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8916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84550.4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30/0202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负荷需求响应过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基于工商业用户负荷,建立负荷需求响应过程的分析模型;针对目标工商业用户负荷的生产流程,建立所述生产流程间的关联关系,将所述关联关系划分为多个最小子割集;确定所述多个最小子割集对目标工商业用户负荷需求响应过程的经济性影响;确定目标工商业用户负荷需求响应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发明可根据现货市场价格,对调整幅值和持续时间灵活组织,使利益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043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1466612.6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联涛 , 刘飞 , 吉平 , 林伟芳 , 张祥成 , 周勤勇 , 田旭 , 李庆 , 韩家辉 , 张桂红 , 许德操 , 白左霞 , 韩凝晖 , 王世斌 , 彭飞 , 崔艳妍 , 张君 , 梁国勇 , 张媛媛 , 魏春霞 , 李积泰 , 车琰瑛 , 秦婷峰 , 刘安誉 , 范瑞铭 , 权惠娟 , 张鑫 , 李媛媛 , 谢岩 , 唐晓骏 , 罗红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优化储能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运行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针对储能系统,建立所述储能系统的优化模型;对所述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所述对所述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储能系统实际的储能功率下限;建立储能系统,在满足所述实际的储能功率下限的情况时的线性优化模型,对线性优化模型求解,获取优化策略,通过优化策略控制储能系统运行。本发明首先将提升RES消纳的储能运行约束解耦出来,简化了原始模型中电网中潮流和电压约束相关的非线性约束。
-
公开(公告)号:CN11031139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910517166.3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霍启迪 , 李海峰 , 唐晓骏 , 金涛 , 李晓珺 , 陈萌 , 吉平 , 谢岩 , 田春筝 , 张晓东 , 张鑫 , 申旭辉 , 张志强 , 李媛媛 , 王青 , 丁剑 , 罗红梅 , 李晶 , 吕思卓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贡献短路点电流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柔性直流在短路后工作于锁相环闭锁且未退出状态时,柔性直流故障后的输出电流d轴相位将被锁定为故障前方向;根据柔性直流输出电流和交流系统短路电流分量的相位关系,分别计算交流系统故障后交流输出分量和柔性直流输出分量;将所述交流输出分量和柔性直流输出分量进行叠加,获得交流系统故障后短路点电流,解决了目前需要提供一种换流站近区短路故障时柔性直流贡献短路点电流的确定方法的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56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0364745.1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预测新能源并网电力流中电源容量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确定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出力的电源类型,针对出力的电源类型建立电力流中电源容量的预测目标函数;针对出力的电源类型,确定出力的电源类型并网总量的边界条件及各出力的电源类型间互补特性对电力流影响系数向量;针对出力的电源类型,确定各出力的电源类型的出力分解规则和定位规则,根据出力分解规则和定位规则,确定远期电力流中电源容量预测的极端场景;对待预测的目标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进行预测,确定待预测的目标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远期电力流中电源容量。本发明为远期电网规划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654048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420152.2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青 , 吴启帆 , 禹海峰 , 宋新立 , 戴汉扬 , 李云丰 , 蒋星 , 罗华伟 , 宋云亭 , 李媛媛 , 吉平 , 霍启迪 , 丁剑 , 李晓珺 , 陈湘 , 吴昌龙 , 谭鑫 , 毛丽林 , 冷照进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电池储能系统虚拟惯性支撑效果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测量电网频率变化量和电网频率变化率;当所述电网频率变化率的绝对值超过控制死区时,电池储能系统启动虚拟惯性支撑控制;根据所述电网频率变化量、所述电网频率变化率和储能电池荷电状态变化情况,通过电池储能系统的虚拟惯性支撑控制对储能出力变化量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327062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119486.6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王青 , 薛好 , 李文启 , 宋新立 , 高东学 , 戴汉扬 , 张景超 , 宋云亭 , 李朝晖 , 李媛媛 , 饶宇飞 , 吉平 , 霍启迪 , 丁剑 , 李晓珺 , 陈湘 , 陈得治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估储能站紧急稳定控制效果的方法,包括:确定区域间振荡模式的振荡周期内,电网联络线在无储能紧急稳定控制时初始的有功功率峰值点对应的时刻;获取储能站紧急稳定控制时的时间响应参数,根据时间响应参数,获取功率提升量的最大能力值;确定电网联络线在有储能紧急稳定控制时新的有功功率峰值点对应的时刻;根据初始的有功功率峰值点对应的时刻和新的有功功率峰值点对应的时刻,确定储能站紧急稳定控制的时间效果指标;根据时间效果指标和功率提升量的最大能力值,获取不同储能站应用于紧急稳定控制的效果指标,确定储能站紧急稳定控制效果,解决现有技术在评估储能站紧急稳定控制效果时,考虑因素不全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787285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0114902.0
申请日:2019-02-14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嘉峪关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计算新能源机群并网方案短路电流影响指标值的方法,包括S1:确定新能源机群并网方案下的机群零开机状态时所在区域电网内各站点短路电流值Ii;S2:根据各站点断路器相关数据确定新能源机群零开机状态时网内敏感站点以及其短路电流值IM0i、敏感站点综合影响权重值λi;S3:确定新能源机群并网设计方案下的机群全开机状态时敏感站点短路电流值IMqi;S4:根据S1中的各站点短路电流值Ii、S2中的机群零开机状态时敏感站点综合影响权重值λi、S3中的机群全开机状态时敏感站点短路电流值IMqi计算所述新能源机群短路电流影响指标值。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可计算性和广泛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9397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810167898.X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唐晓骏 , 谢岩 , 王璟 , 张正卫 , 张晓东 , 申旭辉 , 郭长辉 , 张鑫 , 田春筝 , 程鑫 , 罗红梅 , 张振安 , 饶宇飞 , 刘建勋 , 李晶 , 李晓珺 , 宋少群 , 司瑞华 , 李程昊 , 霍启迪 , 吉平 , 李媛媛 , 李再华 , 李立新 , 张恺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柔性直流背靠背装置落点选择及容量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计算配置柔性直流背靠背装置后的双双通道断面的输电能力,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背靠背装置的初步配置的线路;通过计算配置柔性直流背靠背装置后的双双通道断面两侧母线的短路电流,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背靠背装置的确定配置的线路和容量;通过计算配置柔性直流背靠背装置后的双双通道断面两侧母线的电压灵敏度,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背靠背装置的配置的母线侧。通过在在现有双双回线断面某双回线某侧母线处新建柔性直流背靠背装置,可以优化断面潮流分布,提升断面整体输电能力,同时降低断面两侧母线短路电流、提供辅助电压无功支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35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576800.3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朔州供电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46
Abstract: 一种风光电源联合并网的系统仿真分析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风光电源联合并网系统中风机及光伏电源预先建立的电源仿真模型考虑风资源特性的叠加效应和动态响应的差异性进行仿真输出功率输出特性;基于计及风电、光伏电源及电网相互影响耦合效应将所述输出功率输出特性进行解耦分析得到各变量之间的仿真解耦分析结果;基于所述仿真解耦分析结果对所述风光电源联合并网的系统稳定运行造成的冲击和安全性进行仿真评估;其中,所述变量包括:风光电源联合并网系统中所在电网的风机电源、所在电网的光伏电源和所在电网。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准确评估了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0311399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17166.3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霍启迪 , 李海峰 , 唐晓骏 , 金涛 , 李晓珺 , 陈萌 , 吉平 , 谢岩 , 田春筝 , 张晓东 , 张鑫 , 申旭辉 , 张志强 , 李媛媛 , 王青 , 丁剑 , 罗红梅 , 李晶 , 吕思卓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贡献短路点电流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柔性直流在短路后工作于锁相环闭锁且未退出状态时,柔性直流故障后的输出电流d轴相位将被锁定为故障前方向;根据柔性直流输出电流和交流系统短路电流分量的相位关系,分别计算交流系统故障后交流输出分量和柔性直流输出分量;将所述交流输出分量和柔性直流输出分量进行叠加,获得交流系统故障后短路点电流,解决了目前需要提供一种换流站近区短路故障时柔性直流贡献短路点电流的确定方法的需求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