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7606258U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22993503.1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实物仿真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可用于多种储能变流器策略验证的半实物仿真柜。包括14个DSP控制器、3个ARM控制器、1个采集器、1个交换机、1个触摸屏、与实时仿真器的连接端子以及以上部件的供电部分,见附图1。半实物仿真柜采用标准19英寸网络机柜设计,触摸屏和运行指示灯布置于正面板上,14个DSP控制器、3个ARM控制器、1个采集器、1个交换机布置在柜内正面,与实时仿真机对接的连接端子布置在柜内背面。半实物仿真柜可用于集中式、组串式、多分支式储能变流器的策略研究和验证,将DSP控制器和ARM控制器相应组合可满足其他拓扑储能变流器策略研究和验证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17036352U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23202478.7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集多种能源接入的交直流输出供电变流器,以电网、光伏、储能电池为接入电源,为230Vac交流负载和48Vdc直流负载供电,内部包括电网和储能电池电能变换电路板、光伏电能变换电路板、交流输出和直流输出电能变换电路板、电网和储能电池接入电路板、交流负载和直流负载接入电路板、控制电源电路板和通信电路板,接口设计有电网接线端、光伏接线端、储能电池接线端、交流负载接线端、直流负载接线端、接地线接线端,外壳正面设计有LOGO和触摸屏,底部设计有防水进线锁头和无线发射器。
-
公开(公告)号:CN210745817U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921024287.6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流站冷却系统,包括换流阀内冷却系统、换流阀外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综合控制器、阀厅空调及冷水机组;换流阀外冷却系统与换流阀内冷却系统循环连接;冷水机组设有阀厅空调冷水机组和阀外冷用冷水机组,阀厅空调与阀厅空调冷水机组循环连接,换流阀外冷却系统由阀外冷用冷水机组构成;阀外冷用冷水机组、阀厅空调冷水机组均与冷却系统综合控制器双向连接,采用以上结构,能实现换流站冷却系统的综合与紧凑型设计,能有效降低换流站冷却系统的投资成本,且能有效减少冷却系统的占地面积,能有效降低阀厅空调冷水机组载荷受限导致的换流站停运风险,能有效解决换流阀外冷却系统采用冷水机组带来的额外电能损耗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913571U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21012492.0
申请日:2019-07-01
Applicant: 杭州科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间断供电装置,包括蓄电池BAT、开关机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和功率转换模块,所述开关机电路由开机按钮S1和受控开关DO1组成,其中,开机按钮S1与受控开关DO1并接后,一端连接于蓄电池BAT的正极,另一端连接于电源控制电路中的电阻R1;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由稳压器Q1、电阻R1、电阻R2、场效应管Q2、电阻R3、电阻R4和继电器K1组成。本不间断供电装置,采用电源控制电路,分别实现工频交流电和电池组输出直流功率的不间断供电以及电池组过充、过放保护及自动维护,将电源控制电路与功率转换模块和电池模块连接,通过电源控制电路控制不间断电源系统输出直流功率,实现了不间断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205489801U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20934838.8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珠海瓦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90/228 , Y02E60/7838 , Y04S20/18 , Y04S4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变电直流一体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远动站,其中工程师站分别于操作员站、远动站通过高速以太网相连,所述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远动站通过高速以太网与智能通讯服务器相连;所述智能通讯服务器通过现场总线分别与直流电源、通信电源、UPS电源、逆变电源、站用交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通信电源、UPS电源、逆变电源、站用交流电源之间通过现场总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各功能测控模块运行工况和信息数据接入系统自身配套的信息一体化平台或后台监控系统。整套系统实行一体化电源各子单元分散测控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对一体化电源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实时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213846180U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022906786.7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抑制交流感应过电压的直流融冰装置,包括换流器、平波电抗器、极线避雷器、均压电阻、开关;换流器是由第一6脉动换流器与第二6脉动换流器并联构成,所述第一6脉动换流器和第二6脉动换流器均由6个相同的换流阀组成,换流阀包括晶闸管和缓冲回路;通过将均压电阻与换流阀中的缓冲回路并联,在进行直流融冰时,使开关、极限避雷器、平波电抗器、均压电阻、融冰线路构成的回路成高阻接地状态,减少了感应过电压的能量,使其形成的电流较小,大大降低了的回路上的感应过电压,进而抑制了感应过电压,避免避雷器过热烧坏,提高了直流融冰装置的可靠性,且设计简单、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213634139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860725.1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5B17/02 , G01R31/367 , G06F30/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实物仿真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储能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该半实物仿真平台包括实物装置和仿真模型两部分,实物装置包括电池模拟器、电池管理系统、DSP控制板和能量管理系统;仿真模型包括建立在RT‑LAB实时仿真机中的储能变流器主电路模型、受控电压源模型和公共电网模型;受控电压源模型与储能变流器主电路模型的直流侧相连,储能变流器主电路模型的交流侧与公共电网模型相连;电池模拟器与电池管理系统相连,DSP控制板与储能变流器主电路模型相连,RT‑LAB实时仿真机、电池模拟器、电池管理系统、DSP控制板分别通过各自的通信接口与能量管理系统相连。本半实物仿真平台连接图见附图1所示。
-
公开(公告)号:CN213846557U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022494595.4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变流器,该储能变流器包括AC/DC变换模块和DC/DC变换模块,所述AC/DC变换模块的交流侧通过滤波器与交流电网连接,所述AC/DC变换模块的直流侧与所述DC/DC变换模块连接,所述DC/DC变换模块包括若干个串联的反激变换器,每个所述反激变换器的负载处连接有一个电池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反激变换器作为DC/DC变换模块,使得储能变流器高压侧与低压侧隔离,保证电池更换时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通过控制反激变换器的开关工作状态,避免电池模块的过充和过放,有效解决电池充放电均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1217608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2275802.4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杭州科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役动力电池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退役动力电池快速分选装置,包括工控机、电池管理系统、双向变换电源模块、控制机构、工作状态指示灯、机箱、交流输入接口、负极输出接口、正极输出接口、开关电源、交流功率接口、直流输入接口、第一小型断路器和第二小型断路器,所述机箱分为上下四层,且机箱的底部设有脚轮。该退役动力电池快速分选装置,通过采用工控机为控制中心,可同时搭载性能分析系统和测试管理系统,处理数据能力强、速度快,控制精确,能实现就地和远程控制,方便系统升级和维护;采用双向变换电源为功率变换及传输媒介,实现了多种电池模块的快速测试和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02662053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210117167.7
申请日:2012-04-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免疫生物芯片再生方法及再生免疫生物芯片。其中,免疫生物芯片再生方法中所述的免疫生物芯片包括芯片基体和第一抗体的Fc片段,该第一抗体的Fc片段形成于芯片基体上,该方法包括:使用固定剂对免疫生物芯片进行固定化处理,以便使得第一抗体的Fc片段携带正电荷;将经过固定化处理的免疫生物芯片与全长第二抗体混合,以便使得全长第二抗体与携带正电荷的第一抗体的Fc片段通过静电作用结合,从而形成携带第二抗体的免疫生物芯片。利用该方法能够方便高效地对免疫生物芯片进行再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