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温送风空调系统
    7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54537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100085.5

    申请日:2018-0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03 F24F11/65 F24F11/84 F24F1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温送风空调系统,所述系统中:两个室内换热器串联但分开设置,两者之间设置第二节流阀,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分别负责室内一区域的和室内二区域的冷或热负荷;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分别外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在两个室内换热器之间增加管路再分别与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连接;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分别与第一节流阀和第一四通阀连接,第一节流阀依次与室外换热器、第一四通阀和压缩机连接。本发明通过调节多个室内换热器换热温度的方式调节送风温度,无需调节风机转速即可调节送风温度,故不会影响送风距离。本发明既能串联运行室内换热器,又能单独运行某个室内换热器。

    一种制冷系统
    72.
    发明公开
    一种制冷系统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07576085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718029.7

    申请日:2017-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部的补气支路(10),所述补气口能与所述补气支路(10)相连接,所述切换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过本发明通过采用补气增焓与并行压缩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补气支路进行补气增焓,相比起原有的双级或准二级补气增焓的系统回路而言,能够有效地降低补气的混合损失,还能减小补气的回流损失和流动阻力损失,从而提高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该制冷系统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提高系统能效水平。

    一种制冷系统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60210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18380.6

    申请日:2017-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还包括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压缩腔的吸气端与第一吸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第一排气口相连;第二压缩腔的吸气端与第二吸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第二排气口相连;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补气口与第一吸气口和/或第二吸气口相连,切换压缩腔的吸气端与补气口相连、排气端与第一排气口和/或第二排气口相连。通过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工况及温差需求条件下,通过切换压缩腔的连接方式,实现容积比的切换,从而实现不同蒸发温差(或冷凝温差)的要求,从而提升系统的能效水平。

    空调器
    7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01953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11078833.5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5/0003 F25B1/00 F25B41/043 F25B41/06 F25B4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相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补气过冷装置、第二换热器。其中,压缩机包括主压缩缸和辅助压缩缸,其中,主压缩缸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涡旋式泵体组件。辅助压缩缸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子式泵体组件。转子式泵体组件与涡旋式泵体组件相对设置,转子式泵体组件具有辅助工作腔,辅助工作腔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通过将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设置成可选择地与第二换热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有地避免了当泵体结构中存在工作腔处于有效压缩状态时,辅助工作腔中产生摩擦损失的问题。

    空调器
    7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6632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72447.5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相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补气过冷装置、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以及喷液管路。压缩机的泵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气缸包括主工作腔和辅助工作腔,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气液分离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喷液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相连通,喷液管路的第二端与主工作腔相连通。将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设置成可选择地与气液分离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同时设置了喷液管路,使得该空调器可以根据相应的运行工况,选择对应的吸气口进行连通以使空调器能够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有效地解决了空调器因排气温度高而使用温度范围受限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的制热量和制热效率。

    空调器
    7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101124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310122153.9

    申请日:2013-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与压缩机连接的主路循环和辅路循环,压缩机包括第一压缩腔、第二压缩腔和第三压缩腔,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设置在主路循环中,第三压缩腔串联在辅路循环中;主路循环还包括冷凝器、蒸发器以及连接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以对压缩机补气的补气装置;辅路循环还包括对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供热的辅路冷凝器和对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制冷的辅路蒸发器。本发明由于压缩机具有三个压缩腔,第一和第二压缩腔设置在主路循环中,第三压缩腔串联在辅路循环中,压缩机工作时,同时压缩主路循环和辅路循环中的制冷剂,从而减少一个压缩机,进而降低成本、体积以及控制的复杂程度。

    一种相变蓄热式热水器
    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566293U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22081743.X

    申请日:2020-09-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变蓄热式热水器,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该相变蓄热式热水器包括压缩机、与外部热源换热的第一换热结构、与用户需求端换热的第二换热结构和第三换热结构、还包括连接压缩机和三个换热结构的制冷剂回路、设置在制冷剂回路上的切换组件、以及与第二换热结构连接的水回路;第三换热结构具有冷凝、蒸发和储热三重功能;切换组件切换到不同状态时,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流向或流路不同,以使第一换热结构、第二换热结构和第三换热结构以择一、择二或择三方式参与换热过程,实现相变蓄热式热水器的功能切换。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灵活多变、节能、高效、相变材料利用效率高的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相变蓄热式供热系统
    7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425547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1488586.5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变蓄热式供热系统,其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和水循环回路,制冷剂循环回路上设置有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节流装置和第二热交换器,水循环回路上设置有蓄热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制冷剂循环回路和水循环回路在第二热交换器处进行换热;且蓄热器所在的部分管路的第一端还通过第一水管路连通至冷水进口,蓄热器所在的部分管路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水管路连通至热水出口。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将相变蓄热热水器的制冷剂系统和水系统相互隔开,能够有效地提高蓄热器的充放热效率,提高系统能效,且还可以有效防止制冷剂泄露污染水系统,能够同时保证蓄热和用户供热。(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空调系统
    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15818U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821863064.4

    申请日:2018-1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第一蓄热支路和第二蓄热支路;所述第一蓄热支路并联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两端;所述第二蓄热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蓄热支路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二蓄热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蓄热支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蓄热支路上设有蓄热器;所述第一蓄热支路和所述第二蓄热支路上设有用于调节蓄热器状态的调节组件。蓄热和除霜状态相结合,通过蓄热器吸收空调系统运行过程时产生的热量用于融化室外换热器上的凝霜,除霜的同时能够对室内换热器持续供热,减小了室内的温度波动,提高了热舒适度;同时也能缩短系统除霜时间,提高除霜的效率,有效提高了系统能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制冷系统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230991U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21051356.3

    申请日:2017-08-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还包括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一压缩腔的吸气端与第一吸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第一排气口相连;第二压缩腔的吸气端与第二吸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第二排气口相连;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补气口与第一吸气口和/或第二吸气口相连,切换压缩腔的吸气端与补气口相连、排气端与第一排气口和/或第二排气口相连。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工况及温差需求条件下,通过切换压缩腔的连接方式,实现容积比的切换,从而实现不同蒸发温差(或冷凝温差)的要求,从而提升系统的能效水平。(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