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1818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11312960.7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台区电能质量的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刻和预设时间段总谐波畸变率数组、三相不平衡度数组以及所有节点电压值数组;当存在某时刻的总谐波畸变率大于预设的第一阈值,且当前时刻的总谐波畸变率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通过滤波器进行调节;当存在某时刻的三相不平衡度大于预设的第二阈值,且当前时刻的三相不平衡度大于第二阈值时;通过调相开关进行调节;当存在某节点电压在若干时刻和当前时刻不符合预设条件,通过调整配变抽头或调压器抽头进行调节。本申请通过针对总谐波畸变率、三相不平衡度以及所有节点电压值依次进行判断并进行相应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电能质量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18641917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774184.0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极管双极退化测试方法、设备及装置,分别对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进行静态特性测试,得到第一静态特性测试结果和第二静态测试结果;设置脉冲测试电流、脉冲测试时间和脉冲循环时间,以使功率半导体脉冲电流测试设备根据脉冲测试电流、脉冲测试时间和脉冲循环时间,对第一二极管进行正常温度条件下的重复短脉冲电流功率循环测试,对第二二极管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重复短脉冲电流功率循环测试,进而进行静态测试,得到多个静态特性测试结果,对各个静态特性测试结果得到二极管的双极退化测试结果。通过上述方法,通过实现了对二极管双极退化进行测试,提高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9391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84832.9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电子设备内部电‑热模拟方法、装置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设置大电流发生装置中不同绕组的匝数,将根据初始电压产生的初始电流进行放大,得到过渡电流;根据过渡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对变压器油进行加热,并通过增量PID控制处理方法消除在对变压器油进行加热过程中产生的额外热效应,得到加热后的变压器油;使用加热后变压器油的油温将加热模块加热到目标温度。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力电子设备内部电‑热模拟方法、装置及介质,通过以大电流为媒介,使用预设的高压发生器、大电流发生装置和加热模块进行协作处理,即可模拟出电力电子设备的内部电场和温度场,能够解决难以准确模拟出电力电子设备内部电场和温度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26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1862042.1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直换流阀功率模块的测试方法及装置,获取海上风况对应的风速数据;将所述风速数据传输至风机模型,生成有功功率;将所述有功功率传输给柔直换流阀模型,生成测试电流参考信号和电容电压参考信号;将所述测试电流参考信号传输给电流发生器控制器,生成第一开关信号;将所述第一开关信号传输给电流发生器,生成测试电流信号;将所述电容电压参考信号传给被测换流阀功率模块控制器,生成第二开关信号;将所述第二开关信号和所述测试电流信号传输给所述被测换流阀功率模块以控制运行,对运行后的被测换流阀功率模块进行测试。本发明考虑了风速改变的因素,提高了海上风电柔直换流阀功率模块仿真测试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54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832549.2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92 , G01R31/387 , G01R31/378 ,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的电池单体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系统中各电池单体在运行工况下热失控的数据,得到全生命周期数据;将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清洗状态预处理,得到若干个充放电片段数据;基于预先构建的逐次变分模态模型,通过调整模型参数进行逐次变分模态分解,得到各最大电压动态波动分量和电压动态波动分量;基于选取的离群点阈值,将各最大电压动态波动分量进行箱线图局部离群检测,得到异常电池单体检测结果;根据选择的第一滑动窗口和预设的斜率条件,对各电压动态波动分量进行电池内部故障诊断,获得电池单体内部故障检测结果。本实施例实现了有效诊断电池单体故障,提高检测的快速性、准确性和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002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85546.4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弹性互联配电网的多层级协同架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中低压智能配电网的不同台区之间配置多端口能量路由器,根据预设的新型能量管理装置构建所述弹性互联配电网对应的三层控制系统架构;在根据所述三层控制系统架构控制就地台区微电网、台区微电网集群及微电网群间进行信息交互,以使根据所述信息交互控制所述多端口能量路由器进行所述中低压智能配电网的不同台区之间的调控,获得多层级协同的策略架构,进而实现中低压智能配电网系统弹性互联,实现就地‑集群‑群间‑远方协同控制共享储能,减少人为干预操作,确保能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54005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06520.9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26 , G06F30/39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GBT模块结温及功率损耗的评估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根据预设选取规则,选取IGBT模块的若干个端子;其中,端子的个数根据IGBT模块中功率芯片的数量得到;将IGBT模块进行特性实验,并根据特定芯片到各端子的热系数,建立热模型;将热模型进行结温转移计算,获得转移系数逆矩阵;将IGBT模块置于现场运行条件中,测量IGBT模块的各端子的当前温度,并将各当前温度和转移系数逆矩阵进行在线估计,得到IGBT模块的结温及功率损耗。本实施例实现了快速评估IGBT模块的结温和功率损耗,减少在线计算量,提高评估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28456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110708267.6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oRa通讯的低压双端交直流切换供电系统,包括:AC/DC变流器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与直流接触器连接,切换断路器与其他端子连接,双向反并联晶闸管分别与切换断路器、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连接;DC/AC变流器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分别与直流接触器连接,交流接触器与DC/AC变流器的其他端子连接,双向反并联晶闸管分别与直流接触器和交流接触器连接;上电后,当变流器检测到供电系统不能提供正确的电压支撑,判断任意一个变流器发生故障,将上电后的直流工作模式切换成交流工作模式。本发明通过变流器故障和恢复故障后的开关切换控制,确保负载侧在变流器故障及恢复阶段不失电。
-
公开(公告)号:CN11554795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45249.X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L23/427 , H01L29/7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压接式IGBT模块,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压接的集电极铜板、集电极钼片、IGBT芯片、发射极钼片、银垫片、栅极探针、PEEK支架、栅极PCB板、凸台和发射极铜板;所述集电极钼片靠近所述集电极铜板的一面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每一所述凹槽中填充有相变材料,且每一所述凹槽中与所述相变材料接触的内壁上涂抹有石墨烯层。本发明通过在集电极钼片上开设多个凹槽用于填充相变材料,并在凹槽内壁上涂抹石墨烯层,使得IGBT模块具有高瞬态热容属性,加强了功率芯片的传热性能,从而使得相变材料的响应速度极短,提升了压接式IGBT模块的可靠性和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06517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761130.1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方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电路、第一原边谐振电路、第一原边发射线圈、第一副边拾取线圈、第一副边谐振电路、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第二原边谐振电路、第二原边发射线圈、第二副边拾取线圈、第二副边谐振电路和第二整流滤波电路。采用本发明,在不使用其他方法或设备、元件的基础上减少了交叉耦合对系统的影响,降低了系统设计复杂度,有利于工程应用,并且合理地减小了开关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较单发射‑单拾取结构相比,其他条件一定下,满足了空间上多方向负载的无线供电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