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66420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061166.0
申请日:2011-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B01D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蒸发器,包括有蒸发器主体,与蒸发器主体内相通的蒸汽出口,在蒸发器主体内、沿蒸发器主体的纵向水平排列有多根换热管,相邻的换热管之间预设有气流通道;所述换热管包括靠近蒸发器主体上方的降膜式蒸发换热管和靠近蒸发器主体下方的满液式换热管,在降膜式蒸发换热管上方设有布膜器,所述布膜器具有低沸点工质入口。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合了两种蒸发器的优势,既克服了降膜式蒸发器中因为液体分配不均匀,使得下半部分换热管容易出现“干斑”的缺陷,保证了蒸发器的安全;又克服了满液式蒸发器中蒸发液需求比较多的不足,充分利用换热器的蒸发面积,让蒸发效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1576518B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0910040330.2
申请日:2009-06-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管降膜蒸发与吸收传热传质实验装置,包括发生器、吸收器、减压阀、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几个基本部件组成一个密闭连通的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里分别设置有温度、压力和流量测量系统,以实现对研究工质在循环系统中温度、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监测。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竖管发生器、竖管吸收器、研究工质的连接管道等组成一个密闭连通的循环系统,装有视镜以便观察成膜流态,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对研究工质在循环系统中温度、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监测,可以进行多种工质的热物性研究和传热传质实验研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形象直观、安全性能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1576518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910040330.2
申请日:2009-06-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管降膜蒸发与吸收传热传质实验装置,包括发生器、吸收器、减压阀、换热器、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几个基本部件组成一个密闭连通的循环系统,在循环系统里分别设置有温度、压力和流量测量系统,以实现对研究工质在循环系统中温度、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监测。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竖管发生器、竖管吸收器、研究工质的连接管道等组成一个密闭连通的循环系统,装有视镜以便观察成膜流态,测量系统可以实现对研究工质在循环系统中温度、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监测,可以进行多种工质的热物性研究和传热传质实验研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形象直观、安全性能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793767A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510121348.7
申请日:2005-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目前土壤源热泵系统初投资高和长期运行导致的地下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即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换热器采用螺旋盘管,使用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螺旋盘管换热器回填材料。回填材料中设置有注水器。本发明方法可以保持和增大换热器周围土壤的含水率,从而加大换热器和土壤之间的换热量,提高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源热泵系统初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15001823U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20484698.4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级吸收式热泵的地热能梯级供暖系统,包括双级吸收式热泵和水‑水换热器,双级吸收式热泵是由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并形成回路的低压吸收器、低压溶液泵、低压溶液热交换器、低压发生器、低压节流阀、高压吸收器、高压溶液泵、高压溶液热交换器、高压发生器、高压节流阀、冷凝器、制冷剂节流阀以及蒸发器组成。本实用新型供热系统采用外接水‑水换热器与双级吸收式热泵共同运行的方式,降低了供热系统的驱动热源温度,提高了供热系统的使用范围,同时对高温地热水的梯级利用,有效降低了地热水回灌温度,大幅提高了地热取水与回灌的温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供热管网初投资和管线输配能耗,降低了供热的运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1811510U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20560962.X
申请日:2010-10-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85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三氟乙醇-二甲醚四甘醇作为工质的扩散吸收制冰系统,所用热源为太阳能。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气泡提升泵,冷凝器,U形管,蒸发制冰室,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气体热交换器,储液罐等。由于三氟乙醇和二甲醚四甘醇沸点差大,系统无需设精馏器,系统中充入氦气作为辅助气体,采用三氟乙醇-氦气-二甲醚四甘醇三组分作为工质的扩散吸收制冰方式,该制冰方式既解决了三氟乙醇-二甲醚四甘醇两组分作为工质时的真空泄漏问题,同时又解决了氨水作为工质时吸收制冰系统压力过大的问题,整个系统的压力维持在一个大气压附近。系统中无溶液泵和压缩机,无节流阀,无震动和噪声,不消耗电能,节约能源。制冰工质不包括氟利昂类工质,减少了对臭氧层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201524528U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920194910.2
申请日:2009-09-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置氨水溶液的装置,它由竖管降膜吸收器、氨水溶液储罐、氨水循环泵、冷却塔、冷却水泵以及设有氨减压阀的液氨储罐组成,其中竖管降膜吸收器的液相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氨水循环泵的出口,气相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液氨储罐的气相出口,液相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氨水溶液储罐,冷却水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水泵的出口,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塔的入口,氨水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氨水溶液储罐,冷却水泵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缩短了氨水的配置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空气污染,同时节约了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201402005Y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20055422.3
申请日:2009-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家用空气源热泵机组提供一种室外换热器。一种家用空气源热泵室外换热器,由若干自上而下排列的换热器模组组成;所述换热器模组由盘绕的换热管以及设置在换热管上的换热翅片构成;相邻的换热器模组之间管路相通;在换热器模组之间设有遮风板。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结构模式,有效减少换热器结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除霜能耗,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极大改善家用空气源热泵在潮湿的南方地区冬季结霜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733257Y
公开(公告)日:2005-10-12
申请号:CN200420083663.6
申请日:2004-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F24J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它包括全真空玻璃管,全真空玻璃管内具有吸热翅片、集热管及选择性吸收涂层;所述集热管与吸热翅片内侧紧密连接,且选择性吸收涂层镀于吸热翅片外侧。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其全真空玻璃管内壁无须镀膜,简化了加工工序;与传统形式相比较,减少了两个换热热阻,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尤其在空气稀薄地区使用效果更为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208108375U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20470646.X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能式双循环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式热泵机组,还包括耦合在压缩式热泵机组上的冷冻水回路和热水回路,冷冻水回路包括蒸发器、第一三通调节阀、冷盘管、第二三通调节阀、蓄冷换热器和冷冻水泵,热水回路包括冷凝器、第三三通调节阀、热盘管、第四三通调节阀、蓄热换热器和热水泵。本实用新型采取热水循环和冷冻水循环同时运行的方式,系统不用在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之间转换工质的循环方向,控制简单,蒸发器和冷凝器可以按照各自最佳方案设计,系统效率高,可根据外界负荷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压缩机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在效率最高的标准工况,节能省电。(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