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45894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623244.3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艇路径规划领域,公开了一种考虑无人艇运动性能的二次路径规划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通过无人艇定常回转试验或操纵性仿真试验确定无人水面艇的回转曲率;步骤(2):进行无人艇一次路径规划,获得一次最优路径点集p;步骤(3):根据一次最优路径点集p和水面无人艇运动的回转性能用二次路径规划方法得到无人艇运动范围能力内的最优路径p2。本发明通过分析无人艇回转特性,进行二次路径规划,在已有最优路径前提下,解算出一条符合无人艇实际运动特性的最优路径,同时兼顾效率与性能,在减少迂回行路并优化航行时间方面具有显著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0841542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06099.1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5D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抗扰自适应路径跟随方法及系统。给定期望路径点,将期望路径点和水中航行装备实时位置信息输入至制导模块,通过高抗扰自适应路径跟随方法解算出期望航向状态ψd;将期望航向状态ψd和通过航向传感器模块获得的并经滤波器模块滤波的水中航行装备实际航向状态信息ψ获得航向状态偏差绝对值e(k),并输入至CFDL_MFAC控制器模块,输出期望指令u(k)至操纵机构模块;操纵机构模块收到并执行期望指令u(k)(如期望舵角)使得水中航行装备不断趋近期望航向ψd。本发明不需要依赖于系统模型,能有效抵御水流干扰,对模型摄动和噪声等不确定影响不敏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能快速驱动无人航行器跟踪上期望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8319128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165857.7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5B9/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波浪滑翔器容错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波浪滑翔器控制领域,包括主控系统,应急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传感器系统和舵机;主控系统包括主控计算机;应急控制系统包括监控计算机和第一继电器;通信系统包括铱星模块、铱星天线、GPS天线、AIS通信模块;主控系统与传感器系统间采用串口通信,主控系统与监控计算机间采用串口通信,监控计算机与主控系统通过第一继电器连接,应急控制系统与舵机间采用串口通信,应急控制系统与铱星模块采用串口通信,应急控制系统与AIS通信模块通过第二继电器连接;铱星模块具有GPS接口,铱星接口;铱星天线通过铱星接口与铱星模块连接;GPS天线通过GPS接口与铱星模块连接。本发明运行稳定性高,容错性强,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显著降低了波浪滑翔器失踪失联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8284915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165106.5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波浪滑翔器双体艏摇响应预测方法,属于波浪滑翔器控制领域,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初始化状态信息;步骤(2):输入已知的舵角信息,在一个迭代步长内根据潜体艏摇响应方程计算潜体艏摇响应值步骤(3):根据当前浮体艏向与当前潜体艏向计算浮体等效舵角δF;步骤(4):输入浮体等效舵角,在一个迭代步长内根据浮体艏摇响应方程计算浮体艏摇响应值,浮体艏摇响应值包括浮体艏向角,浮体转艏角速度,浮体转艏角加速度;步骤(5):判断仿真是否结束,若仿真没有结束,则返回步骤(2);若仿真结束,则结束。本发明步骤简洁有效,模型参数具有较为清晰的物理意义而相对容易获取还能够作为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的仿真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7766818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72572.X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00523 , G01S7/539 , G06K9/005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呐技术中信号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启发式的水下结构化环境线特征提取方法。步骤有:获取机械扫描成像声呐原始数据;在载体系下进行声纳数据处理,并进行二值化处理,得到用于特征提取的点集;在载体系下使用投票算法进行投票以提取出结构化环境的直线特征;用启发式方法处理直线特征,得到能够描述结构化环境的线段特征;基于导航系统得到载体的位置信息和航姿信息,进而将提取到的线段特征转换到全局坐标系下。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的机械式扫描前视声呐所运用的算法对水下结构化环境线特征提取不完备的问题,使用本方法从结构化环境中提取线段特征的准确率大于90%,并且本发明适用于水下同步定位与建图以及水下结构化环境特征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07727096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833352.9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C21/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有效节点筛选的AUV地形匹配定位方法,根据推算导航的输出结果确定搜索范围,再确定搜索范围后再利用测量地形数据与先验地形进行初步的匹配定位并获得匹配后的地形测量误差估计,然后分别计算节点的有效性和二次搜索范围,根据有效节点矩阵和二次搜索范围进行二次精确匹配定位,最后输出匹配定位结果。本发明所采用的初匹配与精细搜索匹配相结合的匹配定位方法有效的增加了搜索配准的效率同时提高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554694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22303.8
申请日:2017-08-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无人艇的水下三维地形探测系统,主要包括水面无人艇的艇体、GPS传感器、惯性导航系统、多波束探测电子舱、吊环座、多波束声纳基阵及其搭载系统;多波束声纳基阵及其搭载系统包括多波束声纳左右基阵、声速剖面仪、电机座、电机模块、连接管、吊环、托鱼和声纳基阵架组成,多波束声纳左右基阵装载在声纳基阵架上,包裹于拖鱼中,左右基阵呈60°;声纳基阵架通过连接管固定于电机模块上;左右声纳基阵采集声学回波数据通过水密电缆传输到固定于无人艇甲板上的多波束电子舱,电子舱通过接收水面无人艇GPS信号和惯性导航系统获得的姿态、速度等信息,实时发送并补偿修正水面无人艇行驶区域的水下地形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5799902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10141582.4
申请日:2016-03-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万向节与蜗轮蜗杆联合控制的水下航行器矢量推进器。一种基于万向节与蜗轮蜗杆联合控制的水下航行器矢量推进器,包括转向蜗轮蜗杆机构,动力轴机构,动力轴变向机构,滑动导流罩装置,变向蜗轮蜗杆机构将步进电机的转矩传递给推力杆,推力杆与蜗轮固联并绕蜗轮轴转动同时对推拉杆产生轴向力,两个相互垂直安装的蜗轮负责两对相互处置安装的推力杆。从矢量推进器的工作原理来看,其与传统的“舵和螺旋桨联合控制”有很大的区别,由于潜水器的转向力直接来自于螺旋桨,所以矢量推进器可以在低速状态为潜水器提供较“舵和螺旋桨联合控制”更高的操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30069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566886.X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波束声纳搭载装置,包括导流罩、上连接部件、多波束发射基阵、多波束发射基阵托板、多波束接收基阵;所述多波束发射基阵通过螺栓安装载上连接部分内侧;导流罩通过螺栓连接在上连接部分外部;吊环固连在底板上表面,通过在吊环上系绳索可实现对整个装置的保护。多波束发射基阵托板凸面与多波束接收基阵凹面贴合,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多波束发射基阵托板通过三块三角形加强筋板固连在上连接部件上;上连接部件上部包括法兰盘,通过法兰盘可实现与船舷垂向连接装置的固连。本发明主要针对于接收基阵与控制舱集成的一体式多波束声纳,能够进行多波束接收和发射装置的连接与固定,特别适用于凹面接收基阵的搭载。
-
公开(公告)号:CN10716834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563410.0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溢油围捕的柔性连接式双无人艇自主协同方法,(1)根据溢油所在位置、无人艇初始位置与柔性连接式无人艇的动力学特性,规划出一条满足多个约束条件的航行轨迹;(2)对得到的航行轨迹进行轨迹跟踪;(3)在进行轨迹跟踪过程中,为确保双无人艇能够完成任务,并减小柔性连接作用力和力矩的不利影响,采用基于模糊零空间的行为融合方法,根据所述柔性连接作用力和力矩的影响、实时地修正无人艇的期望艏向与航速;(4)无人艇的运动控制器解算出控制指令,驱使无人艇的实际艏向与航速达到期望值。本发明利用模糊零空间方法有效消除柔性连接作用力和力矩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柔性连接式双无人艇的自主协同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