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6562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12738.X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DFIG限流灭磁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电网电压跌落时电网与DFIG发电系统的运行参数,根据电网电压跌落时电网与DFIG发电系统的运行参数确定DFIG发电系统的输出数据,根据DFIG发电系统的输出数据确定DFIG转子电压补偿量、DFIG转子电压灭磁分量、转子电压矢量和电压解耦项,根据DFIG转子电压补偿量、DFIG转子电压灭磁分量、转子电压矢量和电压解耦项确定DFIG转子电压参考值,基于DFIG转子电压参考值对DFIG转子变流器中的功率开关器件进行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地抑制了电网电压跌落瞬间转子冲击电流,加快了定子暂态磁链的衰减速度,进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08295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610934896.X
申请日:2016-11-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调频能力检测方法,其包括:在电网和风电机组箱变高压侧之间安装检测装置;调整检测装置的调整参数,使作为检测点的箱变高压侧产生设定要求的频率波动,对风电机组进行空载检测,检测其频率变化是否满足容许误差的要求;风电机组的频率变化满足容许误差的要求时,对风电机组进行负载检测;根据检测参数判断风电机组的调频能力;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对频率与有功功率之间的关系的量化,用易于测量的有功功率来表征系统频率,实现了对风电机组调频能力的检测与考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频率跌落、上升以及连续变化的检测方案,为风电机组调频能力的验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16331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0825996.5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风电场电磁暂态模型的仿真平台和方法,所述仿真平台搭建于仿真环境中,所述仿真平台包括:风机模块和箱变模块;所述风机模块,用于对风机进行模拟和将风机通过信号连接方式连接到箱变模块;所述箱变模块,用于对箱变、与箱变连接的电网进行模拟和将箱变通过信号连接方式连接到风机模块。通过仿真平台进行把风电场模型分割成不同的可以独立求解的模块,会大大减少物理模型求解的复杂度,提高仿真速度。同时,在此建模方式下,由于风机模块可以独立求解,可以非常方便的应用代码生成技术实现代码复用和仿真加速。
-
公开(公告)号:CN112152242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834541.X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与储能协同参与系统频率调节的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调频期间储能电池容量、系统频率和机组变流器母线电压的数据;根据所述系统频率确定系统频率偏差量;基于所述系统频率偏差量、储能电池容量和机组变流器母线电压确定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放电以及控制风电机组工作状态。通过该方法根据充放状态确定风电机组是否变桨实现二次降载达到调节作用。充分利用机组变桨调节深度,优化储能电池充电及放电过程,同时对变流器直流侧进行监测保护,提高风储联合调频的安全性及响应能力,提高储能电池能源的发电效率和风电储能联合调频方案可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1880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690790.6
申请日:2020-07-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变桨系统高电压穿越能力的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对变桨系统内相关元器件的耐压能力进行资料审核,判断相关元器件是否可在不小于阈值电压情况下工作时间不小于阈值时间,若是,则进行下一步,若否,则评估不合格,终止评估;在不小于阈值电压下对变桨系统进行交互信号校核,判断是否能产生正常交互信号,若是,则进行下一步,若否,则评估不合格,终止评估;对变桨系统进行高电压穿越性能平台测试,判断测试过程中是否会出现顺桨或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若是,评估不合格,若否,评估合格;本发明通过资料审核和工厂测试对风电机组变桨系统高电压穿越能力进行综合评估,节省了人力物力,缩短评估周期,评估结果可信度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09243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811235883.9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电机组一次调频系数调整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触发风电机组一次调频的模拟电源的频率偏差;根据所述模拟电源的频率偏差确定风电机组一次调频优化系数;将风电机组当前的一次调频系数调整为所述风电机组一次调频优化系数;基于风电机组的输出特性获取的风电机组一次调频优化系数具有真实性;通过模拟电源触发风电机组一次调频,避免了大型试验的复杂过程,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0739721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929486.X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压源型风电机组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对网侧变流器:根据风电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机端电压参考值和实测值计算得到虚拟同步发电机电动势幅值,根据虚拟同步发电机角速度变化情况以及风功率变化调整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转动惯量进而得到虚拟同步发电机的电角度,基于所述虚拟同步发电机电动势幅值和电角度经双闭环控制和脉冲宽度调制后并入电网;对机侧变流器采用外环直流母线电压偏差控制和内环电流跟随控制。本发明中提出的电压源型风电机组控制策略适应弱电网环境,起到了支撑电网作用;结合风功率趋势、频率变化情况和动态调整转动惯量,有效平抑了频率波动程度,减小了对风电本身的影响,同时保障了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051862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627695.9
申请日:2019-07-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机组的虚拟同步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器,方法包括:根据风电机组实际输出有功功率和风电机组实际输出无功功率确定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幅值;根据风电机组并网点电压幅值确定风电机组无功功率参考值;根据风电机组有功功率参考值确定风电机组内电势幅值参考值;根据风电机组内电势幅值参考值确定风电机组转子电流参考值的d/q轴分量;根据风电机组转子电流参考值的d/q轴分量确定风电机组转子电压参考值的d/q轴分量;根据风电机组转子电压参考值的d/q轴分量确定控制风电机组的PWM信号,并利用该PWM信号控制风电机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了变压器阻抗影响,可以根据并网点电压平滑调节风电机组的无功功率,实现了无功调压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16129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29622.1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1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场短时闪变值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风电场的各功率标幺值区间对应的三相瞬时电压序列集合;根据风电场的各功率标幺值区间对应的三相瞬时电压序列集合中三相瞬时电压序列的短时闪变值确定风电场的各功率标幺值区间对应的短时闪变值,将风电场的各功率标幺值区间对应的短时闪变值作为风电场短时闪变值;本发明获取风电场的各功率标幺值区间对应的三相瞬时电压序列并计算得到风电场在各功率区间的短时闪变值,避免了通过单台风电机组的闪变系数得到风电场的短时闪变值的误差,且减少了获取短时闪变值的计算时间,提高了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0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56851.1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电机组宽频阻抗特性模型验证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设置仿真工况,在设置的仿真工况下,使用待验证的风电机组宽频阻抗特性模型进行模型仿真运行,并在模型仿真运行过程中注入扰动;采集模型仿真运行过程中的模型仿真数据,在所述模型仿真数据中提取出扰动分量,并基于所述扰动分量计算得到阻抗值;基于所述阻抗值,验证所述待验证的风电机组宽频阻抗特性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通过模型仿真可以有效的验证风电机组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此提升了新能源并网稳定性分析准确度,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与安全快速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