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4743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45167.6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配电网阻塞调度方法,应用于多能系统的中央控制器,包括获取多能系统的系统信息、负荷需求以及能源市场信息;在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信息、负荷需求与能源市场信息进行目标优化确定多能系统的设备出力与交互功率信息,并将交互功率信息上报至配电网调度中心;接收配电网调度中心基于交互功率信息以及配电网下各节点的节点信息进行安全校核且判断存在配电网阻塞时发送的安全约束信息,并根据安全约束信息进行目标优化得到相应的设备出力。该方法能够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的同时有效解决配电网反向阻塞问题。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配电网调度中心的配电网阻塞调度方法、中央控制器以及配电网调度中心,均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6288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39548.9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垂控制逆变器的故障电流确定方法,包括预先建立在不对称故障类型下的包括下垂控制逆变器的并网系统等效模型,然后基于该并网系统等效模型得到不对称故障类型下的下垂控制逆变器的故障电流全电流关系式,在后续进行故障电流计算时,结合故障电流全电流关系式并采用故障电流迭代算法,从而可以消除功率与电压之间的强耦合性,得到全尺度时间的故障电流全电流,通过该种方式便可得到下垂控制逆变器在不对称故障类型下的任意时刻的故障电流的特性(包括暂态特性),为下垂控制逆变器的故障穿越策略提供了指导,也为含下垂控制逆变器的微电网继电保护整定提供了指导,提高了并网系统中下垂控制逆变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78408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80605.3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运行联合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构建与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运行相关的两阶段随机优化模型;所述两阶段随机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包含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所述两阶段随机优化模型的第一阶段问题为包含建设决策变量的投资计划问题,第二阶段问题为包含不确定性和运行变量的操作策略问题;所述两阶段随机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电池储能系统和热能储存模型、综合能源系统模型以及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不确定性模型;利用所述两阶段随机优化模型,确定出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运行联合优化结果。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和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可靠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1950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98647.2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级综合能源系统及其关键设备稳态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预先建立CHP机组稳态模型、可再生能源机组稳态模型及制冷机组稳态模型;根据冷负荷需求数据、制冷机组稳态模型,计算制冷机组所需的蒸汽量,将所需蒸汽量发送给CHP机组;根据可再生能源机组稳态模型计算可再生能源机组的生活热水供应量,并根据生活热水需求数据、可再生能源机组的生活热水供应量,计算CHP机组所需提供的生活热水供应量;根据CHP机组所需提供的供热量、CHP机组稳态模型、电负荷需求数据,计算外部电网的供电量。本申请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对能量的阶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和供能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184666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510515849.7
申请日:2015-08-20
Applicant: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计量用电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处理器模块,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器模块的通信模块、双路双向计量模块和负荷控制模块;通信模块接收电力系统的电价数据以及需求响应信号,并发送给处理器模块;双路双向计量模块实时计量双路双向的用户电能数据,并发送给处理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处理电价数据和用户电能数据获得费用数据信息,并通过通信模块将费用数据信息转发给电力系统;还基于需求响应信号向负荷控制模块发送负荷控制信号;负荷控制模块接收负荷控制信号,并根据负荷控制信号控制负荷开关的断开与闭合。实现了接入分布式电源家庭的综合用电管理,最大化了用电户的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54668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48936.5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虚拟同步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在通过将虚拟同步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与保护值进行比较判断出电网处于非对称故障状态之后,将虚拟同步逆变器由当前的虚拟同步逆变控制模式切换为滞环比较控制模式,滞环比较控制模式是利用滞环比较器的输出对虚拟同步逆变器的暂态冲击电流进行控制。因此,采用本方案,由于滞环控制模式其本身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其可以同步虚拟同步逆变器的故障响应速度,快速的对虚拟同步逆变器产生的暂态冲击电流进行控制,并将其控制在于参考电流的正常范围内。达到了快速抑制虚拟同步逆变器产生的暂态冲击电流的目的。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虚拟同步逆变器的控制装置及设备,效果如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378799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457735.1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三相四线制的逆变器的过流保护方法,应用于三相四线制逆变器,三相四线制逆变器外接LCL滤波器以通过LCL滤波器并入电网,只需通过电网发生的故障类型计算一相电流的电流幅值作为最大电流幅值,计算量较小,对三相四线制逆变器进行过流保护时,响应时间也较短。及时的对三相四线制逆变器进行了过流保护,避免了三相四线制逆变器被烧坏。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三相四线制的逆变器的过流保护装置及设备,效果如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214593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218914.X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配电网供电能力多目标评价方法,包括:1)建立主动配电网考虑源网荷控制的约束条件,利用蒙特卡洛采样生成主动配电网中风机和光伏的出力,基于分布式电源出力、网络拓扑、负荷响应的约束条件生成对应的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协调方案,根据风机、光伏出力以及对应的负荷水平和主动配电网网架结构进行潮流计算,针对潮流计算结果基于机会约束判断是否满足概率约束条件中的置信度;2)若满足,计算出主动配电网供电能力和源网荷控制成本,不满足,给两个目标函数值重新赋值执行步骤3);3)利用改进的交叉算子以及精英选择策略对主动配电网供电能力和源网荷控制成本两个目标值进行判断和更新,基于非支配排序获取Pareto解集;4)对上述Pareto解集进行筛选,选出折衷最优解,输出主动配电网多目标优化的评价结果和源网荷调整方案源网荷调整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919366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88665.4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通用能量母线的综合能源系统时序能量流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了系统中能量类型、设备类型、拓扑约束,以及可再生能源、负荷、储能设备的时序模型,通过建立矩阵式的综合能源系统时序能量流平衡方程,包括母线能量平衡方程、转换环节方程以及分配系数方程,实现对全综合能源系统时序能量流的计算求解,为后续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运行分析、调控策略制定等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896093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12345.5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30/0283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古诺博弈的综合能源系统互动模拟方法和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通过古诺博弈,客观描述综合能源系统内运营商与用户的决策行为和过程,通过完全信息下的古诺互动模拟和不完全信息下的古诺互动模拟,能够真实反映工程实际可能出现的情况,所得到的互动结果更加贴近实际,解决了现有的综合能源系统互动机制制定过程中缺乏详细数学模型的机制,往往以人为主观因素来决定,所模拟的结果不能反应综合能源系统内用户的真实决策过程和行为,导致互动机制在现场执行时,导致互动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