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点焊方法以及焊接部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8673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80059447.X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阻点焊方法,尤其提供一种即便是在外部干扰的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产生喷溅而稳定地得到所希望的焊点直径的电阻点焊方法。与从正式通电的通电开始至中间通电时间Ta为止的电极间电阻的平均值或者时间积分值RA相对应地,设定该中间通电时间Ta以后的正式通电的加压力FA。

    电阻点焊方法和焊接构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34261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980040085.7

    申请日:2019-06-17

    Abstract: 一种电阻点焊方法和焊接构件的制造方法,进行正式焊接和该正式焊接之前的试焊接,在试焊接的焊后通电中,对于试焊接的主通电的电极间电压的平均值:Vtm和焊后通电的电极间电压的平均值Vtp,当在tc<800ms的情况下:满足0.5≤Vtp/Vtm≤2.0的关系、在800ms≤tc<1600ms的情况下:满足0.5‑0.3×(tc‑800)/800≤Vtp/Vtm≤2.0‑0.5×(tc‑800)/800的关系、在tc≥1600ms的情况下:满足0.2≤Vtp/Vtm≤1.5这种关系的条件下,通过恒定电流控制进行通电,在上述正式焊接的主通电中,进行适应控制焊接,在上述正式焊接的焊后通电中,在将上述试焊接的焊后通电的电流值设为Itp,将上述正式焊接的焊后通电的电流值设为Imp时,在满足0.8×Itp≤Imp≤1.2×Itp的关系的条件下,进行基于恒定电流控制的通电。

    电阻点焊方法
    8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8781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780078776.7

    申请日:2017-11-21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焊接时的飞散产生、焊接部板厚的减少并且能够抑制焊接接头的延迟断裂的电阻点焊方法。一种电阻点焊方法,是使两张以上的钢板重叠并利用一对焊接电极夹持并加压的同时进行通电来形成熔核而将钢板接合的电阻点焊方法,具有:通过以第一加压力F1(kN)对钢板进行加压并且以第一电流I1(kA)进行通电来形成熔核部的主通电工序;以及接着主通电工序在以(2)式表示的通电时间ta(ms)的期间以由(1)式表示的第二电流I2(kA)进行通电来将熔核部冷却的后通电工序,后通电工序具有从后通电工序开始在以(3)式表示的加压延迟时间tb(ms)的期间维持第一加压力F1的第一加压工序、和接着第一加压工序以由(4)式表示的第二加压力F2(kN)进行加压的第二加压工序。

    电阻点焊方法和焊接构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3426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980040085.7

    申请日:2019-06-17

    Abstract: 进行正式焊接和该正式焊接之前的试焊接,在该试焊接的焊后通电中,对于试焊接的主通电的电极间电压的平均值:Vtm和焊后通电的电极间电压的平均值Vtp而言,当在tc<800ms的情况下:满足0.5≤Vtp/Vtm≤2.0的关系、在800ms≤tc<1600ms的情况下:满足0.5‑0.3×(tc‑800)/800≤Vtp/Vtm≤2.0‑0.5×(tc‑800)/800的关系、在tc≥1600ms的情况下:满足0.2≤Vtp/Vtm≤1.5这种关系的条件下,通过恒定电流控制进行通电,在上述正式焊接的主通电中,进行适应控制焊接,而且,在上述正式焊接的焊后通电中,在将上述试焊接的焊后通电的电流值设为Itp,将上述正式焊接的焊后通电的电流值设为Imp时,在满足0.8×Itp≤Imp≤1.2×Itp的关系的条件下,进行基于恒定电流控制的通电。

    电阻点焊方法和电阻点焊接头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05717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680014411.3

    申请日:2016-02-16

    Abstract: 在通过一对电极夹着规定的组合板一边加压一边通电实现接合的电阻点焊方法中,包括正式焊接工序和先于正式焊接工序的试焊工序,将正式焊接工序和试焊工序的通电图案分割成2级以上的多级通电步骤,在正式焊接工序的第一通电步骤中,选定不发生扩散的电流值而通过恒定电流控制进行焊接,在之后的第二通电步骤中进行适应控制焊接。

    钢板的接合体、钢板的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及点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06539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680008237.1

    申请日:201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接合体的制造工序及使用时能够保持焊接部所需的强度的接合体。本发明的钢板的接合体是叠合多张拉伸强度为1470MPa以下、板厚为0.3mm以上且5.0mm以下的钢板而成的,所述钢板具有以下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4%以下、Si:3.0%以下、Al:3.0%以下、Mn:0.2%以上且6.0%以下、P:0.1%以下、S:0.07%以下、余量由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所述接合体通过在所述钢板的一个或两个叠合面预先涂布粘接剂和供碳剂后实施焊接而形成,接合体的焊接部的熔核直径为以上,而且与涂布粘接剂及供碳剂前的钢板相比,C量增加了0.02质量%以上。

    高强度冷轧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42281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80049503.X

    申请日:2017-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9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且兼具高延展性和高扩孔性的电阻焊接性优异的高强度冷轧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高强度冷轧薄钢板具有特定的成分组成和如下钢组织:以体积率计包含35%以下的铁素体、1%~10%的残留奥氏体、2%~12%的淬火原样的马氏体以及合计为25~70%的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并且,铁素体的平均晶体粒径为5.0μm以下,残留奥氏体的平均晶体粒径为2.0μm以下,淬火原样的马氏体的平均晶体粒径为3.0μm以下,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相的平均晶体粒径为4.0μm以下,淬火原样的马氏体的平均粒子间距离满足1.0μm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