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44502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010595726.6
申请日:2010-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6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正极负极导电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相关的锂二次电池制备方法,这种导电添加剂为石墨烯,或由石墨烯与其它导电材料组成的混合物。该导电添加剂为石墨烯粉体,或石墨烯与其它导电材料组成的混合物粉体;也可以为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或在含有分散剂的水或有机溶剂中均匀分散的石墨烯或石墨烯与其它导电材料的混合物导电剂浆料。该石墨烯导电添加剂适用于锂二次电池正负极的制备,相比于目前其它导电添加剂,其对于锂二次电池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4194335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28009.2
申请日:2014-08-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3/04 , C08K2201/001 , C08K2201/003 , C08K2201/006 , C08L2201/04 , C08L7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聚酰亚胺与石墨烯混合,高速搅拌得到聚酰亚胺/石墨烯复合粒子;再将所述的聚酰亚胺/石墨烯复合粒子通过热压成型制备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不加入任何试剂的条件下,实现石墨烯对聚酰亚胺的改性,从而获得导电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所述制备方法简单、环保、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254584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110123525.0
申请日:2011-05-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石墨烯填料的通用电子浆料,其包括:含石墨烯的导电填料、有机载体、溶剂和助剂。由于石墨烯具有较好的电子电导性以及独特的二维片层状纳米结构使其更容易在有机载体中形成导电网络,因此石墨烯的加入提高了电子浆料的电导性。进一步地,导电填料还包含具有较高导电性的导电材料,进一步提高了电子浆料的导电性。本发明的电子浆料采用石墨烯和导电材料材相复合作为导电填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通过改变与石墨烯混合的导电材料的种类,以及调节石墨烯与不同种类导电材料的相对比例,可以使本发明的电子浆料获得较宽的电导率范围。本发明的电子浆料,电导率为1×10-3-1×103S/cm。本发明的浆料可被广泛应用,尤其可作为导电涂料、胶黏剂。
-
公开(公告)号:CN103626158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302461.5
申请日:2012-08-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碳材料与含有活性氮元素的化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至100~300℃,得到氮掺杂石墨烯。制备氮掺杂石墨烯的过程中,在加热条件下,将含有活性氮元素的化合物中的氮元素掺杂进碳材料中,从而得到氮掺杂石墨烯。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法制备氮掺杂石墨烯,避免了采用较高的反应温度,制备条件温和且生产成本较低。将本发明制备的氮杂石墨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电流密度5A/g时,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可达190F/g;循环10000次,容量保持率为96.3%。
-
公开(公告)号:CN10343609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414019.6
申请日:2013-09-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导电油墨,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成膜树脂5.0~30.0份,片状银粉与纳米银粉的混合物或片状银粉20~40份,石墨烯与纳米石墨片的混合物或石墨烯0.1~5.0份,添加剂1.5~11.0份,余量为有机溶剂。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导电油墨具有较低的银含量,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396586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46323.1
申请日:2013-08-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氧化石墨烯纤维、制备方法和基于该石墨烯纤维骨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制备氧化石墨烯纤维的过程中,本发明首先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在液氮中急冷固化,氧化石墨烯被挤压在纳米冰晶之间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纤维骨架,然后进行冷冻干燥,氧化石墨烯之间的冰晶升华,使得三维网状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纤维骨架原位保存下来。本发明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纤维骨架的纤维直径为100~500nm,其与环氧树脂复合后可以使其拉伸强度提高85%,与同基体、同质量分数的碳纤维无屈曲织物增强环氧树脂相比拉伸强度提高38%。
-
公开(公告)号:CN103387228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10309672.6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卷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与强碱混合后发生反应,得到石墨烯卷,所述强碱在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的摩尔浓度为n,所述n满足以下条件:n≥12mol/L。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卷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和应用。实验表明,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卷结构完整,质量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849734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67072.0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碳材料与活化剂加热,反应后得到多孔石墨烯,所述碳材料为改性石墨烯或石墨烯,所述活化剂为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化合物。在制备多孔石墨烯的过程中,将石墨烯或改性石墨烯与活化剂过渡金属或过渡金属化合物加热,形成过渡金属碳化物,过渡金属碳化物进一步分解成碳和过渡金属,得到的过渡金属继续和石墨烯进行反应,如此循环最终得到多孔石墨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过渡金属能够与碳材料循环反应,从而得到了孔径范围较大的多孔石墨烯。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多孔石墨烯的直径为1nm~100nm。
-
公开(公告)号:CN102757038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10108756.4
申请日:2011-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使石墨在氧化剂存在的酸溶液中进行反应得到石墨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相比于机械剥离、外延生长和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具有很好的质量,并且大幅提高了产量与产率;相比于溶液相氧化还原方法,本发明的石墨烯质量具有明显的提升,结构缺陷大大减少,导电性显著提高;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廉、十分易于规模化生产。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功能复合材料、透明导电薄膜、微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777648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010102881.X
申请日:2010-0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1M4/139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分散磷酸铁锂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可溶性的锂源化合物,亚铁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掺杂元素化合物,碳源化合物等溶于水中或水和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中,按照特定的物料摩尔比和顺序依次加入到有机溶剂里搅拌混合并使有机溶剂对水的体积比保持一定的范围,将混合物转移至高压反应釜里加热处理,产物经过洗涤、干燥、包碳、球磨混合、退火等过程中的若干种处理后得到高倍率循、高环性能的磷酸铁锂正极活性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关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它采用水热/溶剂热法,使用可溶性的物料为反应物使得合成过程中离子间可以均匀混合,从而得到比较好的晶型和很纯的物相,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