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相体系及其分离番茄酱中三聚氰胺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445082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510827731.8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水相体系及其分离番茄酱中三聚氰胺的应用,包括1‑丁基‑4‑甲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磷酸二氢钠盐和蒸馏水,其中1‑丁基‑4‑甲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的质量分数为35%~40%,磷酸二氢钠盐的质量分数为26%,其余组分为蒸馏水,三者总质量分数为100%。按质量比为5:1向上述双水相体系中加入待测三聚氰胺溶液,然后在温度30℃~40℃,pH值为4.2~4.4,恒温震荡30min,分相后静置萃取24h。该方法对番茄酱中三聚氰胺的萃取率可达98.6%。具有检出限低,相对标准偏差较小的特点。既能满足有关食品卫生部门对三聚氰胺的检出要求,同时操作简单适用于番茄酱中三聚氰胺的定量分析。

    一种双水相体系及其富集痕量塔格糖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372115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510824372.0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水相体系及其富集痕量塔格糖的应用,包括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柠檬酸铵盐和水。按质量百分比计,双水相体系中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为40%~50%,柠檬酸铵盐为14%~18%,其余为水,三者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该方法对塔格糖的萃取率可达97.8%。具有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相对标准偏差较小,对样品的测定回收率高的特点,操作简单,萃取率高,适用于酸乳中塔格糖的定量分析。

    一种附着SnS2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316953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510740319.2

    申请日:2015-11-0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着SnS2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纺织品的自清洁体系以SnCl4、Na2S为原料,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作为溶剂,通过超声波法制备而成,所涉及的自清洁体系用于被红葡萄酒浸染的纺织品的紫外光降解中。在本发明涉及到的自清洁体系的制备过程中,采用具有低挥发性、良好稳定性、低毒性、不可燃性的离子液体为溶剂,实现了绿色化学的宗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合成的自清洁纺织品具有在紫外光条件下良好的自清洁效果,使得纺织品具有抗紫外线和自我清洁的特殊功能。

    一种用于降低汽车尾气中产霾物PM2.5含量的喷洒剂

    公开(公告)号:CN10642261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648168.2

    申请日:2016-08-0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降低汽车尾气中产霾物PM2.5含量的喷洒剂,包括离子液体、极性非质子溶剂、乙醇和水;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离子液体为0.5%~5%,极性非质子溶剂为10%,乙醇为5%,其余为水,上述成分的百分比总和为100%。这种喷洒剂借助离子液体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将一部分细微颗粒物进行物理沉降,另外,氯化1-烷基-3-甲基咪唑或吡啶容易和汽车尾气中的PM2.5发生吸附反应,将汽车尾气中的PM2.5中的氮氧化物及硫氧化合物进行化学分解,可对PM2.5起到很好的处理效果。这种喷洒剂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对人体与环境无毒害,且能增加空气湿度,是一种集有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特点于一身的降低汽车尾气中产霾物PM2.5的喷洒剂。

    一种竹叶黄酮纤维素吸附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238000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47715.5

    申请日:2016-08-0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叶黄酮纤维素吸附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吸附剂包括将离子液体和非极性质子溶剂混合后对杨木木屑进行浸泡处理,浸泡温度为100℃,浸泡时间为3h;之后对浸泡处理后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回收即得竹叶黄酮纤维素吸附剂。离子液体与非极性质子溶剂的质量比为5:1。结果表明,一种基于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与非极性质子溶剂配比为5:1,并在100℃下处理杨木木屑制备的吸附剂对pH=8的竹叶黄酮标准溶液的吸附效果较好。经该吸附剂作用下,吸附率可达76.96%,明显高于其它条件,同时该方法吸附率高,原料可回收,无污染,具有很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一种花状TiO2/石墨烯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435766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740402.X

    申请日:2015-11-0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状TiO2/石墨烯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光催化剂以四氯化钛TiCl4作为钛源,溴代N-丁基吡啶离子液体作为形状控制剂,通过水热微波法制备而成,所涉及的光催化剂专门应用于葡萄园中残留的五氯酚钠,减少葡萄上的化学有毒物质。在制备过程中,氧化石墨烯可以直接被微波还原成石墨烯,而不需要添加任何其他还原剂,实现了绿色化学的宗旨。合成的催化剂催化性能大大提升,利于工业上对污染物的降解,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前景。

    一种Ag/AgCl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413717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744800.9

    申请日:2015-11-0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g/AgCl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涉及的纳米Ag/AgCl光催化剂的制备是以离子液体[Epy]Cl作为前驱体和形状控制剂,合成具有条状形貌的Ag/AgCl纳米催化剂。在以离子液体[Epy]Cl作为前驱体和形状控制剂的条件下,使得立方体晶种的晶面纵向生长,得到形状独特的条状纳米催化剂。此催化剂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活性,可以在可见光的激发下将鱼药中目标污染物亚甲基蓝进行脱色光解。这一特性将催化剂的光响应大大提升,与具有立方体晶型的Ag/AgCl纳米催化剂相比,其在鱼药中对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性能大大提升,40min内降解率高达91%,远远高于立方体的Ag/AgCl的5%,具有高效降解,实用性高的特点。

    用于沙漠化治理的保水固沙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0355990C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200510042853.2

    申请日:2005-06-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沙漠化治理的保水固沙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是利用微波辐射活化技术与互穿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纤维素类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原料,开发出的一种兼具保水性能与固沙性能双重功效的新型环保材料。它在固定流沙的同时能有效保持水分,适宜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存活率,最终达到完全依靠植物根系来固定流沙,是一种从根本上治理严重沙漠化现象的绿色环保新方法。

    释氢微爆柴油增效消烟剂
    7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33417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017702.0

    申请日:2007-04-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L1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释氢微爆柴油增效消烟剂,该消烟剂的组份及其体积百分比为:120#溶剂油20%~30%,叔丁基过氧化物17%~22%,硝基乙烷12%~15%,磷酸三甲苯脂25%~30%,松节油7%~11%,樟脑8%~12%,改性剂A(苯-二甲苯前处理物1%~3%)。本发明通过加入改性剂A(苯-二甲苯前处理物),从而获得的具有节油、环保双重功效的的新型柴油添加剂。亥方法可以通过添加剂组分在作用过程中释放氢气,有效提高柴油的燃烧效率,达到降低机器的耗油率,以及改善柴油的燃烧质量,达到环保的目的。

    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75761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697126.4

    申请日:2014-11-1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吸附塔,吸附塔内设有多个吸附塔板,所述的吸附塔板包括引流体、盖板、支撑板和吸附剂层,盖板为多孔板状构件,支撑板为多孔板状构件;所述的盖板、吸附剂层和支撑板依次同轴叠置;引流体埋设在吸附剂层中。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采用改性负载型MIL-101吸附剂层塔板结合超临界流体再生技术,解决了有机废气处理装置中吸附塔内吸附剂不能再生及壁流严重的问题,有机废气回收率在98%以上,有机废气可以达标排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