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80513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1059596.4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B6/2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环阵列可重构光滤波器,属于光纤通信和集成光子学技术领域,该滤波器包括第一总线波导、第二总线波导以及多个微环;第一总线波导和第二总线波导将多个微环并联连接;多个微环在第一总线波导与第二总线波导之间等距排布;微环与第一总线波导之间设有耦合区;微环与第二总线波导之间设有耦合区;相邻微环之间设有耦合区;各耦合区均设有可重构光耦合器,且可重构光耦合器的开关状态均可独立调控。本发明在微环阵列的耦合区中引入了开关状态可重构的光耦合器结构,可以独立控制各个耦合区是否发生耦合作用,再通过设计组合各个耦合区的开关状态,可在一维微环阵列中实现多种拓扑架构,实现了滤波功能的多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80624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0994336.X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非易失可重构集成光耦合器及其调谐方法,属于光纤通信和集成光子学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硅波导,由第一直波导、第一S波导、第二直波导、第二S波导和第三直波导顺连组成的第一混合波导,由第四直波导、第三S波导、第五直波导、第四S波导和第六直波导顺连组成的第二混合波导,以及第二硅波导;第一直波导和第一硅波导,第三直波导和第一硅波导,第四直波导和第二硅波导,第六直波导和第二硅波导,第二直波导和第五直波导,分别构成五个耦合区;混合波导中包含非易失相变材料,构成耦合区的混合波导和硅波导在相变材料为非晶态时满足相位匹配,在晶态时相位严重失配。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可重构光耦合器的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218062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94336.X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非易失可重构集成光耦合器及其调谐方法,属于光纤通信和集成光子学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硅波导,由第一直波导、第一S波导、第二直波导、第二S波导和第三直波导顺连组成的第一混合波导,由第四直波导、第三S波导、第五直波导、第四S波导和第六直波导顺连组成的第二混合波导,以及第二硅波导;第一直波导和第一硅波导,第三直波导和第一硅波导,第四直波导和第二硅波导,第六直波导和第二硅波导,第二直波导和第五直波导,分别构成五个耦合区;混合波导中包含非易失相变材料,构成耦合区的混合波导和硅波导在相变材料为非晶态时满足相位匹配,在晶态时相位严重失配。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可重构光耦合器的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82473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11299709.5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F1/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光调制器,包括第一绝缘材料层,掩埋于第一绝缘材料层中的输入波导、输出波导;掩埋于第一绝缘材料层中的位于输入波导和输出波导之间的亚波长结构;设于第一绝缘材料层上方的第二绝缘材料层,其内部上下布置两层石墨烯,两层石墨烯向外延伸并与金属电极连接,且下层石墨烯与亚波长结构之间、上层石墨烯与下层石墨烯之间均以绝缘材料间隔开来;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上方的第三绝缘材料层,与金属电极相连。本发明所提出的亚波长结构波导,其有效折射率低于普通波导折射率,对光的束缚作用减弱,调制效率可提高一个数量级,调制器的尺寸也相应地减小一个数量级,插入损耗也得以降低,从而实现了调制器的超小型化和高度集成。
-
公开(公告)号:CN111025467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1378387.3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硅基超材料的可调谐光学微分器,属于集成光子器件领域,具体包括:输入波导、超材料波导、直波导和输出波导;超材料波导包括四个超材料波导单元,且以直波导横向中心轴和纵向中心轴为对称轴均匀分布;输入波导与输出波导对称地位于超材料波导两侧;输入波导将入射光束传输至超材料波导;超材料波导内部将入射光束分为n路光束,经过调节各超材料波导单元中像素块的状态后,n路光束干涉形成具有大带宽、幅度为线性且具有相位跳变的透射谱;直波导用于连接四个超材料波导单元;输出波导用于输出透射谱;本发明实现了THz级别的微分带宽,扩展了对光信号处理的带宽,同时实现中心波长可调。
-
公开(公告)号:CN107645338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0997584.8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B10/2563 , H04J1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配置的光信号全光边沿检测系统,第一掺铒光纤放大器,用于对泵浦光信号功率放大;可调光衰减器,用于调节功率放大后的泵浦光信号的功率;第一光纤延时线和第二光纤延时线用于调节泵浦光信号和第一反相光信号的相对延时量,将泵浦光信号相对于第一反相光信号的传播时间提前τ或延迟τ,τ为NRZ光信号的渡越时间;波分复用器,用于将泵浦光信号和第一反相光信号耦合成一路光信号;高非线性光纤,用于在耦合后光信号的作用下产生简并四波混频非线性效应,得到第一闲频光;第一光带通滤波器,用于将第一闲频光提取出来,得到第一边沿脉冲。本发明采用四波混频的原理,在两路信号之间引入延时,可灵活得到上升沿、下降沿或得到双沿。
-
公开(公告)号:CN105404071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961974.0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光谱全光波长转换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对转换波导的输出端的目标光波长λi进行实时检测,λi发生改变时,根据固定的信号光波长λs0,计算此时泵浦源的波长λp并相应调整,然后将信号光和泵浦光依次通过耦合器、放大器、偏振控制器和具有平坦且低色散的转换波导。装置包括泵浦源、信号源、耦合器、放大器、偏振控制器和转换波导,泵浦源和信号源的输出端分别与耦合器输入端信号连接,耦合器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放大器、偏振控制器和转换波导;信号源和转换波导的输出端之间依次连接有波长计和运算器,共同构成反馈环。本发明可以实现输出无色、宽光谱的全光波长转换,对泵浦无敏感性,大幅度增加此全光波长转换器的应用范围,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404072B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510967419.9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输入无色的宽光谱全光波长转换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对信号源发出的信号光波长进行实时检测,发生变化时,根据需要转换的闲频光波长,计算泵浦光波长,并由泵浦源调整其波长,然后将信号光和泵浦光依次通过耦合器、放大器、偏振控制器和转换波导,转换波导具有平坦且低色散,在泵浦光波长随信号光发生变化时,都能够满足相位匹配条件,发生四波混频效应,实现波长转换,使得闲频光波长保持不变。装置包括由泵浦源、信号源、波长计和运算器构成的反馈环,具有平坦且低色散的转换波导,耦合器,放大器,和偏振控制器。本发明可以实现输入无色、宽光谱的全光波长转换,对泵浦无敏感性,大幅度增加此全光波长转换器的应用范围,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405730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66407.X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2B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粗波分器件,包括输入波导,表面分布有圆柱状小孔的多模波导,第一输出波导和第二输出波导;所述多模波导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波导,所述多模波导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波导,所述多模波导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波导;光从所述输入波导注入后进入所述多模波导中,光的传输路线与方向被所述多模波导中的所述圆柱状小孔调控,不同波长的光行进路线不同,从而实现波长分离;所述第一输出波导和所述第二输出波导用于将不同波长的光传输出去。本发明采用SWG结构,在亚波长尺度上精准调节硅基波导的结构组成,实现低损耗低串扰且尺寸极小的硅基粗波分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152099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310039044.0
申请日:2013-01-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B10/25 , H04B10/2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分复用的单纤双向传输系统,主要包括两光信号输入单元、两光信号输出单元和模分复用和解复用单元;模分复用和解复用单元包括通过少模光纤连接的两模式复用器;信号输入单元产生偏振复用光信号;模式复用器将偏振复用光信号耦合到少模光纤的模场中,完成模分复用,并通过少模光纤将模场携带的偏振复用光信号传送给另一模式复用器;另一模式复用器将接收到的偏振复用光信号耦合到单模光纤中,并通过单模光纤传送给光信号输出单元;光信号输出单元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偏振分集、混频和平衡探测后转换为电信号,再转换为数字信号。本发明通过少模光纤克服瑞利后向散射效应,实现单纤双向传输,提高了光纤和波长资源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