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依据多种流变参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率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5179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39127.6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沈士蕙 于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依据多种流变参数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率确定方法,包括:1)将新集料、RAP料和新沥青拌和、老化,制得粗、细集料混合料;2)获得粗集料混合料和细集料混合料;3)获得粗集料沥青和细集料沥青;4)获得原样沥青,将RAP料抽提回收获得RAP沥青;5)将原样沥青和RAP沥青按照步骤3)中得到的粗集料沥青与细集料沥青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比例沥青;6)获得粗集料沥青、细集料沥青、原样沥青和比例沥青的试验参数,利用上述参数结合RAP拌和率公式计算RAP拌和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间断级配设计方法,能在拌和后方便地对再生料和新集料进行区分,通过比较不同集料周围沥青的性质差异,从而完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体系。

    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06910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640144.1

    申请日:2018-06-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6/00 C04B28/00 C04B2201/50 C04B14/02 C04B1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浆体含量Vp(%);S2:确定混凝土配比中的水胶比γ,外加剂的掺量ω,单位为%,砂率单位为%;及混凝土的含气量α,单位为%;S3:所述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包括水、胶凝材料、外加剂及骨料,所述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骨料的含量为1‑Vp(%),根据S1、S2获得的数据,计算获得混凝土的配合比;S4:根据S3获得的配合比混合材料后制成混凝土。本发明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能够通过降低浆体含量降低过渡区在混凝土材料中的含量以提高混凝土强度,同时胶凝材料用量减少,为企业降低施工成本。

    T形钢管及T形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

    公开(公告)号:CN10867828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40846.5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长江大学

    Inventor: 陈誉 胡鹏兵 何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C3/34 C04B28/00 C04B14/02 C04B18/08 C04B2103/0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形钢管及T形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其包括配合组装的U型管和C型管,U型管和C型管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定位设置,其中第一连接部垂直设置在所述U型管中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侧壁之间,第二连接部一端与第一连接部垂直连接设置,另一端与C型管端口相对设置的管壁垂直连接设置。通过设置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构成的组装节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钢管内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改善了组合柱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另外,通过合理设置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和外加剂比例,增强了再生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使其与T形钢管组合而成的T形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柱,既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又能够节约资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