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镊技术的具有环形波导结构的毛细管玻璃微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01382620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137356.4

    申请日:2008-10-17

    Abstract: 本发明是基于光镊技术的具有环形波导结构的毛细管玻璃微电极。固定电极置于与普通光纤耦合连接的具有环形波导结构的侧抛毛细管内并设置于电极主体内,活动电极置于具有环形波导结构的拉锥后的毛细管内并固定在电极主体的前端并与固定电极对接,固定电极与活动电极的对接处之间的电极主体上设置有吸吮管,与普通光纤耦合连接的具有环形波导结构的侧抛毛细管的侧壁上通过毛细管光纤与普通光纤耦合连接装置连接普通光纤跳线。本发明是通过带有环形波导层的玻璃毛细管,实现了光镊技术与膜片钳技术的有机结合与集成,扩大并增强了光镊技术与膜片钳技术的功能,将两种高精度的生物微操纵仪器设备集于一体,扩展了系统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性价比。

    基于三芯光纤的光学微手

    公开(公告)号:CN101236274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64009.3

    申请日:2008-0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三芯光纤的光学微手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的光纤包括三芯光纤和耦合连接于三芯光纤尾端的单芯光纤,三芯光纤与单芯光纤是通过焊接后在焊点处实施加热熔融拉锥实现连接的,三芯光纤的另一端是通过对光纤端进行研磨加工或加热施行熔融拉锥后在尖端进行烧结的方法制作成锥体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芯光纤的光学微手。这种光学微手是在三芯光纤的基础上,通过对光纤端的研磨加工或拉锥,利用外部折射、内部反射与外部折射联合作用以及锥体渐变波导引导等多种方式,可形成交叉组合光场。进而在组合光场的交汇顶点处,形成一个三维光学梯度力势阱,可实现微小粒子的三维捕获。

    一种纤内调制的全光回音壁忆阻器

    公开(公告)号:CN120048311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422553.4

    申请日:2025-04-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光纤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内调制的全光回音壁忆阻器,包括单模光纤、渐变多模光纤、光纤回音壁、光学相变材料薄膜、防氧化层薄膜、微纳探测光纤、扩束光束以及汇聚光束;单模光纤后焊接一段渐变多模光纤,在渐变多模光纤尾端熔融烧制光纤回音壁,依次在光纤回音壁表面镀光学相变材料薄膜、防氧化层薄膜,构建光纤回音壁忆阻器,利用微纳探测光纤探测回音壁的忆阻状态。本发明设计的全光回音壁忆阻器,以纤内调控的方式实现光纤回音壁的非易失性存储状态的调控,攻克当下光纤回音壁忆阻器依赖空间光调控的局限性,具备高速、低功耗、抗电磁干扰等特性,为光子忆阻器带来一种新型器件构型,助力光子神经拟态计算的发展。

    基于LP11模式用于捕获纳米微粒的单模圆台光纤光镊

    公开(公告)号:CN1195964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83353.3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LP11模式用于捕获纳米微粒的单模圆台光纤光镊,该单模圆台光纤光镊包括有第一单模光纤,所述第一单模光纤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单模光纤,所述第一单模光纤与所述第二单模光纤错芯连接,且所述第二单模光纤远离所述第一单模光纤的一端设置有锥形光纤尾纤;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首先截取一段第一单模光纤与一段所述第二单模光纤备用,S2:接着将第二单模光纤一端剥去涂覆层,S3:之后将第二单模光纤的一端进行研磨,S4:最后将第一单模光纤和第二单模光纤进行错芯连接。本发明在捕获半径上有了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单光纤光镊捕获精度以及捕获半径的同时,也降低了单光纤光镊的制作难度。

    一种用于光束整形的阶梯透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3706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198433.3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光束整形的阶梯透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激光整形领域,阶梯透镜结构包括:光纤纤芯和光聚合胶结构,其中光纤纤芯的端面与光聚合胶结构连接;光纤纤芯的端面,用于获取光聚合胶结构;光聚合胶结构,用于调制光纤纤芯传输的光束,出射整形光束,光聚合胶结构采用多段阶梯结构。阶梯透镜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获取光聚合胶结构生长的光纤基底;基于运动装置,将光纤基底蘸取光聚合胶,得到光纤基底胶滴;获取光纤传输的激光光源;基于激光光源,将光纤基底胶滴进行聚合固化,得到光聚合胶结构,光聚合胶结构采用多段阶梯结构。本发明通过阶梯透镜结构能够实现光束整形,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

    一种用于植物吲哚乙酸监测的锥形光纤SPR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73098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14616.4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吲哚乙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植物吲哚乙酸监测的锥形光纤SPR传感器,该锥形光纤SPR传感器主体为一锥形光纤,包括锥形光纤传感区域、锥形光纤过渡区域和锥形光纤常规区域,锥形光纤传感区域从内向外依次为传感区光纤基底、金膜、自组装分子和蛋白A,锥形光纤采用多模光纤,其多模光纤纤芯的直径为50‑300μm,锥形光纤的制备方法为化学蚀刻法,采用上述化学蚀刻法的锥形光纤传感区域与锥形光纤过渡区域的长度相等,每一部分长度范围为300‑1000μm。本发明能够缩小传感器的体积,且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而且检测成本很低、无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且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不同场景。

    一种基于光致热效应的微液滴操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1599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213370.4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致热效应的微液滴操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测液体滴在载玻片上并放置在微操作平台上;S2、将连接有激光器的光纤探头利用微操作平台水平放置在待测液体内;S3、光纤探头在待测液体中形成光纤光场,并形成加热区域;S4、加热区域吸收能量出现大量蒸汽,热蒸汽流上升遇冷空气凝成微液滴,在伯努利效应的作用下微液滴被悬浮捕获;S5、移动光纤探头,加热区域发生改变,在伯努利效应的作用下实现微液滴的移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光致热效应的微液滴操控方法,应用光致热效应和伯努利效应,在光纤光场的照射下,可以实现微液滴的悬浮捕获和操控,具有定点、可控的优势,还具有简单灵活、便于操作的特点。

    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快速测算液体折射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500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1173215.4

    申请日:2022-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快速测算液体折射率的方法,属于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双芯光纤与毛细管光纤通过光纤粘合剂垂直组合在一起,激光通过双芯光纤的一个纤芯后,光场在双芯光纤的末端经过光纤粘合剂后直接耦合到毛细管光纤内,在其毛细管壁内发生全反射形成倏逝波,最终回到双芯光纤对称的另一纤芯内,由于倏逝波对外界折射率变化敏感,从而达到精确测算样本液体的折射率的目的。本发明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快速测算液体折射率的方法具有样本液体需求量小、损耗低、构造简单、器件体积小、灵敏度高、易于集成和低成本制造的优点。

    一种基于倏逝场的光纤忆阻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372475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021714.7

    申请日:2021-0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倏逝场的光纤忆阻单元。该基于倏逝场的光纤忆阻单元,包括单模光纤、光学相变材料薄膜和防氧化薄膜。其中,光学相变材料薄膜位于单模光纤侧面凹槽,在光学相变材料薄膜上方镀有防氧化薄膜。在该光纤忆阻单元中,纤芯中注入脉冲光通过倏逝场耦合至光纤相变材料薄膜上,实现其相态的调控,使得光纤忆阻单元的透射率发生变化,完成非易失性全光存储。该单模光纤忆阻单元可以作为一种光脉冲调控的光纤存储器件,其存储速率高、能耗低以及抗电磁干扰等,能良好的与当前光纤系统兼容,具备极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基于PDH解调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声源定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70290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020401.X

    申请日:2021-0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DH解调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声源定位方案。方案主要包括:窄线宽光源模块、高精度三维声源光纤FBG‑FP探头模块、PDH解调反馈控制模块。主要的方案是:窄线宽光源模块中种子源经过单边带调制提供三个不同边带频光信号,注入高精度三维声源光纤FBG‑FP探头模块,三个不同边带频光信号与三个轴向的声音敏感FBG‑FP对应,光信号经过反射后注入PDH解调反馈控制模块,根据获取的三个轴向的PDH误差信号对三个边带频的射频源进行反馈控制,当有声源信息时,三个轴向的反馈控制输出在时序及强度上存在差异,经过解算后实现三个轴向声源实时高精度监测。这种方案以高精细FBG‑FP为传感核心,使得单轴声源监测分辨率、精度得到提升,进而极大地提高了三维声源定位的准确度,具备较大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