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22203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741362.0
申请日:2015-11-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4D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燃气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装置,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和热力站;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燃气轮机、燃烧室、汽轮机高中压缸、汽轮机低压缸、凝汽器和余热锅炉;在余热锅炉的内部设置有高压汽包、中压汽包和低压汽包;空气压缩机的出口与燃烧室的进口连接,燃烧室的出口与燃气轮机的进口连接,燃气轮机的出口与余热锅炉的进口连接;汽轮机高中压缸的高压进口、中压进口分别与高压汽包、中压汽包的出口连接;汽轮机低压缸的进口与低压汽包的出口连接,汽轮机低压缸的排气口与凝汽器的进口连接,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余热锅炉连接;汽轮机高中压缸的排气口与低压汽包的出口连接且两者的共同出口与热网回水加热系统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3743161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029503.1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5B3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液位自动稳定的蒸发装置,它包括传热管簇、蒸发器、冷剂泵和冷剂喷淋管;蒸发器顶部设置有冷剂水进口和冷剂蒸汽出口,蒸发器底部通过冷剂泵入口管连接冷剂泵入口端,其出口端连接冷剂喷淋管,冷剂喷淋管的喷淋嘴位于蒸发器内的传热管簇上方;传热管簇位于蒸发器内冷剂水液位上方,且其冷媒水进口和出口位于蒸发器腔壁上;其特征在于:蒸发器上方设置一冷剂水箱,冷剂水箱上部的空腔与蒸发器上部的空腔之间连接一均压管,冷剂水箱的底部出水端和上部进水端分别通过出水管和进水管与冷剂泵的入口端和出口端连接,出水管和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出水节流装置和进水节流装置。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吸收式装置和降膜式蒸发装置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53453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510009398.X
申请日:2015-01-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4D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集中供热装置及供热方法,它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和热力站,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通过热网回水加热系统与热力站连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包括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和蒸汽轮机;燃气轮机连接余热锅炉,余热锅炉连接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和蒸汽轮机;热力站包括热水型吸收式热泵和水水换热器;热网回水加热系统包括回收烟气余热的蒸汽型吸收式热泵和汽水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的蒸汽型吸收式热泵分别连接汽水换热器、直接接触式烟气冷凝换热器、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和热力站,汽水换热器分别连接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和热力站。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回收电厂余热的工业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08943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50373.1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25B1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7 , Y02B30/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含湿气流余热的喷淋式开式吸收式热泵系统,其包括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溶液-水换热器、喷淋装置和驱动热源;吸收器的侧面分别开设有烟气进、出口,喷淋装置设置在位于烟气进口上方的吸收器内部;吸收器底部的稀溶液出口与发生器的稀溶液进口连接,发生器的浓溶液出口依次与溶液-水换热器的溶液通道和喷淋装置连接;发生器的一侧与驱动热源连接,发生器的顶部具有蒸汽出口,冷凝器与发生器的蒸汽出口连接;溶液-水换热器的水通道和冷凝器的换热管分别连通冷水与热用户。本发明使高温含湿气流进入发生器内直接与喷淋装置喷射的雾化工质直接接触传热传质,因此换热系数较高,换热过程中可以有效回收含湿气流中的热量与水蒸气,因此不受气流露点影响,使含湿气流温度大幅度降低排出吸收器。
-
公开(公告)号:CN103776079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71808.9
申请日:2014-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调峰热电联产余热回收装置及其运行方法,该装置由电厂内部分及换热站部分组成:电厂内部分包括换热器、余热回收电热泵、蓄能电热泵、高/低温蓄水罐、热网加热器、阀门和循环水泵;换热站部分主要由高/低温蓄水罐、电热泵、换热器、阀门和循环水泵;其运行方法通过不同的阀门开关组合,使其分别运行在电负荷低谷、电负荷平峰及电负荷高峰时段,利用高温蓄水罐平衡系统供热量与热负荷之间的差异,利用低温蓄水罐稳定乏汽余热回收量,从而解决了传统“以热定电”运行模式造成的发电和供热互相耦合导致发电调峰能力受限的问题,使得热电联产机组可以参与电网负荷调节,不仅可提高电网调节能力以应对电力负荷峰谷差不断增大的局面,而且可以提高电网对风力发电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现象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2589034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052227.1
申请日:2012-03-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华清泰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两级发生-两级冷凝的喷射式换热机组。所述机组由喷射式热泵、水水换热器WEX、连接管路、循环水泵Pw、阀门等附件组成,喷射式热泵有两种结构:两级发生-两级冷凝-两级蒸发结构和两级发生-两级冷凝-单级蒸发结构,连接管路分为工质系统管路和水系统管路,其中水系统管路分为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借助于喷射式热泵技术,本发明通过一定的管路连接方式将各个单元部件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一次侧管路的供水热量进行梯级利用,大大降低一次侧管路的回水温度以增大一次侧管路的供回水温差,并大幅提高一次侧管路与二次侧管路的热水热量转移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242946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110110470.X
申请日:2011-04-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华清泰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涉及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烟气余热的集中供热系统,用于天然气烟气余热和水分回收。系统由烟道、吸收式热泵、喷淋装置、水质处理装置和循环水泵组成,烟气在烟道内自下而上流动,循环水经喷淋装置喷射形成雾化液滴与烟气直接接触换热,循环水流出烟道经过水质处理装置处理后被水泵送入吸收式热泵中的蒸发器,热网回水依次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和冷凝器,吸收了烟气热量的循环水与热网回水在吸收式热泵进行热交换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后送回热网。本发明采用烟气与水直接接触换热,在吸收式热泵中提取被烟气加热循环水的热量提升供热系统回水温度,提高了集中供热系统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还起到洁净烟气保护环境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242946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10470.X
申请日:2011-04-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华清泰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领域,涉及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烟气余热的集中供热系统,用于天然气烟气余热和水分回收。系统由烟道、吸收式热泵、喷淋装置、水质处理装置和循环水泵组成,烟气在烟道内自下而上流动,循环水经喷淋装置喷射形成雾化液滴与烟气直接接触换热,循环水流出烟道经过水质处理装置处理后被水泵送入吸收式热泵中的蒸发器,热网回水依次进入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和冷凝器,吸收了烟气热量的循环水与热网回水在吸收式热泵进行热交换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后送回热网。本发明采用烟气与水直接接触换热,在吸收式热泵中提取被烟气加热循环水的热量提升供热系统回水温度,提高了集中供热系统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还起到洁净烟气保护环境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520234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910081746.9
申请日:2009-04-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102 , Y02P80/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为发电装置的热泵型热电联供系统。该系统由燃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阳极引射器、重整器、空气预热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燃烧室、烟气型吸收式热泵装置、烟气冷凝换热器通过管路和阀门连接组成。该系统有效的结合了燃料电池与吸收式热泵装置,系统的发电效率高,可达45%以上,且有效地利用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800~1000℃左右的较高温度的排烟依次为重整器、空气预热器提供热量,烟气经过烟气冷凝换热器回收烟气的大量潜热作为烟气型吸收式热泵装置蒸发器侧的低温热源,可将排烟温度降低到30℃以下,回收了烟气潜热,提高了系统的综合效率,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022145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51226.2
申请日:2010-11-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一种乏汽余热回收机组,属于暖通空调领域。乏汽余热回收机组由吸收式热泵和凝汽器组成,输入的乏汽同时进入凝汽器和吸收式热泵的蒸发器中,热水依次流经凝汽器和吸收式热泵的吸收器和冷凝器被逐级加热,在凝汽器中,乏汽和热水之间换热,热水被加热,加热的热水流进在吸收式热泵中,以高温热源作为驱动能源吸收乏汽中的热量,乏汽放热冷凝成凝结水后流出机组,经回水管被冷凝水回收系统回收。本发明解决了电厂汽轮机或工业生产排放的低温乏汽余热回收问题,可产生出较高温度的热网供热热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