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01492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262871.5
申请日:2015-05-2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SM-MIMO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通过对接收端的MIMO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确定零空间矩阵,根据该零空间矩阵及其对应的权值向量、以及随机信号,确定干扰信号,采用SM技术传输该干扰信号及待传输信号。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在待传输信号中添加了干扰信号,而该干扰信号是根据发送端到接收端的MIMO信道矩阵奇异值分解确定的,因此该干扰信号不会对接收端造成干扰,窃听者将受到该干扰信号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接收端的安全速率,保证了传输到接收端的数据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3475441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310320208.7
申请日:2013-07-2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K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多跳网络中基于簇的协作干扰传输方法,包括:第一传输阶段:所述无线多跳网络中的发送簇簇头将信息发送至发送簇簇内选定的中继节点,并由选定的第一组干扰节点对窃听者进行干扰;第二传输阶段:所述中继节点将所述信息发送至所述无线多跳网络中的接收簇簇头,并由选定的第二组干扰节点对所述窃听者进行干扰。通过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无线多跳网络中基于簇的协作干扰传输方法,可以选取最优的中继节点协作传输信息,并可以选取最优的干扰节点干扰窃听者,从而在一定发送功率下使得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信息速率最大化,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11990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431375.8
申请日:2015-07-2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3/101 , H04L51/32 , H04L65/4061 , H04L67/2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应用于第一普通节点;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第一普通节点的数据传输范围内有新的普通节点进入时,判断新的普通节点是否为待接收目标消息的第二普通节点;如果否,在新的普通节点和第一普通节点均未处于对方的黑名单中时,根据第一普通节点和新的普通节点是否处于同一社区,确定新的普通节点的声誉值或利他值;根据确定的声誉值或利他值,在新的普通节点满足预定消息发送条件的情况下,向新的普通节点发送目标消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预先根据普通节点的使用者的社会属性,将机会网络划分为不同的社区,每一社区中至少包括一个普通节点,考虑到了节点的使用者的社会属性,提高了机会网络的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955104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80668.0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针对持有节点与请求节点之间的每个路径,确定该路径上每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相遇时间间隔,并利用该相遇时间间隔计算该路径的路径权重;针对每个数据包,根据该持有节点与请求节点之间的各路径的路径权重、各路径上的位于该持有节点与请求节点之间的各节点的缓存量,从各路径中为该数据包选择位于该持有节点的备选路径,并从每个持有节点的备选路径中选择该数据包对应的最优路径;通知最优路径对应的持有节点传输该数据包,由最优路径对应的持有节点通过最优路径将该数据包发送给请求节点。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效利用多个持有节点来分流蜂窝网络的数据流量,提高大数据网络传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80224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210285583.8
申请日:2012-08-10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功率基站分布密度的分层蜂窝网络基站休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宏基站所处的宏小区中低功率基站的分布密度执行宏基站的休眠判决;S2、在完成所有宏基站的休眠判决后,执行宏小区中低功率基站的休眠判决。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基站休眠策略不适用于同时存在不同类型基站的分层网络的问题;根据分层网络的特点,充分利用了低功率基站的优势,使得宏基站的休眠更具灵活性;在休眠判决中设置的动态偏置值,特别是在用户量上升时期,有效地降低了系统阻塞率,并满足用户QoS需求;始终以能耗最小为目标进行判决,在保证用户QoS的基础上,最小化了系统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464022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99238.9
申请日:2015-03-0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W7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72/1236 , H04W72/10 , H04W72/124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认知中继系统下基于多业务的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一种认知中继系统下基于多业务的资源调度方法,针对每一种业务类型所对应的任一可用子信道,考虑不同业务类型的用户的服务质量需求,根据每一种业务类型的用户或节点的服务质量参数、信道容量等相关信息,计算得到不同子时隙内每个用户在该可用子信道上的调度优先级,将该可用子信道优先调度给调度优先级高的用户。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有效保障调度公平性的同时,可以提高多业务模型的服务质量性能,提升认知用户的通信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305212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10008072.6
申请日:2013-01-0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12/721 , H04W40/04 , H04W5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网络通信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无线多跳中继网络中节能路由及功率分配方法。首先随机建立初始化路由,对所述初始化路由建立过程中的信息素进行更新;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设定方法建立路由,对路由中的信息素更新;根据路由中的信息素得到最优路由,更新设定方法的指定参数;重复上述步骤设定次;最后得到的最优路由就为最终的路由。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网络节点剩余能量、有限的节点发射功率、节点间干扰及链路传输速率,全面优化网络吞吐量及能量使用效率,使得该路由算法更能适应多变的无线多跳中继网络环境,同时达到网络节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944942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010249597.5
申请日:2010-08-10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复杂度自适应传输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信道信息和公式:进行等效信道构造,并由等效信道矩阵计算单流检测后信干噪比,根据吞吐量最大化原则选择MCS,发送端根据选择的MCS对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和调制,并利用确定的编码形式进行空时处理后将符号从不同物理天线上发送出去;接收端接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符号,由实际信道估计通过等效信道矩阵构造公式构造出符号经历的等效信道矩阵,进而利用等效信道矩阵进行MMSE线性检测;最后完成解调和译码处理。本发明使用基于Clifford完备正交基构造的MMSE检测最优编码,其扩散矩阵元素简单(取自{0,±1,±j}),仅使用单信道编码器传输,可有效降低多天线系统进行自适应传输的计算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168620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201545.9
申请日:2014-05-13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具体提供一种无线多跳回传网络中的路由建立方法,其主要由蚁群算法中的两类蚂蚁完成路由建立:按选择概率(与信息素浓度和物理链路实际情况有关)选取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路径的前向探索蚂蚁,和沿前向探索蚂蚁所走路径反向进行信息素更新和路由建立的反向探索蚂蚁。此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WMNs所主要采用的Ad-hoc网络中的如AODV,DSR和OLSR的路由协议会在无线信道的不稳定时出现的众多问题,本发明综合考虑时变的网络信道状态、多样的通信业务带宽需求和不稳定的绿色能源采集量,在建立路由的同时自适应管理网络资源,从而达到降低传输时延,提高传递率、带宽效率和绿色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144009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322726.7
申请日:2014-07-08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层调制技术的无线中继混合协同传输方法及系统,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一组中继设备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信号和第二基站在同频带上同时发送的第二信号;一组中继设备中L个中继设备采用解码转发方式将第一信号发送聚合基站,N-L个中继设备采用放大转发方式将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叠加信号发送聚合基站;聚合基站接收一组中继传输的信号,并对其进行串行干扰消除和合并解码。该方法通过分层调制技术将解码转发及放大转发两种协同转发方案结合在一起,使得在传统解码转发方案中无用的、未能成功解码的信号也能通过放大转发的方式为数据传输提供帮助,从而最大化提高基站与聚合基站之间的数据吞吐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