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22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57379.0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IPC: C09K3/00 , G21F1/02 , G21F1/10 , G21F1/08 , H01L23/5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xene/CNT/金属氧化物气凝胶封装加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子器件抗辐射封装加固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电子器件抗辐射封装加固材料存在的屏蔽性能有限的问题。本发明采用MXene为基体,碳纳米管为结构增强体作为构建气凝胶基体材料,在其多孔结构和大表面积上修饰辐射屏蔽功能材料,采用PVA作为交联剂,以提升气凝胶的机械性能,最后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多功能且性能可调的MXene/CNT/金属氧化物气凝胶封装材料。相比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气凝胶骨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功能颗粒的负载量,实现性能的提升,进而实现轻质高效抗辐射封装加固材料的设计与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95921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57382.2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端环境下具有高吸附容量的分子焊接沸石涂层的可控制备方法,属于特种功能涂层领域。本发明要解决沸石吸附涂层在极端环境下吸附容量低,与基底结合力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步骤一、将沸石加入没食子酸溶液中,加热搅拌反应,洗涤后过滤,得到改性沸石分子筛粉末;步骤二、将改性沸石分子筛粉末以及硅溶胶混合配置形成喷涂浆料;步骤三、将步骤二获得的浆料涂在基体表面固化,即在基体表面得到所述涂层。本发明采用分子焊接策略,实现对沸石孔道结构和两相界面的精准调控,打破分子吸附热控涂层中吸附性能与结合力间此消彼长的限制。可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污水处理、航空航天、污染防护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59211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57381.8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O2@ZnO白色防尘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空间特种功能材料领域。本发明实现月尘污染下热控涂层的的性能稳定。本发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氧化锌表面引入SiO2微粒以构筑微观级别的粗糙表面结构,并在氧化锌与硅溶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低表面能改性剂,混合均匀,干燥后,获得多尺度疏水的SiO2@ZnO粒子。将SiO2@ZnO粉体材料投入提前制备好的硅溶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制成白色浆料,最后通过刮涂技术将浆料覆盖在合金基板上,固化后,形成SiO2@ZnO白色防尘涂层。本发明应用于深空探索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46004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684821.5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IPC: C09D133/00 , C09D5/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D改性耐紫外辐照有机白色热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热控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颜料表面ALD沉积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紫外吸收剂。随后,ALD改性的颜料与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热控涂层常用粘结剂混匀,涂覆后固化,制备ALD改性耐紫外辐照有机热控涂层。本发明制备的ALD改性耐紫外辐照有机热控涂层经过5000ESH紫外辐照后,涂层的太阳吸收率仅退化Δαs=0.05,而较未改性的涂层(Δαs=0.10)有大大提升,从而避免有机粘结剂的紫外降解产生色心,从而提升了有机热控涂层的耐紫外辐照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6817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84797.5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IPC: C23C16/40 , C09D5/33 , C09D4/02 , C09D7/61 , C09D5/24 , C09D7/62 , C09D183/04 , C09D1/04 , C09C1/00 , C09C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ZO改性的二氧化锆防静电颜料和低太阳吸收率防静电热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热控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航天器用涂料型热控涂层空间环境带电粒子辐照稳定性等问题。本发明的涂层由双层结构组成;底漆为高反射型二氧化锆基热控涂层,面漆为防静电AZO改性二氧化锆基热控涂层。本发明的热控涂层外观为白色,涂层厚度为100‑200μm、太阳吸收率为0.06‑0.15,半球发射率为0.88‑0.92、总质损TML
-
公开(公告)号:CN11846004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84821.5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IPC: C09D133/00 , C09D5/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D改性耐紫外辐照有机白色热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热控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颜料表面ALD沉积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紫外吸收剂。随后,ALD改性的颜料与有机硅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热控涂层常用粘结剂混匀,涂覆后固化,制备ALD改性耐紫外辐照有机热控涂层。本发明制备的ALD改性耐紫外辐照有机热控涂层经过5000ESH紫外辐照后,涂层的太阳吸收率仅退化Δαs=0.05,而较未改性的涂层(Δαs=0.10)有大大提升,从而避免有机粘结剂的紫外降解产生色心,从而提升了有机热控涂层的耐紫外辐照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86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1387993.8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液流电池固体储能材料中的应用,属于液流电池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固体储能材料单位比容量低而导致其对液流电池容量提升有限的问题。本发明将FeF3与有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作为液流电池的正极电解液内固体储能材料,得到的固体储能材料的理论质量比容量可以达到790mAh/g以上,且FeF3与有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在反应过程中配体不发生变化,只发生铁离子的变价,保证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优异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提高电解液的体积容量,相比于现有液流电池,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电池容量突破,从而得到性能优异、长期运行稳定的中性水系液流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7737432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11746689.8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同时从固相和液相锂资源中提取/回收锂的方法,属于锂提取技术领域。本发明能从固相和液相锂资源中同时高效提锂,加速锂提取的进程,同时还可提供电能。本发明放电过程中,中心室充满液相锂,利用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提取其中的Li+到电解液中;待放电完成后,更换中心室溶液为锂回收液,同时将固相锂添加到正极储液罐中,对系统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将液相锂中提取的Li+释放到中心室的锂回收溶液中富集起来,然后通过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将固相锂中的Li+萃取到电解液中,即刻将其释放到锂回收液中富集起来;待充电结束后,通过沉淀或干燥获得锂。本发明整个过程不涉及消耗大量化学品,也未产生任何废旧物,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回收效益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374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46689.8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同时从固相和液相锂资源中提取/回收锂的方法,属于锂提取技术领域。本发明能从固相和液相锂资源中同时高效提锂,加速锂提取的进程,同时还可提供电能。本发明放电过程中,中心室充满液相锂,利用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提取其中的Li+到电解液中;待放电完成后,更换中心室溶液为锂回收液,同时将固相锂添加到正极储液罐中,对系统进行充电。充电过程中,将液相锂中提取的Li+释放到中心室的锂回收溶液中富集起来,然后通过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将固相锂中的Li+萃取到电解液中,即刻将其释放到锂回收液中富集起来;待充电结束后,通过沉淀或干燥获得锂。本发明整个过程不涉及消耗大量化学品,也未产生任何废旧物,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回收效益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58631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87993.8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液流电池固体储能材料中的应用,属于液流电池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固体储能材料单位比容量低而导致其对液流电池容量提升有限的问题。本发明将FeF3与有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作为液流电池的正极电解液内固体储能材料,得到的固体储能材料的理论质量比容量可以达到790mAh/g以上,且FeF3与有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在反应过程中配体不发生变化,只发生铁离子的变价,保证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优异稳定性的情况下大大提高电解液的体积容量,相比于现有液流电池,能够以较低成本实现电池容量突破,从而得到性能优异、长期运行稳定的中性水系液流电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