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不同密码体制间实现跨链数据共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5194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66977.0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nventor: 李晓红 吕永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不同密码体制间实现跨链数据共享的方法,涉及区块链跨链技术领域。本发明与之前的PHR跨链共享方案相比,解决了现有保障PHR跨链共享方案安全性的方法不适用于存储与计算开销较小的医疗物联网设备,也未考虑数据共享时容易发生的内部攻击的问题;改进了代理重加密算法,实现了PHR密文可以在IBE和CLC密码体制间转换及解密,并基于此构建了PHR的跨链共享方案。解决了医疗物联网终端设备存储与计算资源受限的问题,实现了医疗数据在基于IBE和CLC密码体制间的共享的同时,还通过验证正确性、安全性和性能测试的方法提升方案的安全性。

    一种基于IPFS安全搜索的跨链数据共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5187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66976.6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nventor: 李晓红 吕永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PFS安全搜索的跨链数据共享方法,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本发明与之前的跨链数据共享方法相比,解决了如何解决区块链系统结构不相同的问题,建立起信任机制,实现跨链信息互通;实现安全数据搜索,使得搜索过程不发生敏感信息泄露;实现通过简单步骤实现数据细粒度高效共享的问题;搭建F‑SPRE算法,实现安全搜索的同时保证陷门不可区分性和密文不可伪造性,同时,无需进行繁琐的下载、解密和再加密的过程,且当查询操作增多时,可以实现数据细粒度高效共享。还在数据存储于IPFS的场景下,构造F‑CCDS方案。本申请实现完全异构跨链,能实现在系统结构、认证机制、密码体制等都不相同的区块链之间进行数据共享。

    基于多电极阵列体外培养神经元网络的图像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10138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1449802.1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电极阵列体外培养神经元网络的图像识别方法,设计了分区域多字母刺激范式,将正方形多电极阵列均分为四个子区域,每个区域施加一个不同字母轮廓映射的刺激位点,同时学习训练前使用随机点刺激方法抑制同步网络爆发。通过学习训练后,诱发神经元响应峰电位增多,网络放电率升高且爆发次数和参与爆发的电极数目增加,表明学习训练增强了网络神经元放电活动模式。此外,采用随机点刺激后降低了神经元网络同步爆发次数,学习后较传统学习方式测试四个字母响应增强且支持向量机分类正确率显著升高。基于多区域字母刺激学习训练范式揭示了体外培养神经元网络具有天生的熟悉度检测、学习和空间特异性识别能力。

    基于权限的Android恶意软件混合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66763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510282507.5

    申请日:2015-05-2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权限的Android恶意软件混合检测方法,步骤一、对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反编译,得到应用程序申请权限;步骤二、结合系统设定权限对应用程序申请权限进行权限检测;根据应用程序申请权限情况的不同,所有待检测应用被分为善意应用集、恶意应用集和可疑应用集;步骤三、动态获取针对可疑应用集中的应用程序行为进行动态检测,收集与敏感应用有关的接口调用,给出向量空间表示,并进行应用程序向量化;步骤四、经过安全性检测,获得符合安全性检测标准的“善意应用程序”的检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综合了欧氏距离和余弦相似性两种影响因素,得到的检测结果更加全面,准确性高。

    基于SDN与MIH技术的新型异构网络切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32787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0935985.5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nventor: 王旭阳 李晓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DN与MIH技术的新型异构网络切换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器(10)、SDN控制器(20)、OpenFlow交换机(30)以及移动节点(40),所述SDN控制器(20)包括彼此之间物理连接的北向接口上的MIHF扩展模块一(201)和Openflow控制器(202),所述Openflow交换机(30)包括彼此之间物理连接的Openflow通道(301)和数据通道(302,所述移动节点(40)中包括彼此之间物理连接的网络决策模块(401)和MIHF扩展模块二(402),所述网络决策模块(401)还进一步包括预过滤模块(4001)和D-VIKOR模块(4002)。本发明借助SDN的集中式决策与MIH的对异构网络的整合,可以为未来移动网络框架提供新的思路,进而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的网络决策机制,优化网络决策算法,可以产生叠加式的增益。

    基于漏洞攻击的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283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223759.4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nventor: 李晓红 刘高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漏洞攻击的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匹配关键事件和关键变量来识别攻击点;之后在攻击点的基础上,逆向查找攻击路径;最后依据攻击点和攻击路径的指导生成检测规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局限于检测某种特定攻击类型,能够实现针对协议中漏洞攻击进行安全性分析。

    安全交换协议模型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9283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10395404.X

    申请日:2015-07-07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安全交换协议模型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1)构建安全交换协议模型;2)构建安全属性模型;3)构建攻击者模型;4)状态约简以及模型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对安全交换协议以及其公平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行建模,可以验证协议的安全属性,通过引入适合于公平性和不可否认性验证的攻击者模型,提高了验证的效果,并且实现了状态约简,解决状态爆炸问题,最终实现模型检测系统,方便使用。

    基于形式化建模的软件安全需求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81606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510219729.2

    申请日:2015-04-30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形式化建模的软件安全需求获取方法,包括功能需求获取、安全环境分析、安全目的分析、安全要求导出以及最终生成系统安全需求文档,该文档至少包含系统资产、行为序列、缺陷、威胁、安全策略、安全假设、安全目的、安全需求等级、安全保证等级、安全功能组件和安全保证组件的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软件安全需求的自动获取,同时大大提高了安全需求获取的精确度;解决了自然语言描述的安全知识库存在模糊性和二义性,以及不能交由计算机处理的问题,为软件安全需求的自动导出奠定了基础;是典型的软件安全需求获取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软件系统,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基于漏洞攻击的自组织网络协议安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94109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13920.0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天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L63/20 H04L63/1416 H04L63/14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漏洞攻击的自组织网络协议安全分析方法,通过分析AODV路由协议,针对节点在该路由协议下组网和数据交换时的行为和状态,寻找漏洞和攻击点;同时进行数据包检测,最终分析出是否存在的攻击类型,其中包括伪造源地址攻击、伪造转发节点攻击、发送Error包攻击和篡改路由跳数攻击,共四种攻击类型。本发明能够分析出一般路由协议可能存在的漏洞;针对这些漏洞,确定检测方法,以便可以将存在的恶意节点的序号获取到;继而针对漏洞可能的攻击进行检测,在一次检测中,可针对不同的检测点进行排查;检测该自组织网络中是否存在恶意节点,并准确的找到恶意节点的序号。

    基于CSP#和LTL逻辑的多方合同签署协议公平性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40092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157935.0

    申请日:2014-04-18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SP#和LTL逻辑的多方合同签署协议公平性验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用CSP#语言对多方合同签署协议进行建模;步骤二、用线性时序逻辑(LTL)对协议的公平性进行形式化描述,具体包括状态约减和协议公平性描述;步骤三、实现PAT平台上的模型检测,给出公平性验证和可视化攻击路径。本发明只需在协议规则的基础上,输入协议CSP#模型和LTL公平性描述,即可实现公平性自动验证,操作简单,能够切实验证协议性质;并针对状态空间爆炸问题给出了状态约减规则,较好的完成了状态分支约减,同时减小了时空复杂度。并给出自动跟踪攻击路径来方便协议的改进和完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