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0733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1033788.7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核壳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纳米硅粉与锂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与碳源进行300~900℃的加热处理的过程,其中,碳源选自CO2、CS2、CF4、CCl4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硅基负极材料为具有碳包覆层的多孔核壳结构,其可显著提升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充放电过程中循环稳定性,有效解决传统的硅负极材料在应用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与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15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60522.0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6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机金属骨架多孔结构的电解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含有锂盐和离子液体电解质的离子液体电解液分别与金属盐和其有机配体的有机溶液混合,得到的第一混合液和第二混合液,将第一和第二混合液再进行混合,得到前驱体溶液在60~80℃下加热24‑72h,即得到复合凝胶电解质。本发明得到的复合凝胶电解质的形态及性能介于固态电解质和液态电解质之间,具有优异的界面性能和离子电导率,由其得到的锂金属或锂离子电池可作为新一代半固态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53214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35185.0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锂基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硫电池。所述制备方法采用原位合成的方式,将含锂的双金属进行熔融混合后,在惰性气体与CS2气体的混合气氛中进行煅烧、冷却得到。所得复合正极材料为碳包覆双金属硫化物的纳米核壳结构,可提升材料的振实密度,增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提升整体材料的导电性能等。所得复合正极材料克服了现有技术中Li2S基正极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差、穿梭效应明显,活化电位高等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33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1033788.7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核壳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纳米硅粉与锂的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与碳源进行300~900℃的加热处理的过程,其中,碳源选自CO2、CS2、CF4、CCl4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硅基负极材料为具有碳包覆层的多孔核壳结构,其可显著提升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充放电过程中循环稳定性,有效解决传统的硅负极材料在应用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与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84364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20286.3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精拆去壳装置,包括拆分机,拆分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旋转的砧盘,砧盘的边侧设有周向布置的电池卡槽,壳体上设有上支架,上支架上设有沿砧盘的运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电极切刀机构和压壳顶芯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精确拆分去皮,全系统的负压环境进行,保障散逸的电解液被有效处置;精确去皮,保障壳体和芯材的有效分离,避免粉碎带来微小金属碎屑影响后续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363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811320254.6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SiOx原位改性的NCM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以所述材料以总体质量为100%计,SiOx的质量分数为2~4%,其余为NCM三元正极材料,SiOx原位填充在NCM三元正极材料一次颗粒的缝隙中,其中1
-
公开(公告)号:CN110265642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541502.8
申请日:2019-06-2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部具有微孔结构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所述方法在共沉淀法合成NCM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过程中加入复合的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体系吸附于一次纳米片结构表面,在随后的与氢氧化锂混合煅烧过程中,调控升温速率以及控制初烧温度使得表面活性剂分解并最终在材料内部形成微孔结构。微孔结构的存在使得长循环过程中一次颗粒之间的碰撞和挤压过程被抑制,因此二次颗粒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保持;同时材料在长循环充放电中的粉化现象得到缓解,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的循环稳定性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890545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0907611.7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04 , H01M4/131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PEDOT:PSS/CMC复合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粘结剂包括交联状态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羟甲基纤维素(PEDOT:PSS/CMC);其制备原料包括质量比为(0.1-10):1的PEDOT:PSS和CMC。用上述复合粘结剂制备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时,粘结剂中的官能团能与硅发生有效的键连,从而提高与硅基材料的结合力,并且能形成更稳定的SEI膜减少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降低了副产物的量,使电极整体结构更稳定。利用所述粘结剂制备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在循环后能保持完整的形貌,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
-
公开(公告)号:CN109704413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11492516.7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1G53/00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镍正极材料以及提高高镍正极材料储存性能的方法。所述高镍正极材料以化学式LiNixCoyMnzAl1-x-y-zO2表示;其中,0.5≤x<1,0<y<0.5,0<z<0.5,1-x-y-z>0。所述方法是将含锰无机盐、含铝无机盐、LiOH·H2O与高镍前驱体混合,加入乙醇研磨均匀,得到固体粉末混合物;对所得的固体粉末混合物先进行预煅烧,然后升温进行煅烧,得到所述高镍正极材料。该发明所述方法有效抑制了高镍正极材料与空气中水分、二氧化碳的副反应,改善了材料表面稳定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储存性能,有利于高镍正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