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杂型石墨烯核壳型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321404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810172163.6

    申请日:2018-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掺杂型石墨烯核壳型催化剂载体,并公开了上述担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制备方法是一种简单的乙醇‑CVD法制备石墨烯包裹金属氧化物核壳型催化剂载体方法,以及微波乙二醇法将金属负载在核壳结构的催化剂载体表面,其具体步骤如下:一、准备均一反应溶液;二、离心洗涤;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包裹石墨烯;四、担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掺杂型石墨烯核壳型催化剂载体担载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

    一种利用酸性高聚物处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65452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0084074.6

    申请日:2018-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酸性高聚物处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具有疏水性的酸性高聚物;将具有疏水性的酸性高聚物和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有机溶液;将有机溶液与正极材料在常温下搅拌并反应得到混合物;将得到的混合物进一步加热蒸发,形成碱性降低且具备疏水性的正极材料,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本发明的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是使用具有一定的酸性和疏水性的溶剂对正极材料进行处理,该溶剂能够温和地与正极材料发生作用,并保持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完整,处理后的正极材料表面光洁,碱性降低,并且具有表面疏水性。

    一种兼具离子与电子导体的三维多酸包覆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7946567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1142858.1

    申请日:2017-11-16

    Abstract: 一种兼具离子与电子导体的三维多酸包覆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电导率低,易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而造成的材料倍率性能差、循环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由内核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三维多酸包覆层组成。本发明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一、多酸化合物除水;二、将除水后的固态多酸化合物溶解在醇类有机溶剂中;三、包覆。本发明的包覆层的三维骨架结构可以为锂离子传输提供通道,提高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弥补材料自身电子电导率低的缺点,提升材料整体的电子电导率,使包覆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

    一种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43846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711014776.9

    申请日:2017-10-26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所述方法如下:获取锂离子电池老化前后以一定的工作制度充放电时的放电电压、放电电流、放电时间数据;截取第一步获取的数据在相同荷电状态区间内的放电电压、放电电流、放电时间数据;定义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指示因子表达式;获取第三步中的Vlower limit值;得到公式中的HI值,获得电池的健康状态。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从电池工作时可实时测量的表观数据(放电电压、放电电流、放电时间)出发,获得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具有参数易获取、普适通用、可实时应用的特性,易于嵌入电池管理系统估计电池的健康状态,大大改善了现有的测试制度或测试设备的缺点,实用性很强。

    利用模板法制备三维多孔铌酸钛氧化物的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552369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511011431.9

    申请日:2015-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模板法制备三维多孔铌酸钛氧化物的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所述方法为:一、将等摩尔比的钛源化合物和铌源化合物分散并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充分搅拌使其分散均匀;二、将一定量的模板材料加入上述溶液中,然后将其在真空抽滤下过滤或者烘箱中烘干,得到前驱体;三、将前驱体在高温炉中于800~1400℃下空气气氛中煅烧,除去模板材料,即可得到多孔的TiNb2O7负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钛铌复合氧化物TiNb2O7用做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有着较高可逆容量和首次效率、优异的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能,而且原材料成本低,无毒无害,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NiPC@CNTs/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609720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511004178.4

    申请日:2015-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PC@CNTs/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步骤如下:一、将镍盐溶解于溶剂中,同时将2‑甲基咪唑溶解于溶剂中,待完全溶解后,将两溶液混合均匀,搁置0.5~100小时后过滤、清洗、烘干,得到含有金属镍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二、将金属有机框架在保护气中高温热解,一步得到NiPC@CNTs;三、将NiPC@CNTs与单质硫混合,加热至120~158℃,保持2~48小时,冷却得到NiPC@CNTs/S复合材料,其可用于锂硫电池的正极材。使用该方法制备的锂硫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对多硫离子的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利于提高锂硫电池的库伦效率与循环稳定性。

    一种具有纳米管/棒穿插结构和微米级一次颗粒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49195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511009029.7

    申请日:2015-12-28

    Abstract: 一种具有纳米管/棒穿插结构和微米级一次颗粒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普通材料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差以及振实密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络合剂和沉淀剂的协同作用以及纳米管/棒状单晶金属氧化物M'aOb的诱导作用控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合成过程中的结晶、生长和一次颗粒与纳米管/棒状单晶金属氧化物M'aOb间的共团聚过程,从而获得具有纳米管/棒穿插结构的微米级单晶颗粒球形团聚体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本发明的前驱体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