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电信号采集平台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59832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341200.6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电信号采集平台及方法,该采集平台包括底座和多个电极定位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同心但半径不同的环形滑轨,所述多个环形滑轨可绕底座中心转动,所述各环形滑轨上根据采集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电极定位装置,以对植物的多个叶片或一个叶片的多个位置同时采集电信号,所述电极定位装置包括可弯折的支撑杆、用于与支撑杆连接的固定单元以及用于夹持电极的夹持单元,所述固定单元设于支撑杆上部并可沿其上下移动,所述夹持单元设置于固定单元上,所述支撑杆下部与环形滑轨连接,以随环形滑轨转动至所需位置。该采集平台及方法有利于准确采集植物电信号,而且操作简单,灵活易用。

    一种基于荷叶的二元介孔-微孔多级结构生物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8212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411492.1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荷叶的二元介孔-微孔多级结构生物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生物碳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荷叶清洗干净、烘干;2)对干燥过的荷叶进行水热炭化;3)对水热炭化过的荷叶进行高温炭化。本发明的基于荷叶的二元介孔-微孔多级结构生物碳的比表面积大,且表面有氮和硫共同掺杂的碳微球进行修饰,具有超疏水特性,电化学性能优异,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将其应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获得比传统Pt/C电极更高的化学稳定性,且电池功率密度比Pt/C电极大。

    一种极端嗜热菌协同发酵生产复合超高温堆肥菌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730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03240.4

    申请日:2017-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端嗜热菌协同发酵生产复合超高温堆肥菌剂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极端嗜热菌Calditerricola satsumensis、Calditerricola yamamurae、Thermus thermophilus分别活化制成种子液,接种到经过调理和优化的污泥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制备而成;其中将极端嗜热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发酵需要按照Calditerricola satsumensis、Calditerricola yamamurae、Thermus thermophilus的顺序依次进行,并通过梯度发酵温度控制不同阶段各个极端嗜热菌的生长速率。该方法可以实现在同一发酵罐中协同发酵生产上述三种极端嗜热菌复合菌剂,并且有利于促进连续发酵中不同极端嗜热菌之间的协同作用和有效菌种群数量的稳定,提高发酵效率。

    一种含石墨烯和金属有机框架的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32255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793696.1

    申请日:2017-0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6 H01M4/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石墨烯和金属有机框架的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石墨板的前处理;2)阳极氧化剥离制备石墨烯;3)石墨烯的改性;4)金属有机框架的制备。本发明的含石墨烯和金属有机框架的复合电极具有比表面积大、电阻低、结构稳定等优点,不仅充分利用了石墨烯和金属有机框架比表面积大的优点,同时还克服了金属有机框架导电性不好的缺点,将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该电极可以用作生物电化学系统的阳极。

    一种液态金属基生物杂化体系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220614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98679.9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金属基生物杂化体系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S1.制备液态金属微颗粒;S2.将产甲烷菌与液态金属微颗粒结合,构建液态金属基生物杂化体系;S3.进行光照培养,促进甲烷生成。本发明通过构建液态金属基生物杂化体系,克服了杂化体系中材料质子、电子传递受限、结合不稳定、成本昂贵等缺点,并有效提升了光电促生甲烷的效率。本方法相对简单、制备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适用性强,为太阳能驱动CO2转化为甲烷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的生物转化途径,在环境工程、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土壤薄膜和湿气发电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65747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0426098.1

    申请日:2022-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薄膜和湿气发电装置及其应用,所述土壤薄膜由干燥土壤颗粒组成;其中,所述干燥土壤颗粒为湿地底泥经干燥、研磨、过筛处理后制得;土壤湿气发电装置包括:顶部电极、底部电极以及土壤薄膜,所述土壤薄膜一侧表面与所述顶部电极贴合连接,另一侧表面与所述底部电极贴合连接。该装置能够持续的利用空气湿气产生0~0.4伏的开路电压和0~0.1微安的短路电流,具有无污染、清洁、可持续、发电条件几乎不受限等特点,可应用于电器供电或小型发电设备,具有较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也具有实际应用的技术潜力。

    一种微生物水伏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8999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48455.4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水伏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该微生物水伏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顶部电极、微生物膜和底部电极,顶部电极与微生物膜的上表面贴合连接,底部电极与微生物膜的下表面贴合连接,以及该微生物水伏柔性压力传感器在动静态力检测、声纹识别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微生物水伏柔性压力传感器在92%的高湿度情况下,产生约0.51μA的短路电流和0.45V的开路电压并保持稳定,并具有8968.7kPa‑1的压力响应灵敏度以及112.5μs的超快速响应时间。本发明的微生物膜水伏柔性压力传感所具有的超高响应灵敏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为其检测动静态力以及声纹识别提供良好基础,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