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6439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33338.5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冗余CT绕组的差动保护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差动保护每侧电流互感器两个冗余CT绕组的采样数据同时引入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时差动保护每侧使用其中一个CT绕组的采样数据并实时检测这个CT绕组采样数据是否异常,当采样数据异常时自动将该侧的采样数据切换至另一个CT绕组并开始检测这个CT绕组采样数据是否异常,只有该侧两个CT绕组采样数据都异常时才进行闭锁差动保护,解决了某侧仅有一个CT绕组采样数据异常时需要闭锁差动保护的问题,提高了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904230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210363183.4
申请日:2012-09-26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H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电网集中式保护过程中区域电网拓扑结构的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编辑好的区域电网的一次电气接线图进行遍历搜索,找出该区域电网中所有的断路器,并为每个断路器进行命名;然后对命名后的每个断路器进行遍历搜索,找出与其两端通过输电线路、母线或短引线及隔离刀闸连接的其它断路器;最后根据的搜索结果对区域电网中每个断路器建立链表结构,形成相应配置文件,最终得到该区域电网的拓扑结构。本发明能够根据得到电网的拓扑结构,为继电保护方便快速的提供相应的判断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684145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210133224.0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H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冗余CT绕组的采样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及继电保护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互感器两个CT绕组的采样数据进行互检,即分别比较两个绕组之间两路A/D采样数据的偏差,当某个采样点瞬时值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都大于设定门槛时判为该点采样数据异常,仅有一个采样点异常时使用插值算法对其进行修复,连续多个采样点异常时判为该路A/D采样数据异常,第一路A/D采样数据异常后自动将采样数据切换至第二路A/D;如果第二路A/D采样数据也异常时闭锁保护,因此仅有一路A/D采样数据异常时不影响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提高了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20935329U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22223121.X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兴安 , 陈志宏 , 王龙洋 , 胡叶宾 , 刘振宇 , 王文洒 , 陈玉峰 , 汪涛 , 罗欣 , 孙航飞 , 樊鹏 , 孟新昊 , 任致远 , 窦中山 , 王旭宁 , 王思远 , 郭宏燕 , 张晨旭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5G通信模块,属于通信终端技术领域。该通信模块包括通信仓,通信仓用于安装有通信组件,通信组件包括通信板卡、天线板卡和至少一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头用于固定连接天线板卡,另一端头用于固定连接通信板卡,通信板卡和天线板卡沿着连接柱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连接柱的高度根据天线板卡的所受通信板卡的干扰情况所确定,该通信模块将通信板卡和天线板卡提前组装好,再安装在通信仓中,即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保证天线板卡不受干扰,保证安装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4809989U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20564695.6
申请日:2015-07-3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和监测系统。监测装置包括过程层接口模块、CPU、站控层通讯模块和数据储存模块,过程层接口模块、CPU和站控层通讯模块依次连接,CPU与数据储存模块连接;过程层接口模块用于接收电网的数字量信息,并将接受到的信息输送给CPU,CPU用于分析和判断,站控层通讯模块用于和站控层进行通信,数据储存模块用于储存CPU分析处理后的数据。监测系统包括上述监测装置。该监测装置和监测系统能够对智能变电站的电能质量作出准确的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202474840U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20547777.1
申请日:2011-12-24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区域网络化保护装置,由集中式保护装置、通讯网络和就地安装综合智能单元构成,所述综合智能单元包括正极性端保护跳闸模块和负极性端保护跳闸模块,分别用于选择接收到跳闸命令后的跳闸方式;区域网络化保护装置的综合智能单元中设置正极性端保护跳闸模块和负极性端保护跳闸模块,用户可现场整定正(负)极性端保护跳闸方式定值,综合智能单元接收到跳闸命令后,首先判跳闸命令是由正极性端保护发出还是由负极性端保护发出,再根据设定的正(负)极性端保护跳闸方式定值完成跳闸。本实用新型预设了跳闸方式,与具体保护对象分离后,综合智能单元能以通用的方式来实现正确的跳闸。
-
公开(公告)号:CN1787319A
公开(公告)日:2006-06-14
申请号:CN200510048450.9
申请日:2005-10-26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确定线路两侧保护状态的方法,利用计算机以及光纤通道,上电时向对侧发送含有一个计算机取得随机数,以及本侧装置当前的状态类信息的数据帧:(1)在接收到对侧数据帧时若在两侧都无状态时,利用计算机取随机数比大小确定主从;(2)在接收到对侧数据帧时若任一侧有状态时,根据已有状态拟定另一侧状态,延时后确定主从;(3)在接收到对侧数据帧时若已有状态信息而本侧状态已定,首先判断两侧状态是否正确,即是否符合一侧为主端另一侧为从端或两侧均为自环状态,若正确则延时后加以确认,否则清本侧状态重新比随机数大小确定主从。本发明在试验前后不需现场人员干涉,装置自适应调整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403971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111272124.1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时钟源协同对时系统及其对时方法,系统包括:若干时钟源,用于提供时间信号,对站内远动主/备机进行对时;远动主机,用于协调所述时钟源对站内远动主/备机对时,同时根据策略对站内二次设备对时;远动备机,与所述远动主机进行时钟信息交互,根据信息对站内二次设备对时。方法包括:向站内二次设备提供统一的时间信号;协调时间信号和站内二次设备,进行统一对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时钟源协同对时系统及其对时方法,通过改造变电站内的远动设备,使多台远动设备互相协作,为变电站内部二次设备对时。本发明在站内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无需另外增加设备,降低了变电站的建设成本和维护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03971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272124.1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时钟源协同对时系统及其对时方法,系统包括:若干时钟源,用于提供时间信号,对站内远动主/备机进行对时;远动主机,用于协调所述时钟源对站内远动主/备机对时,同时根据策略对站内二次设备对时;远动备机,与所述远动主机进行时钟信息交互,根据信息对站内二次设备对时。方法包括:向站内二次设备提供统一的时间信号;协调时间信号和站内二次设备,进行统一对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时钟源协同对时系统及其对时方法,通过改造变电站内的远动设备,使多台远动设备互相协作,为变电站内部二次设备对时。本发明在站内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无需另外增加设备,降低了变电站的建设成本和维护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836551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00703.8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许继电气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志宏 , 王兴安 , 温东旭 , 胡叶宾 , 徐金华 , 徐涛 , 刘博 , 应战煌 , 王龙洋 , 王文洒 , 刘振宇 , 周晓娟 , 陈强 , 汪强 , 方正 , 李永亮 , 侍文博 , 罗欣 , 孟欣昊 , 陈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应用的北斗短报文通信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电力终端的采集数据并进行加密;对加密后的采集数据按照预设编码格式进行处理;将编码后的采集数据通过北斗短报文进行传输。通过采用特定的北斗短报文编码格式传输电力终端采集数据,提升了北斗短报文电力通信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简化了管理工作,提高了电力运行、维护和应急管理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