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5293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27365.4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太阳能驱动生化热化学转化制取微藻燃料方法及系统;一种太阳能驱动生化热化学转化制取微藻燃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完成:步骤一:在微藻高密度培养及采收系统中进行微藻培养及定期收获;步骤二:将收获的藻浆通入太阳能水热预处理系统中进行水热水解,所得产物在固液分离器中进行分离,得到水热水解液和藻渣;步骤三:水热水解液通入生物质发酵制气系统中产生物气,藻渣首先进行油脂萃取,所得的油脂进入生物质生物油炼制系统中用于生产生物柴油,脱脂后的藻渣通入生物质发酵制气系统中产生物气;步骤四:利用碳酸钠进行生物气提纯并回收CO2用于微藻培养;系统由太阳能光伏供电。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208073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16415.7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热蒸发的微流控样品浓缩装置及使用方法;基于光热蒸发的微流控样品浓缩装置,包括样品溶液通道,其特征在于:样品溶液通道的上方设置有多孔光热蒸发层,多孔光热蒸发层的上方设置有载气通道,多孔光热蒸发层的外侧设置有光源;所述多孔光热蒸发层由亲水多孔光热介质层和疏水气体扩散层组成;所述亲水多孔光热介质层对液体产生毛细抽吸力,使样品溶液进入亲水多孔光热介质层,同时,亲水多孔光热介质层吸收光源的入射光产生光热效应使样品溶液吸热蒸发产生气体,进而实现对样品溶液的蒸发浓缩;所述疏水气体扩散层为疏水结构,位于亲水多孔光热介质层上部;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晶体提纯、药物合成、食品工程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15248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43539.7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汽轮机排汽余热回收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方法;基于汽轮机排汽余热回收利用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二氧化碳捕集子系统和基于汽轮机排汽的余热回收热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子系统包括引风机、吸收塔、富液泵、贫/富液换热器、富液换热器、解吸塔、再沸器、贫液泵、贫液冷却器、塔顶气换热器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基于汽轮机排汽的余热回收热泵子系统包括凝汽器、塔顶气换热器、压缩机、再沸器、富液换热器以及节流阀;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子系统中,所述的吸收塔具有底部气体入口,供经引风机引入的含CO2烟气进入,底部液体出口与富液泵入口相连;本发明适用于燃煤电厂等产生的烟气中低浓度CO2的捕集。
-
公开(公告)号:CN110071316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346000.X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及处理方法;一种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包括阴极腔室、阴离子交换膜和阳极腔室,阴极腔室内设置有阴极泡沫铜电极和阴极电解液,阳极腔室内设置有阳极电极和阳极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由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该印制电子线路板上所有的覆铜线通过外接短路线连通,同时,其中一条覆铜线通过导流片与外部负载的一端连接,外部负载的另一端与阴极泡沫铜电极连接;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环保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543434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0701541.0
申请日:2017-08-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式模块化防磨除灰三维肋管换热器,包括与烟道连接的换热器壳体;在换热器壳体前端板上设置有进气口,后端板上设置有出气口;换热器壳体外部设置有冷工质进口集管和冷工质出口集管;其特征在于:在换热器壳体内位于进气口端布置有整流栅,整流栅的后侧布置有若干条沿高度方向层叠布置的防磨假管,所述防磨假管的两端通过螺纹或压接的方式固定在换热器壳体的左、右端板上;防磨假管的后侧布置有若干条沿高度方向层叠布置的声波清灰器,声波清灰器的后侧布置有若干个三维肋管换热单元,所述三维肋管换热单元沿高度方向层叠布置,同时还沿水平方向层叠布置;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各种工业烟气的余热回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593657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81408.9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pH调节的微藻生物膜的快速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选取纤维丝状的藻种作为待接种藻种所需的辅助藻种;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对待接种藻种和辅助藻种这两个藻种分别进行活化和预培养,并取细胞活性较好的对数期微藻细胞用于接种;将待接种藻种和辅助藻种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藻-藻共聚体悬浮液;将藻-藻共聚体悬浮液,分别用酸、碱溶液进行pH调节,并且得到的酸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的Zeta电位为正,得到的碱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的Zeta电位为负;再将等体积的酸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和碱性藻-藻共聚体悬浮液混合,并接种到待接种的微藻生物膜培养系统中;可广泛应用在微生物培养与发酵、污水处理、物质分析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684508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1063764.0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1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平铺式双极光响应光电化学电池及建筑物屋顶处理生活污水发电系统和工作方法,底部放置第一交换膜,在第一交换膜边缘粘贴一体成型的绝缘胶体,在绝缘胶体上部粘贴导电玻璃,绝缘胶体与第一交换膜和导电玻璃围成封闭腔室,在封闭腔室中间设置隔离胶体,将封闭腔室分为两个隔绝空间,在每个隔绝空间开设两个管道孔,用于液体进出,导电玻璃面向封闭腔室一侧涂覆导电膜,隔离胶体粘贴在导电玻璃一侧时,将导电玻璃刻蚀出一条凹槽采用同时响应光的光阳极和光阴极材料,同时实现对光阳极和光阴极的驱动,当电池工作时,双极协同作用,产生更多的电子‑空穴对,提高电池对光的利用效率和电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29488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94741.X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12M1/107 , C12M1/00 , C02F1/469 , C02F101/16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腔室电渗析产氢发酵反应器及产氢方法,一种三腔室电渗析产氢发酵反应器,包括阳极腔室、发酵腔室、阴极腔室、阴极电极、阳极电极、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其特征在于:阴极腔室和发酵腔室由阳离子交换膜隔开;阳极腔室和发酵腔室由阴离子交换膜隔开;阴、阳极电极分别置于阴、阳极腔室中;所述阴、阳电极为惰性的石墨电极,其电极表面积与离子交换膜表面积相同,所述阴、阳电极分别外接直流电源负极和正极,阴极腔室上部设置第一排料排液口,下部设置第一进水口;本发明能够有效的移除并富集高氨氮有机废水中氨氮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可广泛应用在生物、能源、化工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95059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17871.6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3/04 , C25B11/035 , C25B11/0415 , C25B11/04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化学还原CO2的铜纳米线负载锡催化电极及方法;用于电化学还原CO2的铜纳米线负载锡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氧化还原的方法在铜片电极的表面自生长一层铜纳米线,包括清洗铜片电极;在铜片电极表面生长Cu(OH)2纳米线,得到Cu(OH)2纳米线电极;将Cu(OH)2纳米线电极还原为铜纳米线电极;B采用电沉积方法在铜纳米线电极上电镀锡催化剂,制备具有纳米线结构的电极,包括配制电镀液;电镀锡催化剂,得到铜纳米线负载锡催化剂电极;本发明提高了电极的表面积,增加了催化剂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电化学还原CO2活性;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性能优良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64925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521669.3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1M8/1009 , H01M4/96 , H01M4/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整体式碳质自呼吸阴极的无膜甲酸燃料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阴极制备:步骤1竹管碳化;步骤2对竹炭管进行刻蚀扩孔;步骤3对竹炭管进行P元素掺杂和N元素掺杂;步骤4对竹炭管进行Fe元素掺杂;步骤5对竹炭管进行疏水性处理;二、阳极制备:采用反复沉积浸渍方法对石墨棒进行镀钯处理,获得镀钯石墨棒阳极;再将镀钯石墨棒阳极进行循环伏安法活化;三、电池组装:将阳极沿阴极中心轴方向插入清洗干燥后的阴极内;在阴极两端分别安装上、下端面密封板;本发明极大地降低了DFFC的成本,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提高了电池的氧还原性能,优化了碳质电极的传质特性;可广泛应用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