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9014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1810766076.3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功率控制系统的核电机组仿真模型,具体包括反应堆堆芯模块、冷却剂管道模块、蒸汽发生器模块、汽轮机模块、调速器模块、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一回路平均温度模块;冷却剂管道模块包括冷线温度单元、热线温度单元;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包括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系统模块、功率控制系统模块;该模型包括冷却剂平均温度控制系统模块、功率控制系统模块,能够实现核电机组反应堆功率的粗调和细调,以分别对应在G模式下运行的核电机组的功率补偿棒组控制系统和温度调节棒组控制系统,验证了G模式下运行的核电机组仿真模型具有一定的跟负荷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54322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811223308.7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20 , G06Q50/06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功率水平下压水堆核电机组甩负荷保护仿真方法,在通用的压水堆核电机组仿真模型下,加入调速器和汽轮机,再根据实际情况引入旁路蒸汽控制系统和汽门快速关闭系统两种保护装置,在此基础上对多个功率水平下运行的核电机组进行甩负荷仿真试验,作为实际中核电机组甩负荷试验的参考;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本发明所搭建的压水堆核电机组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同时验证了旁路蒸汽控制系统和汽门快速系统能够对有效降低甩负荷对机组的冲击,显著提高核电机组的甩负荷性能,有利于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并提出了机组甩负荷保护措施与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596208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579917.2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境条件的风储联合建模方法及系统,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组外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对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对风力发电机组周围的鸟类进行监测,并判断是否是大规模鸟类迁徙;对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与地面或海面之间的夹角进行实时监测;将所述风力发电机组外界环境、风力发电机组的参数、鸟类监测相关数据和实时监测叶片与地面或海面之间的夹角进行处理,并控制风机处于适宜工作温度、发电功率最大化、处于适宜的湿度环境、在风沙环境中正常运行以及控制紧急情况下的叶片状态。从而减少风机损坏而导致的风机维修更换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51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23759.4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及调峰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低负荷脱硝的烟气辅助加热系统及控制方法。烟气温度不满足脱硝装置最低烟气温度要求值时,通过开启热空气调节阀向烟气输送管补充热空气,使进入脱硝装置的烟气温度提升到要求值,实现机组并网前或低负荷功率工况下脱硝装置正常运行,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由于加热储能装置具有储能功能,其电源来自来机组发电机,加热储能装置的投运使机组出力大于未加装加热储能装置的运行工况,使机组更适合于电网低负荷时中长期深度调峰运行;在电网负荷提升时,机组可更快向外输送电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44147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10036.9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保持电网频率稳定性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提前预测模块;频率监测模块、分类输送模块、储能模块、电能并入模块。通过获取风力发电机数据以计算得到预计输出电流的频率;监测风电通道的电流频率,进行电流的分配导向输送;根据频率整合电流;将属于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流进行统一调频;存储经过统一调频的电流;将存储的电能并入电网;根据转速提前预测出该风力发电机输出的电流频率大小,可以做好调整的准备,缩短了调频的时间,将同一范围内频率的电流进行整合和调频,提高了调频的工作效率,针对性的对不同大小频率的电流进行调频,有效的降低了不同频率的电流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50278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011069079.5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文立斌
IPC: F01D15/10 , F01D21/00 , F01D25/12 , F01K11/02 , F01K13/00 , F01K13/02 , F01K17/02 , F22G1/00 , F24D1/06 , F24D1/08 , F24D19/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再热器冷热段协同抽汽的热电联产机组的控制方法,该热电联产机组包括第Ⅰ供热蒸汽联箱、第Ⅱ供热蒸汽联箱、锅炉再热器、高压缸、中压缸、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推力瓦润滑油系统、管道、测量装置以及阀门;观测数据采集与控制装置(57)使锅炉再热器冷段抽汽流量与锅炉再热器热段抽汽流量基本相近,同时观测轴向位移、第Ⅰ轴振、第Ⅱ轴振、第Ⅰ轴承瓦盖振动、第Ⅱ轴承瓦盖振动、推力瓦温、再热器管壁金属温度这些参数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值。该发明实现机组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与调节,达到的控温、减振的效果,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机组抽汽供热的灵活性,实现能源的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32460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428243.5
申请日:2021-04-2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CB功能火电机组的旁路容量测试方法,旁路容量测试的步骤包括:测量高压旁路减温水流量,计算得到高压旁路来汽流量Q4;测量低压旁路减温水流量,计算得到低压旁路来汽流量Q1;将所述高压旁路来汽流量Q4转化为额定工况参数下的高压旁路标准流量Q40;将所述低压旁路来汽流量Q1转化为额定工况参数下的低压旁路标准流量Q10。本发明利用易于获取且准确度高的减温水流量参数,通过计算反映与其接触的蒸汽流量,并将其转化为额定工况下的初参数蒸汽流量,在无需增加主蒸汽流量测点的前提下,实时准确地监测了FCB功能火电机组旁路的容量,提高机组FCB工况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4441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11187682.3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文立斌
IPC: F24D1/06 , F24D1/08 , F24D19/10 , F22G1/16 , F22G5/12 , F01D15/10 , F01K11/02 , F01K13/00 , F01K13/02 , F01K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联产机组低压汽源升压供热方法,该热电联产机组低压汽源升压供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机组运作前的准备工作;S102:机组开始运作;S103:排尽量管道积水;S104:启动小型汽轮机和压缩机;S105:调节热蒸汽输出量;S106:保持发电机组热力系统循环工质总量不变;S107:稳定蒸汽输出压力和温度;S108:暂停蒸汽输出;S109:供热系统退出运行。该方法能效解决汽轮机抽汽口通流蒸汽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在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下,灵活调节供热蒸汽压力与温度,使供热蒸汽参数达到热用户的需求,不再过渡依赖于通过提高发电机组电功率的方法来增加汽轮机蒸汽通流量以增强机组供汽能力,因而该发明也提高了发电机电功率大幅度调节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9880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14035.6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供热与发电及其控制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加热的汽轮发电机组抽汽供热系统。本发明可实时调节二次加热冷段抽汽管和二次加热热段抽汽管的抽汽流量来满足供热蒸汽流量需求,二次加热冷段抽汽管和二次加热热段抽汽管的不同抽汽量配比混合后温度相应变化,可满足不同温度等级的供热蒸汽;且结合汽液两相热交换器调节供热蒸汽的温度,扩大了供热蒸汽的温度范围。且汽液两相热交换器配置有汽液两相热交换器给水旁路管、汽液两相热交换器给水旁路阀,汽液两相流换热器出汽温度通过流经汽液两相流换热器的给水流量来调节控制;可以实现按需灵活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336404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02189.4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接入的多源电力系统的短期优化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通过接入光电、风电、火电、水电机组,并通过短期优化方法逐步执行多个指令和计算公式,实现对系统的光伏机组、风电机组出力、火电机组出力调节、水电机组出力调节等数学模型的建立。该系统及方法具有优良的调节性能,且具有安全性佳、可持续性强、应用性好等优点,能提高风电、光伏消纳能力和系统的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