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837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077026.6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H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送出线路复合电流极化式相间距离保护方法及系统,构造突变量与虚拟阻抗,进行故障方向快速判别,根据新能源送出线路参数构造单位虚拟阻抗,生成三相的正/反向故障的方向快速判据,利用傅里叶算法提取基频分量,计算正负序分量和虚拟极化电压;计算测量阻抗相角的波动系数CV(n),进行虚拟极化电压自适应补偿修正判断,依据波动系数CV(n)作出具备自适应补偿条件判断,获得自适应的虚拟极化电压Uvp1(n);用于计算AB/BC/AC两两相间工作电压Uop,记为Uop‑AB、Uop‑BC、Uop‑AC,利用自适应性的虚拟极化电压Uvp11(n)和虚拟极化电压获得区内故障判据,进行两相间的故障方向判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于新能源并网线路的相间故障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19147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49476.7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保护设备失效率评估装置,包括底座、连接组件、夹持组件、排风组件、支撑组件、磁吸控制组件以及温控检测组件,连接组件、支撑组件以及温控检测组件安装于底座上,温控检测组件与夹持组件相对设置于底座上,且围合形成用于放置继电保护设备的容置槽,温控检测组件朝向夹持组件一侧与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连接组件另一端与夹持组件连接,以带动夹持组件于底座上来回移动,排风组件穿过夹持组件朝向温控检测组件设置,两组支撑组件相对设置于温控检测组件两侧,且每一支撑组件上设置有一磁吸控制组件,以与继电保护设备的触点接触进行检测。本发明可以辅助进行过热后的热敏金属降温工作,降低评估等待时间,保证检测更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39427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57262.9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惯量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谐波注入的光伏并网系统故障保护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在光伏并网系统中出现故障时,采用故障限流控制策略,通过调整输出电压限制故障电流的大小;再采用谐波注入控制策略,在三相电压的基础上,向所述光伏并网系统注入谐波信号;分别在谐波信号注入前后,获取光伏并网系统的故障等效电路,并求解出保护测点到故障点的故障距离;根据故障距离确定保护测点的出口时间,对光伏并网系统的故障进行处理。本发明在系统发生故障后注入具备特征性的谐波信号,可以强化故障特征,增加故障信息,提高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有助于解决因换流器弱馈特性导致的保护拒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94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21134.9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线模参数辨识与自适应矫正方法,检测需调整参数的线路两侧电压、电流信号,传递至对端并利用Bergeron模型计算对端电流计算值,与实测值作差后利用滑窗方式找到周期内最大模型误差值,当其大于启动值时启动参数矫正算法,计算电感参数调整量,并重新利用Bergeron模型计算、通讯并滑窗找寻参数矫正后的新模型误差,直到模型误差小于退出门槛时,更新线路的线模参数。本发明实现了输电线路的线模参数辨识与自适应矫正,以有效增强依赖线路参数的继电保护或故障测距方法的可靠性;应用场景广泛,无需额外加设装置,具备更好的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29376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51646.2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母线保护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母线电压变化量,当所述母线电压变化量满足母线保护的启动判据时,获取母线的若干分支电压和电流;以预设大小的数据窗对若干分支的电压和电流分别进行采样,并根据得到的电压和电流,获取与母线区内外故障对应的等效模型的电阻模型误差、电容模型误差和电阻离散度;根据所述电阻模型误差、所述电容模型误差和所述电阻离散度,建立故障判据,并根据所述故障判据,当故障区域为区内故障时,则发出保护信号对母线进行保护;采用本发明,能够对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母线提供更加有效的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72335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93125.6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通用测试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测试接口能力集合和测试功能集合;构建测试模型以描述通用测试仪的接口能力和测试功能,并在测试模型中定义第一规则文件和第二规则文件;基于测试模型接口能力的信息点编制测试用例模板及测试报告模板;将测试用例模板和测试报告模板工程化,形成第二测试用例和第二测试报告;基于第二测试用例、第二测试报告、第一规则文件和第二规则文件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三测试用例和第三测试报告并组成测试模板;基于测试模板完成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通用测试。该方法实现在同一个测试模板下对二次设备的通用测试,可以有效降低不同类型测试仪之间的互通差异性,提高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3116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01684.2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判断系统,包括过程层装置和保护装置;所述过程层装置包括虚拟故障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和SV及GOOSE报文转换模块;所述过程层装置接收到所述过程层装置的反馈后,所述虚拟故障模块根据虚拟开关量输出对所述保护装置进行判断,得到所述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开关量输出模块根据实际开关量输出下发实际开出命令。采用本发明,现对在线运行的继电保护系统进行虚拟输入,且对继电保护系统针对于该虚拟输入给出的虚拟输出进行测试,从而将继电保护系统由开环系统改造为虚拟的闭环系统实现继电保护不停电功能测试,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测试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5367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344452.1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4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确时钟同步协议对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计算获取时钟链路延时,其中,所述时钟链路延时包括主从时钟链路延时或从主时钟链路延时;根据所述时钟链路延时构造Hankel矩阵;采用奇异值分解所述Hankel矩阵获取去噪链路延时;根据所述去噪链路延时计算主时钟和从时钟的偏差,根据所述偏差修正从时钟时间。本发明通过构造Hankel矩阵并采用奇异值分解获取去噪链路延时,从而修正从时钟时间,降低队列延时的干扰,提高精确时钟同步协议对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2953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0811774.8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交流线路的直流侧出口故障方向检测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根据电压采样值计算交流线路的直流侧保护安装处的基波电压幅值;在根据基波电压幅值判断交流线路故障为直流侧出口故障时,根据电流采样值、电压采样值、交流线路参数和受端交流系统参数计算受端交流系统等值电势,交流线路参数包括交流线路阻抗,受端交流系统参数包括交流系统等值阻抗;计算受端交流系统等值电势的谐波含量;若谐波含量大于电压谐波含量阈值,则判断直流侧出口故障为正向出口故障,否则,判断直流侧出口故障为反向出口故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靠且适用性较强的检测与逆变站相连的交流线路的直流侧出口故障方向的技术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47320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33647.2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继电保护设备的物理信息自描述建模方法及系统,通过将获取的智能继电保护设备的物理信息特征划分为外部物理信息特征和内部单插件物理信息特征;根据所述外部物理信息特征,构建机箱对象模型;根据所述内部单插件物理信息特征,构建内部单插件对象模型;基于所述机箱对象模型和所述单插件对象模型,得到智能继电保护设备物理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智能继电保护设备物理建模建立了标准化的信息模型基础,提升了智能继电保护设备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且基于构建的智能继电保护设备物理模型,使得智能继电保护设备实现充分自描述,能够大大降低后期智能继电保护设备运维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