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辅助电加热的环保转筒式红丹氧化炉

    公开(公告)号:CN103539199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10465139.9

    申请日:2013-10-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7B7/34 F24S10/90 F24S90/00 F27D99/0006 Y02E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加热辅助电加热的环保转筒式红丹氧化炉,包括一圆柱形炉体,该炉体是由外层炉体和内层炉体构成,内层炉体连接有电加热设备,外层炉体和内层炉体之间设有集热容腔,内层炉体上端通过轴承组件连接有一空心传动轴,底部通过轴承组件连接在外层炉体底端,空心传动轴中间部位通过传动轮连接有变频电机,空心传动轴连接内层炉体的一端安装有进料开启阀门,空心传动轴的上端连接至进料斗,内层炉体底部经出料开启阀门连接至冷却箱,冷却箱的出口经六角筛连接至出料斗,集热容腔内设有网状并带有散热孔的导热管,导热管经罗茨风机连接至太阳能制热系统,该系统通过真空管集热器收集的热量在打气泵的作用下,通过导气管将太阳热能传送到导热管,达到加热炉体的目的。

    太阳能集热
    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27596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0980148156.1

    申请日:2009-10-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S10/45 F24S10/90 F24S60/30 F24S80/30 Y02E10/44

    Abstract: 一种具有杜瓦型真空管的太阳能集热设备,其例如通过维持流入太阳能集热器的挥发性液体的液面,使得集热管的内圆筒的不多于80%的容量充满液体,并且对应的集流腔在热量从吸收太阳辐射的玻璃的内圆筒的表面传递到挥发性液体时收集所产生的蒸汽,结果使得太阳辐射的收集更有效。上述设备可同样用于加热吸热管中的液体,液体具有挥发性成分和不挥发性成分。当热量传递到液体时,一部分挥发性成分转化为蒸汽,使得液体中留下的不挥发性成分的浓度变大。

    热电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4203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080031400.9

    申请日:2010-05-28

    Abstract: 一种装置包括排空罩体、辐射吸收器、至少一个热电转换器、支撑结构、以及热传导元件,其中所述排空罩体包括沿纵轴延伸的管状构件,所述辐射吸收器置于所述罩体内并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前表面适于暴露于太阳辐射以产生热量,所述至少一个热电转换器置于所述罩体内并与所述吸收器热连接,所述转换器具有高温端以接收所产生的热量的至少一部分,以便横跨所述至少一个热电转换器建立温差,所述支撑结构置于所述罩体内与所述热电转换器的低温端连接,其中所述支撑结构从所述热端转换器的低温端移走热量,所述热传导元件在所述支撑结构和排空罩体之间延伸并适于将热量从所述支撑结构传递至所述罩体。所述吸收器、至少一个热电转换器以及支撑结构布置为置于所述管状构件内的平面单元。

    微小通道换热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2087053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052009.3

    申请日:2011-03-0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F24S10/90 Y02E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通道换热的太阳能平板集热器,包括:透明盖板、吸热板、隔热层和框架,还包括:集气管、集液管、回液管和若干平行并联布置的微小通道管束,与外部的冷凝段构成分离式循环管;所述的集气管的高度高于集液管高度。分离式循环管内充有在集热温区范围内能发生气液相变的循环工质,循环工质的充注量为分离式循环管内容积的10%~90%,使循环工质在微小通道内形成稳定的气泡泵效应。该发明利用了微小通道的高传热效率、特有的气泡泵效应,提高了太阳能集热器的传热效率,减少传统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中吸热体的重量,有利于拓展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应用温区范围和应用场合范围。

    太阳能收集器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88693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880017414.8

    申请日:2008-05-30

    Abstract: 一种太阳能收集器包括包含细长管(11)的太阳能吸收管(3),该细长管延伸出太阳能吸收管(3)的一端并进入端部接头(15)中,其中细长管(11)的环形外通路(13)与端部接头(15)内的冷流体入口管道(16)连通,且细长管(11)的内通路(14)与端部接头(15)内的热流体出口管道(17)连通。每个端部接头(15)配备垂直于管状通道(18)延伸的收纳部分(22),用于收纳同心细长管(11)的端部。端部接头(15)互连以提供流体流路径而不需要歧管。任何数量的太阳能收集器可以这种方式进行互连。本发明还适用于热管道类型的太阳能收集器。

    玻璃真空环腔太阳换能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661295B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0410034451.3

    申请日:2004-04-11

    Inventor: 徐宝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S10/45 F24S10/90 Y02E10/44

    Abstract: 玻璃真空环腔太阳换能热管,包括玻璃管壳、金属支撑弹卡、导热工质、换能膜板、反射镜面、吸气剂等构成。导热工质环腔玻璃管的容腔开口端对应大口径外层玻璃管封头端,与导热工质环腔玻璃管的玻璃管外壁环形密封玻璃焊接,形成套装在一起,封闭成三层相套的玻璃管环形腔体。依次为玻璃大管径壳体、真空环腔、玻璃中管径壳体、导热工质环腔、玻璃小管径壳体、真空管腔的结构。玻璃小管径封头为玻璃防爆安全阀。玻璃密封环形焊接点分界线外的导热工质环腔玻璃管为放热段,内为集热段。集热段导热工质环腔管的外管壁迎光面为换能膜板,玻璃真空环腔管的阳光非透射面镀有反射镜面。金属支撑弹卡镀有光吸收膜,将热量传导于导热工质环腔管的底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