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7769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824398.X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三峡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磁场分布的变电所接地故障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变电所中变压器的地理位置,将变电所所在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观察区域;计算变压器的故障影响系数;根据故障影响系数选取多个目标变压器,对每个目标变压器分别进行正常运行状态的电磁场强度仿真与接地故障状态的电磁场强度仿真,得到磁场分布结果;根据磁场分布结果划分接地故障的监测区域,并设置最低电磁场强度阈值;在监测区域内实时监测目标变压器的电磁场强度,当目标变压器的电磁场强度低于最低电磁场强度阈值时,发出接地故障预警信号。本申请克服了传统接地故障监测方法存在的滞后性缺陷,缩短了应对接地故障的响应时间,维护了变电站正常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9101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0933356.0
申请日:2021-08-1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输电线路组塔施工远近场无线监控系统,包括现场无线通信局域网、远程通信广域网,所述现场无线通信局域网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端、ZigBee无线通信模块、现场数据监控客户端;传感器数据采集端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现场数据监控客户端。所述远程通信广域网包括4GDTU无线通信模块、远程数据监控客户端;现场数据监控客户端通过4GDTU无线通信模块连接远程数据监控客户端。本发明一种输电线路组塔施工远近场无线监控系统,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有线数据传输系统对铁塔组立施工造成的影响,实现对组塔施工全过程的工程参数的实时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082619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911001277.5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一种小型化油浸式空心耦合电抗器设计方法,根据机械式直流断路器中换流回路参数,确定耦合电抗器的原副边电感、耦合系数性能参数;根据性能参数,形成耦合电抗器包封线圈的耦合结构型式以及油箱结构型式;确定包封间线圈的绝缘距离;形成满足电感参数要求的包封电压等式约束条件;通过获得耦合电抗器本体线圈的设计参数;获得不同的设计数据,通过线性拟合的方式,获耦合电抗器包封线圈半径与线圈高度的关系式;确定影响耦合电抗器的副边振荡电流的因素,建立直流断路器中换流回路的场‑路耦合模型。将正交试验法与场‑路耦合仿真计算方法相结合,获得不同参数下,耦合电抗器的副边振荡电流仿真计算结果,获得在满足耦合电抗器副边振荡电流参数要求下电抗器最小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955751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1910032903.0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风电机叶片回波准确求解方法,目的在于获取准确的叶片回波。该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求解在某一频段、某一转角范围内的风电机叶片二维后向散射场数据,二是根据所求的叶片二维后向散射场数据,计算其自相关协方差矩阵,进而求解出叶片电磁散射的电场幅值和空间坐标参数,三是根据所求的电场幅值和空间坐标参数,建立叶片等效模型,推导基于等效模型的叶片回波表达式,从而实现叶片回波的求解。本发明可以用于叶片回波的准确求解,在实际工程中对在雷达侧实现叶片回波滤除,进而解决风电机对邻近雷达台站的无源干扰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68835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1591380.7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特高压输电线路无源干扰的感应电流抑制方法及装置,对输电线路进行无源干扰建模分析,计算输电线路模型的表面感应电流分布,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设置感应电流抑制装置的参数,并安装在输电铁塔上相应的位置以最大化吸收感应电流,从而抑制输电线路的无源干扰。感应电流抑制装置包括安装在输电铁塔上的罗氏线圈,罗氏线圈用于将输电铁塔周围空间磁场耦合,罗氏线圈输出端口产生输出电压;罗氏线圈连接储能元件,储能元件用于储存电能,减小输电铁塔上的感应电流,该装置体积小,安装与拆卸更加便捷,且适用工作频段更广,可根据周围环境变化对装置参数进行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558898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111593722.9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特高压输电线路无源干扰谐振频率预测方法,从电磁能量的角度,将广域空间下输电线路构成的金属阵列以及无线电台站统一为一个电磁系统,基于复频率理论,推导输电线路金属电大尺寸结构的谐振频率与谐振Q值之间关系表达式;基于频段内少量已知频点及对应的散射场强,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构建输电线路金属电大尺寸结构反映复频率与散射场强关系的系统函数H(s),通过求解该系统函数H(s)的极点,给出可能的谐振频率;根据系统函数H(s)分析系统的零极点、Q值以及留数特性,准确预测系统的真实谐振频率。本发明一种特高压输电线路无源干扰谐振频率预测方法,能够准确预测输电线路系统的真实谐振频率,为解决输电线路无源干扰问题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58728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111593813.2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频宽带内输电线路无源干扰的扫频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输电线路与雷达台站组成的系统等效为广义电磁封闭系统;引入电磁封闭系统中的网络函数H(s),描述输电线路无源干扰响应与台站天线激励之间的关系;基于参数估计方法,选择有理分式作为插值函数构建输电线路无源干扰水平的频率响应插值函数;计算插值函数中的待求系数,从而得到输电线路无源干扰水平的频率响应插值函数的具体表达式,实现对频段内任意频点处的无源干扰水平进行求解。本发明方法实现了高频宽带内输电线路无源干扰水平的快速扫频计算,对于输电线路与雷达台站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38075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11311069.8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抗器隔音装置与遮雨帽的设计方法,包括构建干式空心电抗器磁场‑电路耦合仿真模型,确定隔音装置与遮雨帽装置的结构型式并筛选出结构参数,分别建立电抗器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场‑声场仿真模型和流场‑温度场耦合仿真模型,获得遮雨帽各结构参数对电抗器温升的贡献率和隔音装置各结构参数对电抗器声场的贡献率,最后结合实际电抗器的绝缘和安装要求,获得隔音装置与遮雨帽中各项结构参数的建议取值范围;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抗器隔音装置与遮雨帽的设计方法,获得了隔音装置与遮雨帽各结构参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在降低电抗器周围声级水平的基础上,能够显著降低包封线圈的温升,提高了电抗器在电网系统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4492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20897.X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H04B1/3827 , H04W4/38 , H04W4/80 , H04Q9/00 , G08B21/02 , G08B21/24 , G08B3/10 , G10L15/22 , G01D21/02
Abstract: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施工监测的便携手环,包括外壳,外壳连接腕带,所述外壳表面设有LED显示屏。外壳内设有声控部分、无线传输部分;声控部分,用于操作人员语音识别、监测数据声音报出、监测数据异常预警声音报出。该手环通过无线传输部分与位于地面的监测终端、以及设置在铁塔上的各传感器无线连接。监测终端读取各个传感器信息后,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上传数据至服务器,建立各个传感器、手环、监测终端后台系统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物联网。本发明手环,解决铁塔组立施工时,塔上高空作业的人员难以第一时间知晓数据的异常和及时调整施工操作,操作人员组立施工过程中效率低、操作不便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07129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59259.1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一种悬浮抱杆倾斜度阈值实时测算方法及系统,包括组塔全方位感知设备、通信网络、智能云服务终端;建立组塔系统的三维空间;在起吊绳、牵引绳、拉线、承托绳上分别安装拉力倾角集成传感器,并在悬浮抱杆顶部安装高度倾角集成传感器,以传感器为标签节点,收集任一时刻各标签节点数据。最后以与悬浮抱杆倾斜度相关的拉线拉力、承托绳拉力以及悬浮抱杆压力三个指标为依据,令上述指标在任一时刻都不大于工程允许最大值,从而将解算后的悬浮抱杆倾斜度实时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实现悬浮抱杆倾斜度阈值实时测算。本发明解决了当前组塔施工中悬浮抱杆倾斜度阈值仅凭施工人员经验而定、阈值无法根据施工进度实时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升了组塔施工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