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化学插层法解体球形活性阳极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653133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10849542.5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化学插层法解体球形活性阳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电解腔、一个圆锥型阴极、至少三个绝缘导轨和一个底部喷嘴。所述的电解腔为电解过程的带压容器;所述的圆锥形阴极安装于所述的电解腔的下方,是装置功能主体部分;所述的至少三个以上绝缘导轨,均匀布置于所述的圆锥型阴极的内母线上,用于约束活性阳极的滑动,防止电解过程阴阳极短路;所述的底部喷嘴安装于所述的圆锥型阴极顶点处,是电解液流出处,同时对球形活性阳极进行补充电解。当电解进行时,球形活性阳极被压在所述的至少三个以上绝缘导轨上,不断缩小,并沿着所述的至少三个以上绝缘导轨缓慢下滑,直至电解完毕。本发明结构简单,能耗低,阳极解体率可达99%以上。

    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催化剂浆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5430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063880.2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26 H01M4/88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膜电极催化剂浆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依次加入催化剂颗粒、水、高分子聚合物质子导体溶液、Teflon溶液,醇和增稠剂,使其混合;(2)先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然后用剪切乳化机或均质机继续搅拌;最后用超声波震荡;得到催化剂浆料。本发明通过控制物料组成及加料顺序,并调整搅拌分散方式,有效降低了催化剂颗粒的团聚、提高了催化剂的分散性能。采用本发明的催化剂浆料制得的膜电极,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而且本发明的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易行,原料低价易得,能耗少、门槛低。

    共缩聚法制备环己基并冠醚键合硅树脂

    公开(公告)号:CN102875812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240565.8

    申请日:2012-07-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共缩聚法制备环己基并冠醚键合硅树脂的方法,属于金属离子萃取吸附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首先通过胺基修饰的环己基并冠醚与卤代烷烃取代的硅氧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硅烷化环己基并冠醚单体;然后再与另一硅氧烷单体发生共缩聚反应,得到凝胶化的物质,再经研磨得到微米级颗粒,将得到的微米级颗粒用丙酮洗去未缩合的硅烷化环己基并冠醚单体和另一硅氧烷单体,再经干燥即得到环己基并冠醚键合硅树脂。本发明的方法有利于实现树脂材料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提高材料的萃取吸附性能;可实现更大官能化程度的冠醚键合,并且方便控制官能化度;所得产品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水解稳定性,可保证对金属离子重复多次萃取应用。

    一种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78331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22910.8

    申请日:2012-04-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池隔膜及制造方法技术领域的一种锂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锂电池隔膜为三层复合膜,以核孔膜为基材,核孔膜上复合有耐高温层,耐高温层上复合有热闭合层,所述耐高温层可耐200℃以上的高温,所述热闭合层的熔点在100℃-130℃。在核孔膜上刮涂耐高温材料,静置;然后将热闭合材料在熔融状态下快速刮涂至耐高温材料外,继续室温固化,得到锂电池隔膜。复合膜升温至200℃,核孔膜层基本熔化,耐高温层仍可成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且在充放电过程中,即使有机物底膜发生熔化,耐高温层仍然能够保持隔膜的完整性,防止大面积正/负极短路现象的出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一种脂环族冠醚键合型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85231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110424921.7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金属离子萃取吸附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脂环族冠醚键合型硅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脂环族冠醚键合型硅树脂包括具有通式I结构的二环己基并冠醚键合硅树脂和具有通式II结构的单环己基并冠醚键合硅树脂。该树脂合成方法首先制备含卤代烷基活性基团的硅树脂前驱体,然后基于胺基取代的脂环族冠醚化合物与卤代烷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将脂环族冠醚萃取剂以化学键合的形式固定于硅树脂材料上。本发明的脂环族冠醚键合硅树脂,能够避免冠醚萃取剂在金属离子萃取分离过程中的流失,保证萃取性能的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且硅树脂中脂环族冠醚萃取剂含量较高,有利于增大金属离子的萃取吸附量。

    一种Pichler钌催化还原烷基取代苯并冠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36737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205977.3

    申请日:2011-07-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冠醚类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的一种Pichler钌催化还原烷基取代苯并冠醚的方法。该方法针对催化氢化中常用的Pichler钌催化剂自身性质和特点,优选出一批适应于冠醚反应底物,且不具有还原活性或者仅具有极弱还原活性的反应溶剂,结合对反应工艺参数的优化,实现了对多种大体积烷基取代苯并冠醚催化还原,同时解决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催化剂在长时间高压氢化过程中颗粒细化,难以和反应产物分离及回收利用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保证了反应底物的完全氢化,且后处理流程简易,产物与催化剂分离后可直接应用于萃取分离研究。

    一种使用亚铁氰化钛钾球型颗粒去除放射性铯137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74924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41779.7

    申请日:2012-07-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放射性元素处理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亚铁氰化钛钾球型颗粒去除放射性铯137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向含铯137的海水样品中加入亚铁氰化钛钾球型颗粒,然后将含铯137的海水样品置入恒温振荡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去除放射性铯137。本发明中亚铁氰化钛钾球型颗粒对铯的吸附容量大,不易解析,吸附颗粒易于回收;并且吸附铯后的颗粒物可转型成氧化物便于暂存,实验条件温和。本发明提供的亚铁氰化钛钾球型颗粒对铯的饱和吸附容量为0.9mmolCs/克干复合颗粒~1.3mmolCs/克干复合颗粒,在放射性剂量为2500Bq/ml~75000Bq/ml的含铯137(总铯量为放射性铯的5倍~10倍)的海水样品中8小时后放射性铯的吸附量可达97%。

    一种四价的铀-铈-氧固溶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7445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010131057.7

    申请日:2010-03-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四价的铀-铈-氧固溶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电解还原法制备硝酸铀,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四价的铀-铈-氧固溶体的方法;该方法以硝酸铀酰溶液为阴极电解液,以硝酸溶液为阳极电解溶液,以镀铂的钛电极作为阳电极,钛网为阴极;在电流密度为20-80mA.cm-2条件下进行电解,得到硝酸铀溶液;再采用共沉淀的方法,以草酸为沉淀剂,加入电解还原得到的硝酸铀和硝酸亚铈的混合溶液,共沉淀得到草酸铀铈沉淀物;最后在氩气保护下,在温度为1173-1473K煅烧得到四价的铀-铈-氧固溶体。本发明避免在高温条件下通还原性气体,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制备出四价的铀-铈-氧固溶体。

    多级串联微型离心萃取器转速测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94559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171917.4

    申请日:2011-06-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中的一种多级串联微型离心萃取器转速测控系统。该系统由前区部分、后区部分和连接前区部分与后区部分的连接件组成;其中,前区部分包括测控单元、电机控制卡、电机控制卡箱体;后区部分包括与微型离心萃取器连接的转接盒;测控单元生成电机控制卡的设定置电压信号并发送给电机控制卡,电机控制卡通过连接件将受控制的动力电压送入转接盒,转接盒将受控制的动力电压提供给微型离心萃取器,从而控制微型离心萃取器的电机的转速。本发明体积小、可靠性高,适于工作在恶劣环境中。

    一种超细贵金属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09182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591689.1

    申请日:2010-12-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细贵金属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贵金属的粗粉、屑、块或锭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及碱金属的硝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热熔融,将熔融物冷却后溶于水中并加热至沸腾,然后加入乙醇还原得到黑色沉淀,该沉淀经酸化后,于小分子醇中加热回流,再经旋蒸、离心、洗涤和干燥,即得到超细贵金属粉。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所得贵金属粉的平均粒径为2~5nm,且粒径分布狭窄,表面含氧量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