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叶与螺旋藻复合脆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17027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611010748.5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红薯叶与螺旋藻复合脆片的制备方法,包括螺旋藻蛋白匀浆制备;蛋黄不饱和植物油乳化液制备;鱼皮明胶溶液制备;红薯叶杀青;脆片加工等步骤。本发明采用禽蛋的蛋清蛋白与螺旋藻混合软化分解螺旋藻细胞膜,使螺旋藻细胞内营养物释放出来,便于消化吸收。同时获得的功能性杂多糖,具有强化老年人、孩童免疫系统活力的作用。本发明以红薯叶中的黄酮作为抗氧化剂,抵消单细胞蛋白源螺旋藻中核酸含量偏高的缺点;以蛋黄和不饱和油脂混合乳化,夹在红薯叶之间,防止营养物质外流和氧化损失;采用鱼皮明胶强化螺旋藻蛋白的成膜作用涂于脆片外层起到赋型和隔氧保护效果。低于100℃真空干燥,避免氧气以及过度热加工对脆片功能性成分的破坏。

    一种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49575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410077131.X

    申请日:2014-03-0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方法,按以下步骤:(1)将微生物提油后残渣与溶菌酶以20~200∶1的质量比混匀,40~60℃、初始pH 5.0~7.0、搅拌转速50~200转/分钟、2~5小时反应,再105℃处理10~30分钟;(2)将水与上述酶解液按5~2:1的质量比,并加入5~150mg/L的硫酸镁,100~200mg/L的氯化铁和5~50mg/L的磷酸二氢钠,经115~121℃,15~30分钟灭菌;(3)将螺旋藻和酵母接种于步骤(2)中培养液,pH 6.0~8.0、通气量0.1~5.0vvm,采用基于温度调控策略的两阶段培养法,前后两阶段培养时间分别为48~108小时和24~36小时;(4)收集步骤(3)中微生物生物质,用水冲洗,冷冻干燥机干燥,即得到单细胞蛋白产品。本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细胞蛋白质量。

    一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无焦油气化炉灶

    公开(公告)号:CN104566507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717506.4

    申请日:2014-12-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无焦油高效气化炉灶,由空气‑燃气混合器和气化炉两部分构成。空气‑燃气混合器包括灶头、水箱、燃气导入器、燃气导气孔等;气化炉包括独立炉芯、白云石、不锈钢丝网等;空气‑燃气混合器的锥形集气筒与气化炉的燃气出口对接,空气‑燃气混合器还通过水封槽和风机的上行的输气管与气化炉紧密连接。本发明中的裂解气焦油分离与焦油的二次催化气化装置,改变了同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烟味重,以及管道系统容易被焦油堵塞,产出的焦油难以处理的老大难问题。

    一种利用提油后藻渣生产生物乙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10394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10685311.1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6

    Abstract: 一种利用提油后藻渣生产生物乙醇的方法,将藻渣制成藻浆,加入纤维素酶,混合均匀,调节pH6.0,置于45~60℃水浴中3~6小时,酶解过程加搅拌,反应结束后经离心得到上清液即为藻渣酶解液;水与藻渣酶解液之比为9~3:1,并加入硝酸钠或氯化铵、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钠;121℃,20分钟灭菌后,接入酵母菌发酵,温度30~40℃、初始pH5.0~7.0、100~500转/分钟搅拌,发酵48~72小时;以变速流加方式流加灭菌后的酶解液,收集乙醇气体。本发明发酵过程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乙醇产率高,无环境污染,可规模化,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是一种满足工业化需求、实用性很强的新方法。

    一种磷酸氢镁辅助生物脱氨的沼液预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36668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408998.3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磷酸氢镁辅助生物脱氨的沼液预处理方法,包括(1)在遮光防雨的建筑下设敞口倒圆锥形大罐,罐底设沉淀物分离器;(2)关闭分离器,把沼液导入大罐,搅拌,按初始氨氮含量和预留氨氮含量之差,添加对应当量磷酸氢镁粉末,调pH=9.5,反应12~36h,之后,开启分离器,慢速搅拌30~60min,使沉淀物进入底部;开启大罐排液口,把处理后的沼液送入微藻培养系统;(3)开启分离器排渣口,把混合物送入一个带有多个平缓阶面的缓坡面,磷酸铵镁结晶体留在上坡面、有机絮凝物留在下坡面,残液收集在坡底的沉淀池内,分别收集与利用。本发明可以通过建设多个反应罐,轮换操作,实现半连续式的运行。建设与运行成本适中,处理能力突出,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可旋转挂膜式微藻光合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456063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03042.5

    申请日:2015-01-0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5/04 C12M27/02 C12M41/42

    Abstract: 一种可旋转挂膜式微藻光合反应器,其特征是由藻液搅拌系统、藻液回流系统、反应器主体光照挂膜系统和反应器旋转控制系统组成;藻种和培养基首先在藻液搅拌系统中混合均匀后,通过泵送入到藻液回流系统,在水位差作用下流经反应器主体光照挂膜系统,最终回流到藻液搅拌系统实现循环,反应器旋转控制系统控制反应器主体光照挂膜系统匀速旋转。本发明的大大提高了微藻光合反应器的比表面积;可以充分利用垂直的空间,大大减少占地面积;提高了光照的均匀性,强化气体交换。培养液在膜上的流动设计,大大节约了能量、物质交换所需的能耗。且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可并联微藻光合反应器的个数来扩大生产规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