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管单元组合式内插件硬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07326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210077128.9

    申请日:2012-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单元组合式内插件硬连接装置,主要包括中心转轴、连接卡扣、限位球头、铆钉,连接卡扣开有三个径向矩形通孔,连接卡扣开有内径略大于中心转轴外径的通孔;限位球头开有内径略大于中心转轴外径的限位球头通孔,在与此限位球头通孔垂直方向上一侧开有螺纹孔,采用螺钉将限位球头固定在中心转轴上,安装时由连接卡扣和限位球头将两段硬连接中心转轴连接在一起;本发明采用硬连接进行安装的转子可以很好地悬浮于换热管中,避免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由于中心转轴的摆动而产生转子刮擦管壁的现象,限位球头为球形,也可减小增加的水阻,可利用连接卡扣和限位球头对两段硬连接进行快速拆装,提高现场内插件安装效率。

    换热管内低驱动力自清洁与强化传热转子

    公开(公告)号:CN102128559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010033800.5

    申请日:2010-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别适用于管程为粘性流体强化换热的换热管内低驱动力自清洁与强化传热转子。它是由空心圆柱和叶片组成,每个叶片呈螺旋状结构,叶片外表面的根部与空心圆柱边缘相切,当流体从换热管轴向进入时,流体垂直于叶片径向的作用力使转子绕轴旋转。本发明中由于叶片的根部与空心圆柱的边缘相切,使流体作用在叶片上的作用面积增加。空心圆柱的半径越大,效果越明显。因此转子所受的旋转驱动力增加,更有利于在换热管中介质粘性较大或者流体动能不大时做强化传热使用。转子根部的外表面与空心圆柱的边缘相切呈一光滑曲面,使叶片的外表面不易结垢,这样有利于延长整个装置的使用周期,减少清洗频率。

    换热管内多轴低转速螺旋转子

    公开(公告)号:CN103225980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58623.7

    申请日:2013-0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管内多轴低转速螺旋转子,主要由空心轴、扰流轴和螺旋叶片构成,螺旋叶片位于空心轴表面,螺旋叶片外径小于换热管内径,螺旋叶片表面光滑,螺旋叶片绕空心轴呈螺旋状,且螺旋叶片的迎水面在沿空心轴轴向设置有扰流轴结构,可有效地增大流体的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扰流轴的截面为部分圆形或部分椭圆形,扰流轴轴向长度等于或小于螺旋叶片轴向长度,扰流轴与空心轴平行或成一定夹角,螺旋叶片的背水面无扰流轴结构,以减少流体流经转子时的压力损失。本发明中螺旋叶片的顶端卷边弯曲方向与螺旋叶片旋向相反,可在不增大叶片径向高度的前提下增大流体的径向速度,减小转子的轴向作用力,增强转子对流体的径向扰动, 自对中作用好。

    管路内交错叶片转子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0319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50968.8

    申请日:2013-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路内交错叶片转子,由空心轴和螺旋型交错叶片组成,其中螺旋型交错叶片位于空心轴表面,螺旋型交错叶片由交错相交的横片和竖片组成。本发明中,混合流体流动,冲击管路内交错叶片转子转动,交错叶片转子反作用于混合流体,使其流动方向改变,形成混流,同时受到剪切力,切向流动增强;横片促进混合流体的径向流动,促进位于管路横截面上不同部位的混合流体混合;横片与空心轴中心线距离不同以及两部分横片在竖片两侧以一定角度对称排列或错位排列的交错叶片转子相互组合排列,对混合流体产生“分隔—移位—重新混合”的作用;螺旋型交错叶片边缘对管壁产生轻微刮擦作用,具有一定防垢和除垢作用。

    折流扰流组合式强化传热内插件

    公开(公告)号:CN102878856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413831.2

    申请日:2012-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管内折流扰流组合式强化传热内插件,由折流环和扰流转子构成,扰流转子由空心轴和螺旋叶片组成,叶片迎水侧与背水侧棱边具有一定倾角;折流环由空心轴和折流环片组成,折流环外径小于与其组合的扰流转子外径,折流环片由两段组成,一段是圆柱环,一段是圆锥环,折流环片表面光滑,圆锥环上有开孔,折流环片的圆锥环锥角倾角与扰流转子叶片棱边倾角相同。换热管内一部分中心湍流流体受到折流环的阻挡,流动方向转变为径向流动,与管壁处层流边界层发生混合;另一部分中心流体穿过折流环片表面开孔,以较高速度冲击扰流转子叶片,使转子绕轴线旋转,扰流转子旋转后反作用于管内流体,增强流体切向流动,进而增强流体的湍动程度。

    换热管内自转式转子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102961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0910242559.4

    申请日:2009-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换热管内自转式转子连接结构,它包括有空心轴、排液孔、外凸台、凹台、内凸台和螺旋槽,所述外凸台为空心轴的尾部,所述凹台和内凸台为空心轴的头部,所述凹台与内凸台上加工有旋向相反的螺纹槽,凹台内径大于外凸台外径;本发明中,流体介质流过外凸台和凹台缝隙流入,经过凹台螺旋槽,最后经外凸台和内凸台轴向端面缝隙流入到空心轴和转轴之间的缝隙中,减小转子空心轴连接处径向和轴向上的摩擦,加大单个转子自由转动的能力,加强了流体湍流程度,提高了转子强化传热和防垢除垢的能力。

    换热管内叶片旋向交叉组合式转子

    公开(公告)号:CN102102960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910242557.5

    申请日:2009-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换热管内叶片旋向交叉组合式转子,它是由空心轴和叶片构成的,空心轴上设置不同组合的主叶片和辅叶片,每个叶片是绕空心轴成螺旋结构的,不同旋向的主叶片和辅叶片固定在空心轴上;本发明中,换热管内流体通过叶片时会根据主叶片和辅叶片旋向不同而产生不同方向的垂直于叶片径向方向的切向力,大于零的合力驱动转子以较低的转速转动,从而对管内流体中污垢具有清洗和抑制作用,同时流体在不同旋向叶片上形成了较强的湍流,具有强化传热的效果;在换热管内转子所占据的空间较小、轴向的流通面积大,流体流通性能好;转子运转速率降低,对转轴的摩擦力大为减小,延长了转轴寿命,同时减小了流体动能损失,节约能源。

    一种管式光生物反应器CO2曝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204319U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21215301.7

    申请日:2016-11-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式光生物反应器CO2曝气装置,包括过滤装置、阀门、液体流量计、阀门、气体流量计、锥形转子迷宫螺旋泵和三通,其中锥形转子迷宫螺旋泵包括泵入口、定子、锥形转子和泵出口。工作时,过滤装置置于管式生物反应器水箱内,三通与光反应管线通过螺纹或者法兰进行连接;电机带动锥形转子高速旋转,将CO2与空气混合气体及水箱中的液体分别吸入到锥形转子迷宫螺旋泵;气液两相流体在由锥形转子及定子所形成的工作腔体内随锥形转子作圆周运动以及轴向运动;混合气体经过高速地、连续地逐级摩擦及剪切,最终形成大量的微小气泡掺杂在液体中流入到光反应管线。本实用新型气泡细化效果好,泵效率高,微藻对CO2的吸收彻底,能够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一种管路内气体收集再分布翼片转子

    公开(公告)号:CN206613403U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20267265.7

    申请日:2017-03-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路内气体收集再分布翼片转子,主要由翼片、叶片、锥形凸台、转轴以及锥形凹台组成,转轴置于转子中心,内部开有同心圆通孔,锥形凸台置于转轴一端,另一端设有锥形凹台,凹台外侧均布开有三个径向通孔,叶片、翼片依次对称排布于转轴外表面,叶片结构与中心转轴呈螺旋状扭曲并且在内侧开有导流槽,导流槽沿轴向逐渐收窄,翼片呈一定角度的弧形置于叶片边缘外侧,沿周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中,气液混合流体沿轴向冲击叶片的迎水面,推动转子绕轴旋转,叶片与翼片形成的夹角结构在旋转中能够收集密度轻而浮在管路顶部的气体并再次带入管路底部,从而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促进混合,提高气液传质效率与流体的湍动程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智能调光自清洁管式光合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204608010U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20040553.X

    申请日:2015-01-21

    Inventor: 阎华 王晗 关昌峰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调光自清洁管式光合生物反应器,包括动力单元、反应单元、供气单元、光照单元和辅助单元五部分。动力单元为整个反应循环提供动力来源,反应单元是微藻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供气单元提供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光照单元提供微藻在不同生长阶段最有利于其生长的光照类型。流体的流动带动光合反应器内组合转子转动,增加混合微藻培养液在反应器内的径向二次流,有利于养分传质分散,并避免微藻生长过程中粘壁、沉积、结团等现象。导光板上的光照类型根据微藻种类的不同和微藻所处生长阶段不同而变化,随时提供最有利于其生长的光照类型,控制板对导光板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更进一步提高微藻生长速率,大大缩短培养周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