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高层群楼采光优化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41296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710462659.2

    申请日:2017-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高层群楼采光优化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楼群建筑的规划信息,建立3D群楼建筑模型;建立相应的3D日照模型;建立3D群楼建筑与3D日照之间的日照变化模型;抽样截取关联变化模型中某个或某些状态下的模型数据;利用地理位置和楼层高度计算关联建筑间的日照理论间距;对理论日照间距与规划间距进行比较,在规划间距小于日照理论间距的情况下,调整关联建筑间的规划间距,直至规划间距达到日照理论间距;输出调整后的3D群楼建筑模型。本发明直观反映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BIM软件可以迅速简便修改模型,根据计算额日照距离,经过多次优化后,得到最佳的建筑模型位置设计。

    基于BIM技术对施工现场监控摄像头虚拟布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5158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710068573.1

    申请日:2017-0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对施工现场监控摄像头虚拟布置的方法,包括:建立施工现场的三维模型;将所述三维模型导入至三维设计模型软件中,形成空间三维模型;调整所述空间三维模型的视角至需监控的监控画面,输出当前的监控画面的成像信息和视点信息;根据所述成像信息选择对应的监控摄像头,根据所述视点信息确定所述监控摄像头的安装位置,进行施工现场的监控摄像头的虚拟布置。本发明可以通过BIM技术来进行合理化布置,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特点及模拟化特点对施工现场的监控摄像头进行虚拟合理的布置,减少了现实安装过程中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加快安装速度,降低管理成本。

    直连排水管地漏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87201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710949969.7

    申请日:2017-1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连排水管的地漏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所述地漏穿置于楼板结构的预留排水管孔中,所述地漏包括本体和支撑结构,所述本体的上端口与下端口分别与上部排水管、下部排水管连接贯通,所述本体的中段周面上设置有沿其圆筒状轴向延伸的漏水栅口;所述支撑结构围设于所述漏水栅口周侧并位于楼板预留排水管孔内,所述支撑结构的环状周壁的底缘设有环形底壁,所述环状周壁的顶缘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地漏的进水口,所述环状周壁、所述环形底壁与所述本体界定形成环形漏水空间。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避免楼地面传统地漏位置的开洞及减少传统地漏与排水管的水平连接管道,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

    复杂工况下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0495B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710914206.9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杂工况下深基坑的施工方法包括S1:开挖土方至地下第一层的标高,施工深基坑的围护结构,施工地下第一层水平结构将第一层水平结构与围护结构固接,在地下第一层水平结构上开设地下第一出土口S2:向下开挖两层土方,在该层的底部施工该层的水平结构将该层的水平结构与围护结构固接,在该层的水平结构上留设对应于的该层的出土口S3:施工该层上一层的水平结构,并在该层上一层的水平结构上留设该层上一层的出土口,该层上一层的出土口与地下第一出土口对应设置;S4:重复S2和S3,通过各层水平结构上开设的出土口进行出土,从上向下各层出土口尺寸依序增大,开挖至深基坑底部设计标高施工底板S5:从下向上依次封闭各层的出土口。

    用于固定模板的对拉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09827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51415.5

    申请日:2019-08-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模板的对拉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供穿设于待对拉固定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螺杆,该螺杆对应第一模板的一端形成供抵住第一模板的固定部,该螺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模板以形成外露段;套设于螺杆外露段且供抵住第二模板的承托件,该承托件可沿螺杆来回移动且具有弹性;以及连接于承托件且可嵌入承托件的锁止件,通过该锁止件嵌入承托件中以基岩承托件使得承托件变形并卡住螺杆,从而固定承托件于螺杆。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对拉装置安装效率低的问题,减少了对拉装置的安拆时间,且该对拉装置能够方便地从模板中抽出,提升了施工效率。

    一种整体顶升平台挂架滑梁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05649322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610113321.1

    申请日:2016-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顶升平台挂架滑梁体系,包括:第一滑梁,通过滑动连接件安装于桁架底部,滑动连接件包括与桁架连接的第一连接顶板及设于第一连接顶板下方的滑轮组件,第一滑梁滑设于滑轮组件上;第二滑梁,通过定型连接件安装于桁架底部,定型连接件包括与桁架连接的第二连接顶板及设于第二连接顶板下方的滑梁安装部,滑梁安装部上开设有供第二滑梁卡设并滑动的滑梁卡槽;第一挂架,滑设于第一滑梁的下方;第二挂架,滑设于第二滑梁的下方。本发明通过滑动连接件和定型连接件,将滑梁安装在整体顶升平台的桁架底部,代替传统的滑梁与桁架固定连接的方式,利用滑动连接件实现滑梁的滑动,利用定型连接件实现滑梁安装后的微调。

    临时地连墙两侧基坑内力传递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37219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0357618.2

    申请日:2016-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时地连墙两侧基坑内力传递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于临时地连墙的一侧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主梁和多个第一次梁,于临时地连墙的另一侧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主梁和多个第二次梁;多个第一主梁和多个第二主梁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沿同一水平方向设置于临时地连墙的两侧,多个第一次梁和多个第二次梁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沿同一水平方向设置于临时地连墙的两侧;临时地连墙于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的位置开设有贯穿的通孔,第一主梁和第二主梁于通孔内相互连通;临时地连墙的两侧对应第一次梁和第二次梁的位置分别设有传力型钢,第一次梁和第二次梁分别于临时地连墙的两侧固接于传力型钢。

    螺母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50879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0580258.2

    申请日:2016-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螺母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在生命线支座原有的上部支架底座上设置所述螺母槽,形成可以容置固定螺母,进而带动螺母转动拧紧于螺栓的螺母安装装置,代替手工拧紧螺母同时解决了上部支架内部空间狭小无法配合一般螺母安装工具拧紧螺母等技术问题,从而具有加快施工进度、节约人力以及降低屋面施工的危险性等有益技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