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液传质过程多物理场同步测量的实验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8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86420.1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液传质过程多物理场同步测量的实验装置与方法,装置包括LED阵列光源、点状背景板、实验盒、机械臂、分光镜、高速CCD相机、PIV相机、直形导轨、同步器、操作平台、数据处理系统和激光器。通过使用PIV相机拍摄流场中示踪粒子的分布图像以及使用高速CCD相机拍摄纹影图像,由同步器调节两者间的隔帧工作模式,实现液‑液传质过程中速度场与密度场的同步测量。本发明实现了液‑液传质过程多物理场的同步测量,克服了传统非同步测量难以真实反映传质过程中多物理间实时耦合影响关系的弊端,可为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液‑液传质机理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一种储热型相变回路装置和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15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0596108.0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热型相变回路装置、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储热型相变回路装置包括机械泵、预热器、微通道热沉、储热型冷凝器、冷却器、储液罐和功耗器件。间歇式工作模式由瞬时高热载荷阶段和非热载荷阶段交替进行,冷却器在这两阶段持续工作。在瞬时高热载荷阶段,微通道热沉发生沸腾相变带走功耗器件的热量,储热型冷凝器中相变材料发生熔化相变;在非热载荷阶段,微通道热沉内流体发生单相流动,储热型冷凝器中相变材料发生凝固相变。储热型冷凝器耦合了双梯度结构冷凝表面和脉络鳍状多孔结构,实现了冷凝传热和固液相变传热的协同强化。通过控制方法,以自适应控制方法抑制内部扰动、补偿外部干扰,保证了相变回路精确控温。

    一种海洋温差能-潮流能联合供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1853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98485.5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海洋温差能‑潮流能联合供电系统,包括固定基座、输运水箱、输运轨道,海洋温差能发电模块和潮流能发电模块,固定基座沉置于海底作为平台,承载其他模块;输运水箱沿素数输运轨道下潜至固定基座后与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通过管道连接,温海水泵抽运箱内为海水向所述海洋温差能发电模块提供热量,冷海水泵抽运海底冷海水冷却所述海洋温差能发电模块的工质乏气,排出的冷海水余能用于补充潮流能模块;通过匹配所述潮流能发电模块和海洋温差能发电模块的发电时间,可以实现一种海洋温差能‑潮流能联合供电系统的持续电能输出。本发明可以实现了海洋温差能和潮流能的互补利用,为海底发电技术提出持续性供电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种相变热防护式航母挡焰板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4173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86547.0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热防护式航母挡焰板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主、副相变挡焰板、支撑杆、相变材料、连接管和海水辅助冷却板,主、副相变挡焰板由迎焰面的耐高温导热层、主腔体及背焰面的自适应活塞板组成,主腔体中填充相变材料,自适应活塞板可在主腔体内做活塞运动,支撑杆的长度和角度均可调整以便于与相变挡焰板背焰面固定,连接管联通主、副相变挡焰板内的主腔体,海水辅助冷却板布置在所述相变挡焰板正下方。本发明利用舰载机尾流和支撑杆相互作用自驱动相变材料维持高效接触熔化,并基于相变材料的分离式“熔化‑凝固共存”模式实现连续不间断工作,在提升传热极限的同时也突破了相变挡焰板间歇运行的技术瓶颈。

    一种相变储热片及自适应柔性散热片

    公开(公告)号:CN11520969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684412.6

    申请日:2022-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储热片及自适应柔性散热片,相变储热片包括薄膜外壳以及薄膜封装;薄膜封装固定在薄膜外壳的内部并在薄膜外壳的两侧留有变形空腔;在薄膜封装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在薄膜封装内设置有与薄膜封装上下边界固连的形状记忆单元;形状记忆单元用于在受热温度高于变态温度时收缩变形产生的弹性力将相变材料由中心向四周排挤,而在受热温度低于变态温度时膨胀恢复到原形并将冷却后的液态相变材料重新抽吸到中心。自适应柔性散热片则由上下层的石墨烯高分子复合膜以及中间的相变储热片一体化成型。本发明利用了相变材料热胀冷缩以及形状记忆纤维温变伸缩功能来实现高传热速率和恒定温度的接触熔化模式,使在高热流冲击作用下也能在维持热源恒定温度的同时实现了高热流传输的目的。

    一种防爆型LNG管壳式换热器
    7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2514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85643.9

    申请日:2023-0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爆型LNG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内层的换热空间及外层的缓冲空间。换热空间由封头与换热器内层壳体通过轴向连接构成,固定管板与浮动管板分别设置于换热器内层壳体两端,多根辐射状换热管组成两组换热管束,两端分别与固定管板与浮动管板连接。辐射状换热管可有效增强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并且径向及轴向子流道具有高弹性,可有效减缓LNG大温差低温运行工况下导致的大热应力的影响;浮动管板及换热管支撑机构的应用也增强了极端工况下运行的稳定性。缓冲空间由缓冲层外层壳体与换热器内层壳体构成,在缓冲空间内充注有高化学稳定性的气体,隔绝外部空气与换热器中LNG。本发明可为LNG冷能利用过程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一种储能型地源热泵系统
    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4709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31894.8

    申请日:2022-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型地源热泵系统,涉及地源热泵应用技术领域,解决了地源热泵的运行费用较高、能效较低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将堆积床储能技术与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结合利用,可以缓解太阳能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的问题,再将其与地源热泵技术耦合工作,提升了地源热泵的使用能效。该系统突破了原有的工作模式,使得多能耦合方式更加合理,可根据用户端能量需求的波动性调节能量供应,及时变更系统的工作模式,该系统降低了居民的建筑供能费用,为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了方法。

    一种地热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330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877119.1

    申请日:2022-07-2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地热利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储液罐通过第一机械泵连接地下采热模块;地下采热模块通过第二机械泵连接第一控制阀门,第一控制阀门分别连接相变储能模块以及第二控制阀门;第二控制阀门连接热利用模块;热利用模块通过第三机械泵连接第三控制阀门,第三控制阀门连接储液罐;相变储能模块通过第四机械泵连接第四控制阀门,第四控制阀门连接第三控制阀门;相变储能模块通过第五控制阀门连接第三控制阀门,以及通过第六控制阀门连接第二控制阀门。本发明具有废弃油井再利用且取热不取水的特点,降低地热能开采成本,能够根据用热负荷需求切换工作模式,实现地热能采集、相变储能和热能利用的高效结合。

    一种制膜机给料装置及制膜机

    公开(公告)号:CN11603897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13478.2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制膜机给料装置及制膜机,给料装置包括给料箱、配料组件、鼓风及加热组件和送料组件;给料箱分成混合烘干室和储料室两部分,配料组件包括储料罐、送料管、压力传感器、出料阀和出料阀电动执行器,出料阀电动执行器根据储料罐内原料压力的变化情况,通过控制开有出料口的出料阀在送料管内的上下移动实现对原料配比的精准控制,鼓风及加热组件包括筛网、送料管、电磁阀、热风机和隔板,通过热风机向混合烘干室鼓入热风,使得原料颗粒克服重力作用发生对流混合,不同原料之间经过多次翻转、位移而实现均匀混合,达到不同原料之间充分混合以及烘干的效果,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将储料室中储存的原料通过传送带传送到挤塑机原料入口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