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6423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98849.6

    申请日:2019-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压力锅,包括锅体、锅盖和雾化装置,所述锅盖盖设在所述锅体形成的内腔上,所述锅盖上设有蒸发腔,所述蒸发腔位于所述内腔的上方,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喷嘴设置在所述蒸发腔中,所述雾化喷嘴喷洒的水雾能够在所述蒸发腔中蒸发为水蒸气。所述雾化装置通过所述雾化喷嘴向所述蒸发腔中喷洒水雾,所述锅体内腔中的高温通过所述锅盖传递到所述蒸发腔中,所述蒸发腔中的水雾蒸发为水蒸气,进行相变过程,吸收大量热量,从而实现快速降温泄压过程。

    基于电暖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6039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15146.2

    申请日:2019-06-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电暖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系统,获取人体活动状态信号,人体活动状态信号表征人体在电暖器前的静坐或站立状态;根据人体活动状态信号和预设的人体活动状态与工作模式对应关系确定电暖器的工作模式;根据工作模式和预设的工作模式与运行参数对应关系控制电暖器的驱动装置根据运行参数驱动电暖器的电热膜片运行。基于人体的活动状态自动调节控制电热膜片的转动方式,实现取暖效果的智能控制,控制准确性高。

    一种立式电暖器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7373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344923.1

    申请日:2019-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式电暖器,其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的出风口(2),且所述出风口(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下部位置、以将所述壳体(1)内部的热气流通过所述出风口(2)向外吹出。通过本发明将立式电暖器的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下部位置,能够使得通过出风口吹出的热气流从电暖器的下部吹出,有效提高地面附近空气温度,解决“头热脚冷”问题,改善人员活动区域的热舒适性。

    取暖设备
    6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06093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60672.6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暖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电热膜片和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电热膜片的底部,所述风机的进风口朝上,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前,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出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通风孔。基于所述电热膜片的高辐射能力,所述取暖设备的前方辐射大量热量。而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电热膜片的底部,且风机的出风口朝前,在实现地毯式供暖的同时,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也将取暖设备前方辐射的大量热量向前推进,整体上提升所述取暖设备前方的人体感温效果。

    蓄热式电暖器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915894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324929.2

    申请日:2019-04-22

    Inventor: 张健 于博 骆玉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暖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电暖器,包括:本体,包括保温外壳和设于所述保温外壳内的蓄热体,所述保温外壳具有至少一放热端,所述蓄热体储存的热量从所述放热端散出;和至少一相变层,设于所述保温外壳的所述放热端,所述蓄热体储存的热量经所述相变层散出。通过增加相变层,可实现对蓄热体储存热量的等温释放,减缓电暖器的放热速率,提高放热舒适性,同时缩短下次加热时间,降低能耗。

    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942524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710743138.4

    申请日:2017-08-25

    Inventor: 翟振坤 廖敏 于博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该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和呈L型结构的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所述冷凝段的末端高于所述蒸发段的水平位置。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热管为L型结构蒸发段处于水平位置,避免热管内的冷媒在蒸发段受到重力的影响,提高蒸发端表面温度的均匀性,进而减小元器件之间的温差;热管的冷凝段的末端高于蒸发段的水平位置,因此位于冷凝段的冷媒由气态变成液态时在受自身重力影响,可以加速冷媒回流到蒸发段的速度,提高传热效率。与现有技术两个方案相比,从均匀性以及传热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