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60954A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680051391.3

    申请日:2006-12-27

    Inventor: 大塚雅生

    Abstract: 一种空气调节机,具备:将室内的空气取入到室内机(1)的箱体内的吸入口(4);设置在箱体下部的吹出口(5);使吸入口(4)与吹出口(5)之间连通的送风路径(6);多级且多列地并排设置有制冷剂管,并沿着箱体内面弯曲,与吸入口(4)对置配置的室内热交换器(9);和在送风路径(6)内的室内热交换器(9)与吹出口(5)之间配置的横流式风扇(7);其中,送风路径(6)具有向前方下方引导空气、越向下游流路面积越扩大的前方引导部(6a),将比横流式风扇(7)靠向下游侧的送风路径(6)的上壁(6b)的长度与下壁(6c)的长度之和,设为横流式风扇(7)的直径的3.5倍以上。

    离子扩散装置
    6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1504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480025821.5

    申请日:2004-0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2317/04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扩散装置,通过抑制在离子产生装置附近产生的紊乱或偏流,提高离子产生效率和离子运送效率,来获得更高能力。因此,离子扩散装置构成为,具备:离子产生装置,从放电面产生离子;送风通道,运送从该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和吹出口,形成在该送风通道的末端并放出离子,在离子产生装置的上游侧的送风通道上设置对离子流动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

    空气调节机
    6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85179C

    公开(公告)日:2008-04-30

    申请号:CN03818866.X

    申请日:2003-07-31

    Abstract: 室内空气从设在室内机(1)的顶面和正面的吸入口(4a,4c)吸入,在与室内热交换器(9)进行热交换之后,空气从吹出口(5)的第一开口部(5a)送入室内。当到预定时间时,侧叶片(11a,11b)摆动以关闭第一开口部(5a),导风板(14)摆动以开启第二开口部(5b)。其结果为,在通过分支通道(13)循环之后,在气流通道(6)内循环的调节空气从第二开口部(5b)送出,然后被向上导引。当第一开口部(5a)开启时,通过预定的摆动操作,根据空气调节机的运转条件比如侧叶片(11a,11b)的方向而改变导风板(14)的方向。

    空气调节机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06445A

    公开(公告)日:2007-01-31

    申请号:CN200480040996.3

    申请日:2004-11-26

    Inventor: 大塚雅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11 F24F2001/0048 F24F2221/54

    Abstract: 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1),安装在壁面(W1)的上部,在室内机(1)的前面及下部分别设有吸入口(4)及吹出口(5)。在吹出口(5)中,设有可从前方水平方向到后方下方改变吹出方向的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在制热开始升温时,将调节空气向壁面(W1)朝斜下方送出。调节空气借助于附壁效果,沿着壁面(W1)下降,经过地面(F)流动循环,并在室内循环。在制热运转的稳定状态下,借助于风向可变部(113a、113b、113c),缩小气体流路,使风量下降,送出调节空气。

    离子扩散装置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49490A

    公开(公告)日:2006-10-18

    申请号:CN200480025821.5

    申请日:2004-0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2317/04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扩散装置,通过抑制在离子产生装置附近产生的紊乱或偏流,提高离子产生效率和离子运送效率,来获得更高能力。因此,离子扩散装置构成为,具备:离子产生装置,从放电面产生离子;送风通道,运送从该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和吹出口,形成在该送风通道的末端并放出离子,在离子产生装置的上游侧的送风通道上设置对离子流动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

    远心风扇、成型用模具及流体输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94654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780089424.1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远心风扇(10),包含前侧叶片体(21A)与后侧叶片体(21B)。将自前侧叶片体(21A)的负压面上的任意部位至后侧叶片体(21B)的正压面之最短距离定义为翼间距离,将前侧叶片体(21A)的最大厚度部分中的负压面上的位置定义为最大厚度位置(P2),将最大厚度位置(P2)与前缘部(26)之间的范围定义为内径侧负压面(24A),将最大厚度位置(P2)与后缘部(27)之间的范围定义为外径侧负压面(24B),将前侧叶片体(21A)的负压面中的自前缘部至后缘部之长度定义为负压面长度。内径侧负压面中的翼间距离较最大厚度位置上的翼间距离长。外径侧负压面之中、最大厚度位置与自最大厚度位置离开负压面长度的一半以上长度的位置之间的范围中的翼间距离大致为一定。能抑制流体自叶片体剥离,且提高性能及减少噪音。

    螺旋桨式风扇及流体输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477495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780014174.5

    申请日:2017-01-26

    Abstract: 本发明的螺旋桨式风扇中,以通过前缘部及后缘部的任意半径的圆弧来规定翼部的截面形状(S11),规定连结截面形状中的前缘部和后缘部的翼弦线(BC11),规定与翼弦线平行的基准线(BL11)。在翼部的截面形状的负压面侧,形成具有在中心轴的方向上弯曲成凸状的表面形状的凸面部(NC11)、以及位于凸面部与前缘部之间且具有在中心轴的方向上弯曲成凹状的表面形状的凹面部(NV11),凸面部(NC11)具有顶部(NC11c),所述顶部为在翼弦线的方向上随着从前缘部侧朝向后缘部侧而从基准线至凸面部的距离从渐增反转成渐减的部分。顶部形成于从前缘部至顶部的翼弦线的方向上的距离(NC11x)成为翼弦线的全长(LL11)的1/3以下的位置。

    棉被干燥机及吹出单元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7592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780089202.X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吹出单元(30)设置在棉被干燥机,吹出热风,包括:筒状柄部(40),具有筒状的形状;以及盖部(50),以在从筒状柄部(40)的前端开口分离的位置覆盖前端开口的方式设置,与筒状柄部(40)一起作为整体呈大致伞状的形状;在盖部(50)及筒状柄部(40)插入了铺被(90)与盖被(92)之间的状态下,藉由盖部(50)及筒状柄部(40)支撑盖被(92),从筒状柄部(40)的前端开口吹出的热风接触到盖部(50)的内表面而转向,藉由盖部(50)及筒状柄部(40)而朝向为铺被(90)与盖被(92)之间、形成在盖部(50)的周围的位置的空间(S)吹出。在盖被与铺被之间可形成具有充分的大小的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