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84097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10332352.7

    申请日:2014-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管道及缆线的非迁移式悬吊保护系统及方法,所述方法为:于原有通信管线位置开挖管线悬吊施工通道;通过定位框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定位绑扎;在原有通信管线的管群下部打洞并以两侧未开挖的土层作为支撑点安装悬吊架,架空原有通信管线;在管群两侧各建筑一根钻孔桩,准备现场预制桩顶承台;开挖管群两端临时支撑墙和底下部的基础及土层于合适深度,并浇筑制成桩顶承台,对原有通信管线的支撑;对原有通信管线进行上包封。本发明具有对穿越拟建地铁站深基坑的原有通信管道及缆线实施非迁移、原地保护方案,不影响拟建地铁站深基坑的建设,同时还具备不间断通信、保护性强、施工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易推广和应用等特性。

    一种电缆沟或隧道的抽屉式防火隔板及电缆支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37523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10423140.6

    申请日:2011-12-16

    Abstract: 一种电缆沟或隧道的抽屉式防火隔板及电缆支架系统,它至少包括有安装在电缆沟或隧道内、带导轨凹槽的电缆支架,在该电缆支架上的导轨凹槽中配置有可自由移动或限位固定的L形抽屉式防火隔板;所述L形抽屉式防火隔板的底部与电缆支架上的导轨凹槽接触部位衬有耐磨材料层或轨道滑动机构以及限位机构;所述的电缆支架为一体式模块化成品支架并可相互并排相接,在所述电缆支架内开设有多个或一排布置的电缆绑扎孔;所述的抽屉式防火隔板采用模块化结构并与所述电缆支架上的导轨凹槽相配布置;它在安装后整洁美观,无现场切割和焊接产生的毛糙与尖刺,既美观又不会损伤电缆外皮,有利于电缆安全运行,具有施工简单、运行检修方便、外形整洁美观等特点。

    高抗风浪水下设备释放和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7969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010130539.0

    申请日:2010-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抗风浪水下设备释放和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将两台具有恒定张力功能的卷扬机固定安装在作业船的甲板上,分别在水下设备的起吊设备及水下设备上安装地令,随后卷扬机钢丝前端连接超强化纤绳具,释放水下设备时,卷扬机保持恒定张力直至水下设备入水,随后解掉连接甲板地令的超强绳具,水下设备恢复自由,继续常规释放操作;回收水下设备时,卷扬机保持恒定张力至水下设备坐稳甲板,解掉超强绳具,完成回收作业。本发明的优点是:增大释放和回收水下设备的时间窗口,提高水下设备释放和回收的抗风浪能力;克服传统工艺中由于船舶摇晃对设备和施工人员带来的风险,在提高自身施工能力的同时增加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下运载器专用的可卸放被动式光电缆布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36712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10008482.1

    申请日:2011-01-14

    Abstract: 水下运载器专用的可卸放被动式光电缆布放装置,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框架、浮力材料、防撞横梁、缆鼓支撑横梁、阀箱支撑、牺牲阳极、布缆功能构件和液压控制装置。该光电缆布放装置搭载于水下运载器上,采用由液压控制装置控制的可卸放被动式布缆功能构件,主要针对短距离、高精度的水下光电缆海底布放作业。光电缆布放任务结束后,布缆功能构件卸放至海底不予回收,水下运载器完成光电缆同目标节点之间的连接。该发明结构简单而高效,在布缆功能构件中增加了张力控制装置,可以有效调节光电缆的张力大小;通过采用液压控制装置,合理利用现代水下运载器多采用的液压动力系统,比水下电机更加经济和安全。

    一种阶梯式绑扎固定电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71255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810208096.5

    申请日:2008-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阶梯式绑扎固定电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电缆I与电缆II用绑扎抽绑扎固定,绑扎点为A;(2)将电缆II与电缆III用绑扎抽绑扎固定,绑扎点为B,绑扎点B设在绑扎点A侧上方;(3)将电缆III与电缆IV用绑扎抽绑扎固定,绑扎点为C,绑扎点C设在绑扎点B侧上方;(4)将电缆IV与电缆V用绑扎抽绑扎固定,绑扎点为D,绑扎点D设在绑扎点C侧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简便、实用,电缆之间排列更加紧密,看上去整齐美观,且绑扎不会形成斜线。

    一种铁路营业线信号工程安全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61314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164278.9

    申请日:2011-06-17

    Inventor: 李德春 王明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营业线信号工程安全施工方法,该方法是根据现场施工状态,及时设置和移动“可移动式临时隔离施工栅栏”;创造车站内的“非营业线施工”的施工作业空间,对“可移动式临时隔离施工栅栏”采用动态图示施工,使“可移动式临时隔离施工栅栏”进入车站值班员监控视线。由运输和施工同时监管,确保“装得对、安得牢、移动快”,防止安装位置错误、不牢固和移动不及时等问题的发生。在既有营业线的室外施工中,设置和移动“可移动式临时隔离施工栅栏”,将施工作业空间与既有营业线进行隔离。创造车站内的“非营业线施工”的施工作业空间,提高施工进度。

    电力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75731B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710107040.6

    申请日:2007-0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7/2825 Y02A30/14

    Abstract: 一种电力供应系统,包含通过电力供应设备(2)连接到远程电力供应源或电力消耗装置(5)的单元(1),在其中至少部分电力供应设备经受水和水蒸气以及由于所述单元(1)的移动而经受重复的弯曲运动的环境(3)中,相对于所述源或消耗装置(5)可移动地设置所述单元,所述电力供应设备(2)包含电缆,所述电缆包含导体和施加在所述导体外面的至少一层电绝缘材料,并且其中所述设备包含防止水和蒸汽侵入所述层的装置。所述装置包含包围所述电缆的挠性的、不透水的、不透蒸汽的、耐疲劳的、分离的管。

    密封光电分壁连接装置及密封舱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32427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010192683.7

    申请日:2010-05-25

    Inventor: 金戈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4428 G02B6/3894 G02B6/4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光电分壁连接装置及密封舱装置。密封光电分壁连接装置,包括:绝缘筒、光纤密封装置和管道密封装置;绝缘筒用于对管道密封装置和光纤密封装置进行绝缘处理;管道密封装置开设有管道孔,管道孔用于穿设光缆中的管道并密封管道;光纤密封装置开设有多个光纤孔,光纤孔用于穿设光缆中的光纤并密封光纤;光纤密封装置和管道密封装置依次插设在绝缘筒中并与绝缘筒密封设置。通过设置光纤密封装置将光缆中的每根光纤进行密封处理,而管道密封装置将对光缆中的管道进行密封处理,从而可以通过密封光电分壁连接装置对光缆中的光纤和管道分别进行密封处理,提高了密封光电分壁连接装置的可靠性。

    高抗风浪水下设备释放和回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97969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1010130539.0

    申请日:2010-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抗风浪水下设备释放和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将两台具有恒定张力功能的卷扬机固定安装在作业船的甲板上,分别在水下设备的起吊设备及水下设备上安装地令,随后卷扬机钢丝前端连接超强化纤绳具,释放水下设备时,卷扬机保持恒定张力直至水下设备入水,随后解掉连接甲板地令的超强绳具,水下设备恢复自由,继续常规释放操作;回收水下设备时,卷扬机保持恒定张力至水下设备坐稳甲板,解掉超强绳具,完成回收作业。本发明的优点是:增大释放和回收水下设备的时间窗口,提高水下设备释放和回收的抗风浪能力;克服传统工艺中由于船舶摇晃对设备和施工人员带来的风险,在提高自身施工能力的同时增加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种信息管道集约化建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38122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510075669.8

    申请日:2005-06-10

    Applicant: 周家印

    Inventor: 周家印

    Abstract: 一种信息管道集约化建设方法,其特征是:将原来众多的直径100毫米左右的小口径管群组合,改用一支大口径管道,然后使用专用工具将穿入的子管拉紧拉直并固定在大管道两端,使其不产生弯曲及缠绕,保证以后的子管能顺畅穿入及尽可能多地穿入。在需要敷设光(电)缆时,可随时将子管穿入管道,即根据实际需求“用一支,穿一支”。对子管的归属管理采用水平位置划区和颜色分类相结合的办法,使其一目了然。该方法大量减少工程总投资、明显降低投资风险从而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方法适用于城市道路及开发区地下信息管网的成片开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