训练样本输入基因簇识别模型,利用交叉熵损失函数对基因簇识别模型进行训练,并利用Adam优化器对训练过程进行迭代优化;将待识别的细菌基因组的BGC序列数据集输入目标基因簇识别模型进行识别;对初步识别结果中的片段进行修正,得到最终识别结果;通过构建邻接矩阵并将其输入图卷积单元,提取BGC序列中Pfam结构域节点蕴含的全局特征,提高了模型的识别预测性能。

    一种重载型CAN电动伸缩缸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0217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69361.X

    申请日:2025-01-16

    Inventor: 杨勇 卢鹏 王纪元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重载型CAN电动伸缩缸,属于电动伸缩缸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顶部的伺服电机和伸缩组件,底座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伸缩组件包括有安装在外壳顶部一侧的缸套,缸套内部转动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外部依次活动设置有伸缩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伸缩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顶部和底部开口,且设有中空的内腔,伸缩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与传动机构对应的第一螺杆套、第二螺杆套和第三螺杆套,第一螺杆套和第二螺杆套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内部上方设有与外螺纹相对应的螺纹槽,从而利用多级嵌套配合的伸缩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实现大行程伸缩,且结构紧凑。

    软件漏洞检测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9380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96694.4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软件漏洞检测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得待检测软件源代码文件,生成待检测软件源代码文件的方法代码漏洞特征向量数据,将方法代码漏洞特征向量数据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软件漏洞检测模型,得到并输出待检测软件源代码文件的漏洞检测结果,其中,软件漏洞检测模型的基础网络为结合了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和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模型BiGRU‑ATT,且软件漏洞检测模型为BiGRU‑ATT学习预测软件源代码文件样本对应的漏洞检测结果的预测能力而得到的。实现了以较低的时间成本,更高的检测性能,直接自动地从实际软件源代码中检测出更丰富类型的漏洞的技术效果。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及电池包

    公开(公告)号:CN115693806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110826648.4

    申请日:2021-07-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保护电路及电池包。该电池保护电路,包括可恢复断路控制电路和第一控制器;可恢复断路控制电路包括连接第一控制器的主动开关以及连接电池电芯的可恢复断路器;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在检测到电池电芯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电池温度,或电池电芯的电流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流,或电池电芯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主动开关导通,以将可恢复断路器的动作温度提升至预设动作温度,进而使得可恢复断路器断开。本发明中,可恢复断路控制电路发生动作后,可以重复使用,且该电池保护电路作为电池电芯的二级保护电路或三级保护电路进行使用。

    锂电池系统的充放电方法、系统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7424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239040.X

    申请日:2025-03-0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系统的充放电方法、系统及设备,充放电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锂电池组的第一初始电量和第二锂电池组的第二初始电量;将第一初始电量和第二初始电量分别与第一预设电量或者第三预设电量进行比较;在充电阶段,若第一初始电量和第二初始电量中的至少一者小于第一预设电量,则向小于第一预设电量的锂电池组进行第一次充电,以使锂电池组的电量达到第一预设电量;而后依次向两个锂电池组进行第二次充电,使得两个锂电池组的电量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电量;在放电阶段,若第一初始电量和第二初始电量中的至少一者大于第三预设电量,则对大于第三预设电量的锂电池组进行放电,使得对应的锂电池组的电量等于第三预设电量。

    数据聚合方法和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282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62489.3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聚合方法和系统,包括:可信第三方确定并向目标传感器发送用于对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的加密信息,目标传感器根据可信第三方发送的加密信息,与前后相邻传感器建立组密钥信息,目标传感器对待加密数据进行多种运算,并根据组密钥信息、以及获得的第一时间戳,对经多种运算得到的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密文,目标传感器根据密文、第一时间戳、目标传感器的标识,生成密文的签名,并生成包括密文、密文的签名、第一时间戳、目标传感器的标识的密文报告。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组密钥管理方式,为每个传感器建立组密钥用于加密数据。从而可以提高数据加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避免信息泄露,确保信息安全的技术效果。

    加密方法、解密方法及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2817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49099.5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加密方法、解密方法及系统,在加密方法中:数据拥有端,基于对称秘钥对待加密的明文进行加密,分别确定与用户属性对应的秘密值和随机数,并基于与用户属性对应的秘密值和随机数将基于对称秘钥加密后的明文生成离线密文,根据用户属性、预先构建的线性秘密共享矩阵、预先基于秘密值和一系列随机数生成的向量,对离线密文进行在线加密,得到在线密文,生成在线密文的验证签名,并将包括验证签名的在线密文上传至算力节点进行存储。实现了对用户细粒度的访问控制,也有效防止了恶意用户从访问策略中间接推断出敏感信息,且有效降低了用户端计算负担过重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