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
    8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203289U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20176139.2

    申请日:2013-04-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与压缩机连接的主路循环和辅路循环,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腔、第二压缩腔和第三压缩腔,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设置在主路循环中,第三压缩腔串联在辅路循环中;主路循环还包括冷凝器、蒸发器以及连接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以对压缩机补气的补气装置;辅路循环还包括对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供热的辅路冷凝器和对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制冷的辅路蒸发器。本实用新型由于压缩机具有三个压缩腔,第一和第二压缩腔设置在主路循环中,第三压缩腔串联在辅路循环中,压缩机工作时,同时压缩主路循环和辅路循环中的制冷剂,从而减少一个压缩机,进而降低成本、体积以及控制的复杂程度。

    一种空调热水一体系统
    8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281823U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22672209.0

    申请日:2021-11-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热水一体系统,包括水循环回路、制冷剂循环回路和相变蓄热单元;水循环回路上设置太阳能集热器和水箱,太阳能集热器和水箱连接,制冷剂循环回路上设置压缩机和室内换热器,压缩机和室内换热器连接,相变蓄热单元一路的两端分别与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连接,另一路的第一端与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和水箱之间的管路连接,第二端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进口和水箱之间的管路连接。将相变蓄热技术、太阳能技术、空气源热泵技术三者结合起来,当太阳能充足时,利用相变蓄热技术将太阳能的热量和压缩机的冷凝热存储在相变蓄热单元中,当太阳能不充足时,从相变蓄热单元中提取热量用于制热和/或制热水,实现了热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

    热泵系统
    8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400356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061850.3

    申请日:2019-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相变式蓄热装置、空气侧换热器和用水侧换热器;以及四通阀、充热循环管路、回流管路和水侧换热管路,其中,四通阀具有第一阀位和第二阀位;充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相变式蓄热装置、空气侧换热器和第一压缩机;水侧换热管路的第一端与四通阀连接,水侧换热管路的第二端与充热循环管路连接,用水侧换热器设置在水侧换热管路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不同的用水需求;无法满足充分利用热能的要求,导致热能的利用率不高,储热量有限,降低了用户对热泵系统的使用体验好感的问题;此外,现有的热泵系统的结构复杂,不利于热泵系统的经济性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多温送风空调系统
    8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804767U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821541072.7

    申请日:2018-09-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温送风空调系统,所述系统中:两个室内换热器串联但分开设置,两者之间设置第二节流阀,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分别负责室内一区域的和室内二区域的冷或热负荷;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分别外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在两个室内换热器之间增加管路再分别与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连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分别与第一节流阀和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节流阀依次与室外换热器、第一四通阀和压缩机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多个室内换热器换热温度的方式调节送风温度,无需调节风机转速即可调节送风温度,故不会影响送风距离。本实用新型既能串联运行室内换热器,又能单独运行某个室内换热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空调器
    8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222530U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21298705.7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相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补气过冷装置、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其中,压缩机包括泵体结构,泵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气缸包括主工作腔和辅助工作腔,主工作腔和辅助工作腔均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气液分离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通过将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设置成可选择地与气液分离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有地避免了当泵体结构中的主工作腔处于有效压缩状态时,辅助工作腔中产生摩擦损失的问题。提高了泵体结构的宽工况运行时的性能系数,并简化了压缩机结构,提高了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热泵热水系统
    8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160483U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21182579.9

    申请日:2016-10-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热水系统,包括:水侧换热组件,水侧换热组件包括相互串联的多个水侧换热器,水侧换热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多个水侧换热器中处于最上游的水侧换热器的进水口形成水侧换热组件的进水口,多个水侧换热器中处于最下游的水侧换热器的出水口形成水侧换热组件的第一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泵式热水器加热能效低的问题。

    空调器
    8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116172U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20092790.1

    申请日:2013-0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主路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与主路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的气液分离器以及与主路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主路压缩机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连接在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以增加主路压缩机的补气量的辅路压缩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辅路压缩机,辅路压缩机工作时,增加主路压缩机的补气量,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和制热性能,满足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的制热要求。而且通过增加主路压缩机的补气量,还可以降低主路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温度调节装置和热水器
    8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246382U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822154748.3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和热水器,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和蒸发器(4);介质回路,包括与冷凝器(2)或蒸发器(4)换热的第一换热器(5)和与第一换热器(5)连通的第二换热器(10);蓄热器,包括与第二换热器(10)换热的蓄热部(9);以及介质管路,包括用于向第二换热器(10)输送待与蓄热部(9)换热的介质的引入管路(12)和用于排出与蓄热部(9)换热后的介质的排出管路(1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蓄热部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制冷系统
    8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515269U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21051408.7

    申请日:2017-08-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部的一个以上的补气支路(10),所述补气口能与至少一个所述补气支路(10)相连接,所述切换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补气增焓与并行压缩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补气支路进行补气增焓,相比起原有的双级或准二级补气增焓的系统回路而言,能够有效地降低补气的混合损失,还能减小补气的回流损失和流动阻力损失,从而提高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该制冷系统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提高系统能效水平。(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制冷系统
    9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365486U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21051357.8

    申请日:2017-08-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部的补气支路(10),所述补气口能与所述补气支路(10)相连接,所述切换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补气增焓与并行压缩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补气支路进行补气增焓,相比起原有的双级或准二级补气增焓的系统回路而言,能够有效地降低补气的混合损失,还能减小补气的回流损失和流动阻力损失,从而提高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该制冷系统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提高系统能效水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