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0513617U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21878207.3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风洞并联式分离模型相对位置连续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的模型X方向相对位置调节装置水平放置,前端与二级试验模型的尾端固定连接,后端与高超声速风洞的尾支撑机构固定连接;模型Y方向相对位置调节装置竖直放置,上端与一级试验模型下方的腹支撑接口固定连接,下端与高超声速风洞的腹支撑机构固定连接;Y方向锁紧及辅助调节装置竖直放置,固定在模型Y方向相对位置调节装置的背风面,进行Y方向锁紧及辅助调节。该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容易更换试验模型状态,降低了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试验效率,避免了加工安装误差导致的误差,提高了重复性精度,还可在调节范围内临时增加试验状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375614U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21496516.4
申请日:2019-09-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面对称模型的多喷流干扰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模型装置和喷流装置。该装置综合考虑了试验装置对模型支撑、多喷流供气、驻室结构的要求,供气支杆具备模型支撑和多路喷流供气的功能,驻室具备不同方向不同喷流总压独立供气的功能,整套试验装置易于装拆,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风洞试验装置解决了当前风洞试验面临的模型支撑、有限狭小空间内实现多喷流独立模拟等关键技术问题,保证了保护罩的相似性,且未引入额外的难以修正的干扰,获得了多路反推喷流与来流相互作用下可靠的保护罩气动载荷数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779665U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20103106.8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洞试验中喷管与外形固连的模型装置,包括:模型头部,模型主体,上部盖板,内部供气系统,天平,天平连接螺母,喷管段,尾支杆组成。使用喷管与外形固连的模型装置,实现了天平和喷管的安装,在较小的模型空间内,布置下供气管路的要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风洞试验中喷管与外形固连的模型装置进行试验,针对小尺寸、小推力喷流提供测量方法,避免供气系统对气动力测量的干扰;测量模型气动力、喷流推力和喷流与来流的干扰力,最后通过技术手段再分辨出喷流与来流干扰力的值。该实用新型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喷流研究具有很好的基础意义,可以解决很多试验中碰到的数据测量与模型设计的矛盾问题,具有深远地应用前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007467U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20675203.X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超声速风洞试验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头体分离喷流干扰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模型姿态调节装置、级间距调节装置、喷流连接装置以及可滑移底盖,其中,模型姿态调节装置、级间距调节装置以及喷流连接装置依次顺序连接,并在级间距调节装置上套有可滑移底盖;所述的模型姿态调节装置安装在二级模型内部,并通过模型姿态调节装置实现二级模型上下方向的正负攻角调整以及水平左右的侧滑角调整;所述的级间距调节装置可实现一级模型与二级模型相对位置变化的调整。该装置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试验模型状态更换难度,提高了试验效率,避免了加工安装误差导致的角度误差、级间距偏离和重复性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642794U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20422740.9
申请日:2016-05-1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多体分离试验的空间六自由度机构,所述机构包括Z、X、Y三自由度直线运动机构和β、α、γ三自由度角位移运动机构。六个自由度之间分层实现、逐级连接,结构上通过箱体叠放方式实现内嵌集成。Z向机构、X向机构和β机构自下而上依次叠加,Y向机构和α机构从外到内嵌套连接;γ机构通过弯刀与α机构固定连接,单独置于风洞流场。Z向机构、X向机构和Y向机构均采用两组驱动组件对称布置,有效减小了驱动电机的功率和体积,同时增加了机构的整体稳定性;β机构和α机构采用直线变圆弧机构实现,避免了传统三自由度旋转副的叠加,缩短了机构悬臂长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刚性好,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高承载能力的六自由度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210603820U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21868529.X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风洞的进气道内连续压力分布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在高超声速风洞支撑装置上的测试模型主体,位于测试模型主体下方的进气道试验模型;测试模型主体的下表面开有槽,槽上覆盖有光学玻璃窗口Ⅰ,槽内安装有LED光源阵列和光学探头阵列;进气道试验模型的内部开有进气道,进气道试验模型上表面开有与进气道连通的孔,孔上覆盖有与光学玻璃窗口Ⅰ相对应的光学玻璃窗口Ⅱ;进气道内表面的下表面为测量面,测量面上涂覆有压敏漆;光学探头阵列连接导光臂,导光臂与外置的科学级CCD相机连接,科学级CCD相机连接计算机。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解决了有部件遮挡情况下独立式进气道模型内部的大面积压力测量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622977U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721677736.8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洞试验中尾喷流试验一体化模型装置,一体化模型装置包括模型外形,喉道段,背支板,天平,天平转接件组成。其中模型外形包括模型头部,模型主体,腹部盖板,背部盖板;该外形采用背部支撑,其背部朝下,腹部朝上,使用尾喷流喷管供气的装置,确定了尾喷流试验模型结构,喉道段和尾喷管段的安装方式,二者之间距离调整方法。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尾喷流试验一体化模型装置进行尾喷流试验,针对尾喷流特点,提供尾喷流的模型安装、试验方法,在保证喉道段与尾喷管段密封的前提下,顺利为尾喷管段供气;同时,保证喉道段和尾喷管不干涉,可以有效地供气和密封,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确保试验有效进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134028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1343643.3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固体粒子撒播装置。该撒播装置整体为柱形体,腔体为圆筒,腔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板,腔体的底部设置有下盖板,腔体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隔断的过滤板;过滤板的上方为混合室,下方为存储室;上盖板中心的通孔Ⅰ与出口喷嘴连通;下盖板中心的通孔Ⅱ与孔柱的底面开孔连通;孔柱为安装在下盖板上表面的顶面封闭、底面开孔的圆筒;通孔Ⅱ为进气口,通孔Ⅰ为出气口;出口喷嘴内开有孔径上小下大的锥形通孔;过滤板上开有阵列的过滤孔,孔柱的侧壁开有阵列的气孔。该撒播装置能够减弱固体粒子的团聚效应,改善固体粒子与高压气体混合的不均匀性,满足高超声速粒子图像测速的跟随性要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923021U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20030818.9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背撑测力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弹体模型和在弹体模型的上方、下方对称分布的两个半罩体模型、两套半罩角调节装置、两套Y向级间距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静态抛罩背撑测力试验装置与Y向级间距调节装置采用一体化设计,利用半罩角调节装置的内部空间安装半罩体天平,解决了半罩体天平的支撑和防护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刚度和强度,减少了支撑部件,实现了高超声速风洞双罩体与弹体分离静态测力,实现了半罩体模型的半罩角的调节和弹体模型和半罩体模型之间的距离调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625995U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921868541.0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风洞的并联模型遮挡位置的连续压力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位于上方的与高超声速风洞的尾支撑装置连接的分离试验模型及内嵌测量装置Ⅰ,和位于下方的与高超声速风洞的腹支撑装置连接的分离试验模型及内嵌测量装置Ⅱ;测量装置Ⅰ包括上面级模型,上面级模型的下部开槽,槽内安装有LED光源阵列Ⅰ和光学探头阵列Ⅰ,槽上覆盖有光学玻璃窗口Ⅰ;光学探头阵列Ⅰ依次连接导光臂和科学级CCD相机,科学级CCD相机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至计算机处理。测量装置Ⅱ与测量装置Ⅰ结构相同。测量面上涂覆有压敏漆。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有效解决了有遮挡情况下并联式两级分离模型的大面积压力测量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