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97549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910967812.6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276 , H01M8/0282 , H01M8/24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气流腔的密封装置。包括涂覆在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气流腔表面的ZrO2陶瓷涂层以及设置于ZrO2陶瓷涂层与堆芯之间的h‑BN基密封材料,所述h‑BN基密封材料的截面形状与电堆气流腔的截面形状相适应,进而在对电堆气流腔外界施加压力压作用下,所述ZrO2陶瓷涂层、h‑BN基密封材料及堆芯之间形滑动密封。本发明密封装置可改善界面结合松散、不能滑动密封、长期稳定性差等问题,从而可增强单堆芯和电堆气流腔之间的界面接触与密封性能,因而尤其适用于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气流腔密封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203867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49814.8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4298 , H01M8/04313 , H01M8/04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温度分布估计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对外重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以获得温度数据;应用模式识别方法,提取出电堆温度分布的时空特征,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建立电堆内部各个温度节点与中心节点温度、系统输入的燃料流量、空气流量、电流之间的时空特征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估计算法基于系统的输入来估计中心节点温度,作为电堆温度分布的空间特征参数;结合估计的中心节点温度以及温度分布时空特征模型估计出电堆温度分布;基于测得外围温度校正中心节点温度,从而得到更精准的电堆温度分布。如此,本发明为交叉流SOFC电堆的温度分布估计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且估算精准度高、实时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62180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68947.0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领域,并具体公开了准对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电极材料的分子式为La0.6+xCa0.4-xFe0.9-yNi0.1+yO3-δ,其中δ表示氧空位的数量,并且0≤x≤0.3,0≤y≤0.3。本发明提供的电极材料在还原气氛下可原位析出Fe-Ni纳米合金颗粒和CaO,其中Fe-Ni纳米合金颗粒有效降低了电极的极化电阻,并且还原后析出的CaO能够在高温下吸附CO2,生成的CaCO3分解温度低,通过简单的气体变换,不会有碳酸盐沉积在电极表面,因而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能,同时该电极材料在电解过程中不需要还原气氛保护,适合作为高温对称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电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890572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075036.5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4014 , H01M8/0612 , H01M8/0662 , H01M8/24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油类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发电系统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空气换热器、燃烧室、燃料重整器、水蒸气蒸发器及预混器,空气换热器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的阴极,燃料重整器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的阳极,燃烧室连接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的尾气出口;燃烧室分别与空气换热器、燃料重整器及预混器相连通;水蒸气蒸发器连接于预混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所产生的尾气进入燃烧室,并在燃烧室内发生催化燃烧以得到热气流,热气流按照预定体积比分别进入空气换热器、燃料重整器及预混器。本发明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同时简化了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5954679B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610278081.0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R31/3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荷电状态(SOC)的在线估计方法。本发明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结合了TS模糊原理对锂电池实时参数开路电压UOC进行精确预估,进而实现对锂电池SOC的精确估计。本发明包括:锂电池改进双RC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运用在线TS模糊模型对电池开路电压UOC的精确计算,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时估计锂电池SOC。基于本发明对锂电池SOC的估计,不仅在锂电池SOC的估计精度上满足预定要求,而且TS模糊模型的应用使得锂电池SOC估计精度提高的同时,也保证了在线估计的快速性和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16857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510332238.9
申请日:2015-06-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10 , H01M8/0202 , H01M8/0271 , H01M4/86 , H01M4/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包括依次紧密接触的阴极层、电解质层、阳极功能层以及支撑体层,所述支撑体层背向所述阳极功能层一侧设置有气体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成分包括NiO、Fe2O3和NiTiO3,所述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所述NiO‑Fe2O3还原成Ni‑Fe合金,NiTiO3还原成Ni和TiO2,TiO2颗粒均匀的分布在Ni‑Fe合金骨架上。按照本发明实现的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和抗积碳性能,相比于金属陶瓷材料,按照本发明的设计方式,能够显著地降低SOFC材料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602119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256611.8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紧式外流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具有上下支撑板、金属连接体与燃料电池交替堆垛成的堆芯、带有卡槽的气流腔、气流腔紧固装置以及各部件间的密封材料。其中,气流腔紧固装置采用热膨胀系数(CTE)较电堆气流腔材料略低的耐热合金,卡槽设计可防止气流腔平移滑动。随着温度升高,由于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气流腔在紧固装置的作用力下与电堆堆芯结合状态逐渐紧密,气流腔与堆芯之间的密封状态逐渐得到改善和加强。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通过在常温下的密封检测预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高温运行时的密封状态,从而提高了外流腔电堆在实际工作状态下密封结构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98435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042740.7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解池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阴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分子式为LaxSr0.9-xTi0.6Ni0.4O3-δ,其中x取值为0.2-0.8,δ表示氧空位的数量。本发明制备的LaxSr0.9-xTi0.6Ni0.4O3-δ颗粒小,活性高,表面原位析出的纳米Ni金属颗粒不会被氧化,在电解过程中不需要还原气氛保护,且在高电解电压下结构仍然保持稳定,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性能,适合作为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阴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261771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10684054.9
申请日:2015-10-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4089 , H01M8/04014 , H01M8/04701 , H01M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包括预热电堆入口空气温度的空气换热器单元、预热电堆入口燃料温度的燃料换热器单元、电堆单元、电堆温度检测单元、电堆尾气回收燃烧室单元以及尾气出口流量控制阀门。本发明的空气换热器单元和燃料换热器单元分别具有独立的预热烟气管道、尾气流量控制阀,系统通过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电堆温度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反馈的温度数据进行相应的运算,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空气换热器单元和燃料换热器单元的尾气出口控制阀门开度调节这两个单元所通入的高温预热烟气的流量分配,进而可以调节电堆入口处的空气温度和燃料温度,最后使得电堆处于良好的工作温度状况,保障系统安全并提高系统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50552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648643.7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8/0271 , H01M8/12 , H01M8/24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温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密封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密封材料主要分为三层:两层玻璃基密封材料中间夹一层Al2O3基密封材料。玻璃基密封材料包括:BaO?B2O3?SiO2玻璃体系和质量百分比为1~5%的YSZ粉,Al2O3基密封材料包括:Al2O3和质量百分比为10~30%的Al粉。两种成分的密封材料通过流延成型制备成可压缩的复合密封材料,再经热压成型为三明治结构密封材料。按照本发明,结合玻璃基密封材料和Al2O3基密封材料各自优势,减少密封材料的漏气率,增加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以便于操作和加工的密封方式来实现有效的气体密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