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6786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90006.4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电源和/或电网供电,通过预设的储能装置存储分布式电源产生的过剩电量,能源管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负载;信息采集单元,采集多个目标对象的工作参数,得到多项参数,其中,多个目标对象包括下述至少之一:分布式电源、至少一个负载、储能装置;控制单元,根据信息采集单元采集到的多项参数和至少一个负载对应的负载信息,控制多个继电器工作;多个继电器,控制至少一个负载工作。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能源管理中对多个负载无法实现有效管理的技术问题。

    无线充电对准方法及装置
    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91905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0766066.5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对准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建立用于描述第一线圈与分布在第一线圈上的N个检测点的位置关系的坐标系,其中,每个检测点响应于第二线圈产生信号;根据产生信号的检测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和第一线圈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确定线圈调整参数,以对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并根据线圈调整参数调整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相对位置。本发明解决了无线充电线圈对准不便的技术问题。

    一种单相矩阵变频器和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36451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510045071.8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相矩阵变频器和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第四桥臂、第五桥臂、第六桥臂;其中,第一桥臂的第一端与第三桥臂的第一端以及第五桥臂的第一端相连,并连接于单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一桥臂的第二端与第二桥臂的第一端及空调压缩机的第一端相连;第三桥臂的第二端与第四桥臂的第一端及空调压缩机的第二端相连;第五桥臂的第二端与第六桥臂的第一端及空调压缩机的第三端相连;第二桥臂的第二端与第四桥臂的第二端以及第六桥臂的第二端相连,并连接于单相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该系统采用交‑交变换,杜绝了直流环节所带来的谐波污染及无功功率,提高了功率密度。

    非隔离并网变换器、空调系统及变换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8691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443818.5

    申请日:2015-0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隔离并网变换器、空调系统及变换器控制方法,属于高效并网变换器领域,为解决现有装置体积大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非隔离并网变换器至少包括整流逆变单元,具有整流、逆变双向功能。本发明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非隔离并网变换器。本发明基于上述的非隔离并网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整流模式。本发明非隔离并网变换器采用双向AC/DC变换器来实现整流、PFC及并网功能,取消了隔离变压器、减少了器件数量,体积小。本发明空调系统体积小,能效更高。本发明非隔离并网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实现低漏电流、高进网电流质量,整流可以提高耐压等级,降低交流谐波电压、电流,提高功率因数。

    一种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159135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97289.1

    申请日:2015-10-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5/02 G05B19/418 G05B2219/26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由信息采集装置、云服务器和控制装置构成的控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信息采集装置采集用户的脑电波信号;信息采集装置将采集的脑电波信号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信息采集装置将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第一控制指令发送至相应的智能家电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收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对智能家电进行控制。本发明能够使得对智能家电的控制更加的智能,更能提升用户的时尚、科技体验感。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家电的控制系统。

    一种单相矩阵变频器和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83645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045071.8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相矩阵变频器和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桥臂、第二桥臂、第三桥臂、第四桥臂、第五桥臂、第六桥臂;其中,第一桥臂的第一端与第三桥臂的第一端以及第五桥臂的第一端相连,并连接于单相交流电源的第一端,第一桥臂的第二端与第二桥臂的第一端及空调压缩机的第一端相连;第三桥臂的第二端与第四桥臂的第一端及空调压缩机的第二端相连;第五桥臂的第二端与第六桥臂的第一端及空调压缩机的第三端相连;第二桥臂的第二端与第四桥臂的第二端以及第六桥臂的第二端相连,并连接于单相交流电源的第二端。该系统采用交-交变换,杜绝了直流环节所带来的谐波污染及无功功率,提高了功率密度。

    功率因数的校正系统、校正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9444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58501.5

    申请日:2024-08-02

    Inventor: 何雪冬 宋泽琳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功率因数的校正系统、校正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系统包括校正电路、采样模块和控制模块。校正电路包括整流器、逆变器以及三个校正电感器,整流器用于将三相交流电源输入的交流输入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输出电压向负载输出;采样模块用于对逆变器输出的每一相交流输出电流和各个校正电感器上的电感电流进行采样;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电流函数对交流输出电流进行处理,计算得出目标电流,并根据目标电流对整流器中的开关器件进行控制,以使电感电流为目标电流;其中,在电感电流为目标电流时,校正电路的功率因数为1。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不设置相位检测电路的情况下,实现三相PFC。

    一种光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电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3965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92758.4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电源系统,该装置包括:针对组串式光伏阵列中的每块光伏板,在每块光伏板处均配备一个DC‑DC变换模块,并在每块光伏板的输出侧均设置有一个短路开关;针对组串式光伏阵列中的每串光伏组件串,在每串光伏组件串的输出侧均设置有一个DC‑DC变换器;DC‑DC变换器的功率,大于DC‑DC变换模块的功率;其中,每串光伏组件串中的所有DC‑DC变换模块串联后,连接至汇流箱的第一输入端;每串光伏组件串的输出侧的DC‑DC变换器,连接至汇流箱的第二输入端;汇流箱的输出端,能够输出直流母线电压。该方案,通过在组串式光伏组件阵列中,引入DC‑DC变换模块和DC‑DC变换器,提升发电效率。

    一种同步整流控制方法、电路、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09483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1358218.0

    申请日:2021-11-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整流控制方法、电路、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目标同步整流电路中第一整流管中的第一MOS管的第一漏源极电压以及第二整流管中的第二MOS管的第二漏源极电压;根据所述第一漏源极电压确定所述第一MOS管对应的第一整流管对应的第一状态,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漏源极电压确定所述第二MOS管对应的第二整流管对应的第二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确定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控制策略;基于所述控制策略对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进行控制,以控制所述目标同步整流电路。由此,可以实现使用简单的电路和算法逻辑实现同步整流控制,防止直通短路,控制效果好,实时性强。

    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源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40486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80299.7

    申请日:2023-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源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光伏组件的光伏电流值和光伏电压值、第一开关管模块两端的当前电压、全桥整流单元的当前输入电流、直流输出侧电容单元的当前直流输出侧电压;根据光伏组件的光伏电流值和光伏电压值、以及第一开关管模块两端的当前电压,对Boost单元进行电压环和电流环的双闭环控制;根据直流输出侧电容单元的当前直流输出侧电压、全桥整流单元的当前输入电流,对整流单元进行电压环和电流环的双闭环控制。该方案,通过将第一开关管模块两端的电压变量作为Boost单元的电压环受控对象,同时将Boost单元的升压功能移至后级整流单元中,优化了控制结构,提升了控制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