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尾气加热甲醇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6281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02974.5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尾气加热甲醇的装置和工作方法,包括与尾气管路连接的尾气进气端,和与发动机进气管路连接的甲醇出气端;装置内部具有调节阀和甲醇混合器;尾气由尾气进气端进入装置内部,经调节阀进入甲醇混合器,形成甲醇蒸汽和尾气的混合物后由甲醇出气端进入发动机的进气管路。一方面降低了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抑制氮氧化物的排放,另一方面提高甲醇进入发动机的温度,改善甲醇发动机的冷启动效果,同时进而提高燃烧效率。

    一种赤泥协同废水制备的回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05035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10053325.1

    申请日:2020-0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赤泥等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赤泥协同废水制备的回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重量份计,赤泥协同废水制备的回填料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赤泥60‑90份,胶结剂5‑20份,减水剂0.5‑2.0份,激发剂2‑8份,废水40‑80份。赤泥自身含有氧化钙、氧化铝、氧化硅等具有潜在胶凝活性的成分,在激发剂及胶结剂作用下,可发生水化反应,提高结石体强度;而废水中虽然含有重金属元素、有机组分等污染因子,但是在水化硬化过程中,会以化学键合、物理封固等方式固定在路基回填料的结石体中,既实现了对污水的利用,又确保了填料中的污染因子不会泄露,使本发明的材料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模型试验数控加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6440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10256022.3

    申请日:2009-12-2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试验数控加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分压控制部分,加压执行部分和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部分。分压控制部分包括压力检测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和控制输出单元。加压执行部分包括各种控制阀门和加压千斤顶。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部分包括加载软件系统和工业计算机系统。数字式加压控制部分通过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输入加压指令,分压控制部分将获得的压力信息处理转换成电信号后输入加压执行部分,进行荷载的输出。同时分压控制系统对输出荷载进行动态监测并反馈到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系统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和调整。模型试验数控加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在水电、交通、能源、资源和国防工程领域的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实现模型加载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

    一种铝板表面透明有机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85257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09102.6

    申请日:2010-06-25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板表面透明有机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配制水解溶液,再用水解溶液处理铝板并烘干,再在铝板上涂覆有机硅玻璃树脂,然后加热。本发明制备的有机涂层能有效抵御pH=3.5的酸性溶液腐蚀,腐蚀168h后涂层表面仍然无明显变化;涂层对铝板具有很高的附着力,在将铝板对折时仍不开裂、脱落,经WS-2002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测试,涂层与铝板基体的附着力已达40N;该涂层在95℃热水和20℃冷水中循环50次后仍无脱落现象;纯水在该涂层表面的接触角接近120°,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自清洁效果明显;该涂层透光率达96%。

    模型试验数控加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26440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56022.3

    申请日:2009-12-2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试验数控加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分压控制部分,加压执行部分和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部分。分压控制部分包括压力检测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和控制输出单元。加压执行部分包括各种控制阀门和加压千斤顶。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部分包括加载软件系统和工业计算机系统。数字式加压控制部分通过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输入加压指令,分压控制部分将获得的压力信息处理转换成电信号后输入加压执行部分,进行荷载的输出。同时分压控制系统对输出荷载进行动态监测并反馈到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系统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和调整。模型试验数控加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在水电、交通、能源、资源和国防工程领域的地下工程模型试验中实现模型加载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

    三维梯度非均匀加载结构模型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39491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910020538.8

    申请日:2009-04-1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梯度非均匀加载结构模型试验装置,包括台形梯度非均匀加载装置和加载反力装置,加载反力装置与设于其内部的台形梯度非均匀加载装置连接,台形梯度非均匀加载装置的台形梯度加载模块紧贴于试验模型的表面。由于水电、交通、能源、资源和国防工程领域的深部地下洞室工程通常处于梯度非均匀分布的三维加载状态,本发明通过在模型表面设置的台形梯度加载模块实现地下结构模型的三维梯度非均匀加载,通过三维梯度非均匀加载结构模型试验更真实地揭示深部地下洞室围岩的非线性变形特征和破坏机理,进而更合理地评价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和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这对指导深部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并保证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种多孔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5918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36231.7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孔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包括:粗骨料800‑1000份、水泥150‑250份、改性纤维素3‑10份、聚羧酸减水剂1‑5份、水50‑100份;所述改性纤维素为负载金属阳离子和/或铵根离子的羧基化纤维素。改性纤维素优选在二氧化硅气凝胶原位生长的细菌纤维素。本发明通过负载金属阳离子和/或铵根离子的羧基化纤维素,一方面能够提高多孔生态混凝土的强度,另一方面,络合的金属离子能够逐步释放金属离子,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同时能防止营养元素的流失,因此环境和经济效益良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