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刚性基层强度和板体性无损检测与质量评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45456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70300.6

    申请日:2019-06-27

    Inventor: 王龙 王成

    Abstract: 一种半刚性基层强度和板体性无损检测与质量评价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对不同龄期试验路PFWD变形模量检测,并对同步养生试件进行强度试验,建立半刚性模量Evd与强度关系方程,对最短龄期内取出“致密完整”的芯样进行强度试验,提出能取出“致密完整”芯样的临界强度,把临界强度和设计强度带入关系方程,确定出基于变形模量的半刚性基层现场强度检测和板体性检测的标准。在规定龄期内对养生完毕的半刚性基层进行变形模量检测,建立模型,采用不同的变形模量标准,对Evd的曲面进行切割,并投影出Evd等值线,计算合格区域的面积与全部区域面积,根据定义,计算出强度或板体性合格率指标t,根据提出的评价原则对该路段进行养生质量和整体性评价分级。

    多飞行器同时协同拦截飞行器数量及空间位置散布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544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0970984.4

    申请日:2018-08-22

    Abstract: 多飞行器同时协同拦截飞行器数量及空间位置散布的设计方法,属于飞行器制导控制领域。目前多飞行器同时协同拦截的设计方法大多未考虑飞行器的空间位置散布设计,难以应用于目标运动信息探测不准下的拦截问题。根据目标运动信息误差及加速度预报的误差特性,计算中末交班时目标预测命中区域视线坐标系的投影;建立同时协同拦截问题的数学模型;基于区域覆盖优化方法,求解飞行器的零控终端位置和相应的中末交班成功概率;求解所需飞行器的最少数量。本发明给出了目标运动信息探测不准下的同时协同拦截设计框架,将飞行器数量及空间位置散布的设计问题转化为区域覆盖优化的求解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还可应用于带有假目标的协同拦截设计。

    半刚性基层养生质量智能监控与预警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8279040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139293.X

    申请日:2018-0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刚性基层养生质量智能监控与预警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温湿传感器、单片机、LED显示屏、太阳能电池、信号发射器和铝制标示牌六部分,其中:所述温湿传感器的端口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LED显示屏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太阳能电池分别与单片机和LED显示屏相连;所述信号发射器通过GSM模块与单片机相连;所述铝制标示牌由铝制框架和铝制薄板组成,单片机、LED显示屏和信号发射器安装在铝制薄板上,太阳能电池铰接在铝制框架的上缘。本发明可以实时监控、存储和显示半刚性基层养生时间、温度和湿度状况,而且制作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总体成本在1万元以内,操作便利。

    用于调节电极与原位电化学质谱进样口距离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67413B8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610351354.X

    申请日:2016-05-25

    Abstract: 用于调节电极与原位电化学质谱进样口距离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一种控制工作电极与采样窗口构件距离的装置。为了解决现有调节工作电极与采样窗口构件的距离的方法误差大的问题。装置包括:粗动调节机构下方的顶端与微动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微动调节机构的下部顶端与工作电极固定连接,串联的粗动调节机构和微动调节机构的双控制调节方式调控工作电极上下移动。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过粗动调节机构调动距离,先使工作电极与质谱进样口之间距离控制在测微螺杆精度10微米之内;步骤二:驱动压电陶瓷管,使工作电极与质谱进样口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微米级别。通过上述双控制调节方式,可以将调控距离误差控制在微动调节机构的误差范围之内。

    用于调节电极与原位电化学质谱进样口距离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67413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0351354.X

    申请日:2016-05-25

    Abstract: 用于调节电极与原位电化学质谱进样口距离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一种控制工作电极与采样窗口构件距离的装置。为了解决现有调节工作电极与采样窗口构件的距离的方法误差大的问题。装置包括:粗动调节机构下方的顶端与微动调节机构固定连接,微动调节机构的下部顶端与工作电极固定连接,串联的粗动调节机构和微动调节机构的双控制调节方式调控工作电极上下移动。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过粗动调节机构调动距离,先使工作电极与质谱进样口之间距离控制在测微螺杆精度10微米之内;步骤二:驱动压电陶瓷管,使工作电极与质谱进样口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微米级别。通过上述双控制调节方式,可以将调控距离误差控制在微动调节机构的误差范围之内。

    一种硅烷化合物修饰SiO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852050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510296490.9

    申请日:2015-06-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烷化合物修饰SiO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材料以SiO为基底,在其上修饰一层硅烷化合物,制备方法为:一、将硅烷化合物水解,使与硅原子相连的偶联剂的化学键发生水解,生成低聚合度的硅氧烷,同时将SiO粉末于水‑乙醇混合液中进行超声处理;二、水解后的硅烷化合物与SiO混合,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回流升温反应;三、将所述混合溶液进行离心、真空干燥。上述具有硅烷化物修饰层的SiO负极材料可与石墨混合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在材料表面修饰一层有机硅化合物,解决由于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粉化导致的容量衰减快的问题。所采取的工艺路线方便、简单可,易于操作,而且所需材料成本较低,利于工厂大规模生产。

    一种增强锂离子电池集流体与活性物质粘结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36912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631147.5

    申请日:2015-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28 H01M4/6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锂离子电池集流体与活性物质粘结力的方法,其步骤如下:一、对集流体表面进行等离子清洗,清洗过程中通入空气或者惰性气体;二、待集流体表面清洗完毕之后,向等离子处理腔体内通入碳源。本发明以含碳元素气体作为碳源,真空状态下,调节等离子沉积的射频功率和工作时间,利用等离子辉光放电原理,等离子轰击含碳元素气体,碳原子脱离原分子结构,变为等离子体,在集流体表面沉积一层碳层。等离子沉积碳层致密而均匀,与集流体金属表面原子级接触;该碳层与活性物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配合粘结剂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力。该工艺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适合规模化生产。

    一种具有硅烷偶联剂和导电聚合物双层包覆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96834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63578.6

    申请日:2014-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86 H01M4/62 H01M4/624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硅烷偶联剂和导电聚合物双层包覆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硅基负极材料以单质硅为基底,在基底外包覆有硅烷偶联剂修饰层,硅烷偶联剂修饰层外包覆有质子酸掺杂态导电聚苯胺,制备方法为:(1)将硅烷偶联剂与硅粉进行超声共混,在一定温度下回流,对硅粉进行修饰;(2)将苯胺单体与修饰后的硅粉在酸性溶液体系中超声共混,然后进行原位聚合,得到包覆有导电聚合物的硅基复合材料;(3)将所述混合溶液洗涤、抽滤、真空干燥,得到具有硅烷偶联剂和导电聚合物双层包覆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其掺杂在石墨中可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发明简单易行,制造成本低,重现性好,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996821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63594.5

    申请日:2014-06-14

    Abstract: 一种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电化学领域。针对Si负极在嵌脱锂过程中体积变化的缺陷,及电极循环性能问题,所述负极薄膜可表示为Si-M,其中M包含Ti、Cu、Ni、Sn中的至少一种,Si含量在50-95wt%之间。其制备方法为:溅射用靶材使用单质Si靶和M靶、Si-M复合靶、Si-M合金靶或Si-M镶嵌靶;在溅射气氛下,对靶材进行溅射,在基底上形成一层Si-M薄膜负极材料。本发明所得到的负极薄膜材料不含粘结剂,膜层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比表面积/厚度较大,且M元素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缓解Si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所引起的容量衰减,并提供了电子传输通道,从而可以提高Si基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一种基于线性调频信号激励的超声回波信号实时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08809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410089782.0

    申请日:2014-03-12

    Abstract: 一种基于线性调频信号激励的超声回波信号实时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涉及焊接结构质量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线性调频信号激励的超声回波信号的脉冲压缩处理在PC机上进行,导致处理装置体积大、不便于携带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超声波探头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由前置放大单元将信号放大,再经过信号采集单元一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同时信号采集单元二将采集激励信号,并转换成数字信号,转换后的超声波信号和激励信号传送给信号实时处理单元,经由信号实时处理单元做脉冲压缩处理,将处理结果发至外部通信接口。它可用于由线性调频信号激励的超声检测设备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