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5277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95334.3
申请日:2015-04-2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声局域网的多跳接入方法,包括网络发现、中继路径确定、关联三个阶段。在网络发现阶段,需接入网络的待接入节点首先通过广播网络发现探询包来探测可供接入的网络。在中继路径确定阶段,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路径寿命及能量效率的中继路径选择方法,该方法将优先选择寿命更长的路径作为中继路径,当路径的寿命相差不大时,将选择能量效率高的路径作为中继路径。在关联阶段,新节点完成与接入点的关联协商。为了实现多跳中继转发功能,本发现通过建立MAC地址转发表并查询该表来进行MAC层路由。本发明能够实现水声局域网中节点通过多跳方式接入网络的功能,并能够有效地延长网络的寿命及提高网络的能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808688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210031.4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曲率连续可调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路径曲率连续化,利用参数化的Catmull-Rom曲线连接各路标点,通过优化插值方法保证连结点处曲率连续;第二步,计算路径曲线各点曲率值,查找并标注曲率值超过规定阈值的曲线起点Pointstart、终点Pointgoal;第三步,采用最小曲率圆转移法,利用曲率值单调变化的Bezier曲线连接Pointstart、Pointgoal。与现有技术相比,提出了一种经过所有路标点的平滑路径规划方法,采用参数化的Catmull-Rom曲线,确保路径经过所有路标点;通过优化插值算法,保证路径各点曲率连续;利用曲率单调平滑连接算法,控制路径曲率极值范围,使路径在满足无人机运动学条件前提下,具有精确性和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377733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96776.1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源多点动态接入的优化分配方法,包括动态选择并网节点,计算每个并网节点单独接入分布式电源后的配电网的网络损耗影响,根据配电网的网络损耗对并网节点进行数据分类,根据配电网的网络损耗影响对分布式电源节点进行聚类和排序,分配并网分布式电源节点的能量注入率,将分配后的分布式电源电能注入率作为初始化条件,运用粒子群算法优化分布式并网电源的能量注入率,以达到配电网的网络损耗最小的目标。本发明使得配电网的网络损耗达到最小,使用灵活,可根据电网电能供给和负载变化,动态调节分布式电源接入及电能注入率,可有效提高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效率,保障公平性,减小配电网的网络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266529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25372.8
申请日:2012-04-2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车载传感器网络事件区域检测方法,能够在缺少先验知识、针对高移动性网络拓扑和应对复杂多变道路交通场景的情况下,有效实现检测出事件的发生区域。本发明包括车载传感器网络场景初始化和维护、道路划分子小区事件监测概率模块、道路划分子小区事件发生概率模块、事件发生置信度模块、证据合并冲突计算模块、事件区域判定模块和事件检测触发模块。
-
公开(公告)号:CN101355390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810048774.6
申请日:2008-08-1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传感器网络高时间分辨率数据虚拟簇收集方法,先建立网络节点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网络从空间上分割成若干子区域,并建立子区域数据收集耗时模型,估计各子区域进行数据收集所需要的时间,将网络划分为更合理的子区域,达到子区域划分与收集耗时的平衡。为每一优化合并后的子区域分配一个执行器节点,并确定其部署位置,以便于更高效的收集数据。当执行器到达目的地后,建立子区域中节点的路由,从而构建虚拟簇。执行器节点充当簇头,在虚拟簇这种小规模的网络中高速收集其他固定节点的监测数据,以实现对无线传感器网络高时间分辨率监测数据的收集,数据收集完毕,虚拟簇解散,网络切换回原有现场监测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744143A
公开(公告)日:2006-03-08
申请号:CN200510019254.9
申请日:2005-08-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水域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它主要由计算机、基站和在线监测节点组成,在各自的程序控制协调下,通过无线收发接口互连组成。基站与监测节点之间和监测节点相互之间的互连路径,是通过节点互动的路由发现,实时实现自组织网络的形成。每一个节点都可自主的单独工作,也可以相互自组织成一个网络协同工作,实现大范围的监测。本发明可实时监测海洋水域的水质、温度、海浪等情况,为海洋工程、油气作业等海上生产活动提供环境参数,为海洋污染监控与防治提供决策依据,为海洋生态环境、海水养殖以及近海水产资源养护提供依据,从而有效保护海水域的产业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940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80283.3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武汉大学
Inventor: 郑蕾 , 周正 , 李德识 , 金波 , 查志勇 , 吴耿 , 董晨曦 , 徐焕 , 余铮 , 陈家璘 , 刘忠佩 , 侯岱 , 周明臻 , 胡峻国 , 梁航函 , 肖冬玲 , 夏凡 , 袁慧 , 徐宁 , 王逸兮 , 王晟玮 , 王博涛 , 曾琴怡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方法,方法先生成单辆电动汽车的停车时长、初始出行时间、初始电量、起点位置、终点位置,通过最短路径规划获得电动汽车的最短出行路径,然后基于电动汽车产生充电需求时的剩余电量计算电动汽车的最远可行驶距离,进而确定最终充电节点,通过最短路径规划获得最短充电路径,再计算到达最终充电节点时的电池剩余电量与排队等候时长,进而确定电动汽车最终充电节点、开始充电时间以及充电功率,最终输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动态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够提高充电负荷时空分布动态预测结果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3516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857803.9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武汉大学
Inventor: 吴耿 , 戴俊峰 , 李德识 , 金波 , 余铮 , 郑蕾 , 肖冬玲 , 邹澄澄 , 董晨曦 , 侯岱 , 陈家璘 , 余明阳 , 梅子薇 , 魏晓燕 , 庄严 , 梁源 , 胡耀东 , 金雨轩
IPC: G01C21/34
Abstract: 一种基于动态路况的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规划方法、系统及设备,方法首先获取交通道路与交通流信息,确定道路综合道路阻抗,然后获取充电站的相关信息,计算充电时的相关成本,接着当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触发时,基于道路综合道路阻抗与相关成本,以最小化路网阻抗和充电成本为目标,采用Dijkstra优化算法进行路径规划,直至电动车到达充电站;本发明通过确定综合道路阻抗使得路径规划能够适应路况的实时变化,并充分考虑充电的成本,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经济高效的充电选择,同时建立了基于交通信息的动态性以及用户的多方面因素的路径规划算法,确保了路径的经济性与规划的效率,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路径规划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50248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1574542.0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Inventor: 庄严 , 郭岳 , 李想 , 李德识 , 胡耀东 , 黄超 , 董亮 , 朱兆宇 , 柯旺松 , 梁源 , 郭兆丰 , 廖荣涛 , 贺亮 , 冯伟东 , 王婕 , 袁慧 , 龙霏 , 王逸兮 , 王晟玮 , 罗弦 , 李磊 , 姚渭菁 , 王博涛 , 胡欢君 , 周蕾
IPC: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中心网络设备板卡级温度反演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采集数据中心网络设备历史运行过程中各个板卡的接口数据、设备的运行数据以及设备的温度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归一化并按照时间对齐构建数据集;对于同一块板卡上的所有接口数据通过数据融合进行降维;设计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1;设计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2;分别对2个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输入目标板卡的接口数据,模型2的输出即为目标板卡的温度。本申请通过冻结除目标板卡外其他板卡的数据,实现目标板卡对应的温度的反演,提高了数据中心设备运维管理的精细程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5707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1580435.9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武汉大学
Inventor: 郭岳 , 李想 , 庄严 , 刘昕 , 李德识 , 董亮 , 梁源 , 朱兆宇 , 黄超 , 柯旺松 , 胡耀东 , 徐宁 , 戴俊峰 , 廖荣涛 , 贺亮 , 徐杰 , 王婕 , 刘芬 , 王逸兮 , 李磊 , 胡欢君 , 陈铈 , 罗弦 , 郑蕾 , 李奡楚 , 鲍志宇
IPC: G06F1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设备运行特征和性能指标的簇管理适应度计算方法,首先对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融合;通过求出各指标的信息熵和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进而求出各指标所占的权重,以此实现将设备不同属性间的数据进行降维求和,得到各个设备的动态指标;通过使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弥补单一赋权带来的不足,使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对动态指标和性能指标进行加权,以此得到适应度指标,选取指标最大值作为簇头。本发明能够在含有多个设备的簇中,选择出综合条件最优的设备作为簇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