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768227A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201010100176.6
申请日:2010-01-1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F2/02 , C08F2/06 , C08F4/26 , C08F112/08 , C08F12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电子转移生成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聚合体系,包括: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引发剂、配位剂、催化剂、还原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碱;其中,按摩尔比,单体∶引发剂∶碱=100~1000∶1∶1~5;所述催化剂选自:六水合高氯化铁或溴化铁中的一种;所述碱选自:氢氧化钠(NaOH)、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铁(Fe(OH)3)的一种。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AGET?ATRP聚合体系中加入催化剂用量的碱,提高反应的聚合速率,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转化率较高的聚合物,并且碱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聚合反应的控制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80036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810024260.7
申请日:2008-05-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F212/08 , C08F220/10 , C08F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吸液性共聚物凝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作为单体,按摩尔比,单体∶引发剂=100∶1~1000∶1,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多官能团大分子引发剂;(2)按摩尔比,步骤(1)所得多官能团大分子引发剂∶交联剂=1∶100~1∶250,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共聚物凝胶。本方法合成的聚合物的网络大小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线性聚合物的分子量或交联剂的用量来很好地控制;另外聚合物的结构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单体的种类的选择来进行控制,从而控制聚合物凝胶的吸液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133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309779.9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H01M10/0525 ,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05 , H01M4/58 , H01M4/60 , C01G33/00 , C01G23/04 , C01G35/00 , C01G4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构筑快离子导体包覆层的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核颗粒材料、含有B元素的化合物、沉淀剂和配位剂在溶剂中均匀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反应得到核壳颗粒中间体;将所述核壳颗粒中间体浸渍于含有A元素的溶液中,然后取出浸渍处理后的核壳颗粒中间体进行煅烧处理,得到含有快离子导体包覆层AxByOz的核‑壳结构颗粒。本发明提供一种简便易行、条件温和、普适性广的可控构筑快离子导体包覆层的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基底材料上构筑均匀、连续的快离子导体包覆层,并且包覆层的厚度可以实现纳米精度调控;所提供的含有快离子导体包覆层的核‑壳结构颗粒可用于电池或传感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98923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621726.1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单一分子量两亲性主链含偶氮苯侧链含糖齐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迭代逐步增长法和CuAAC反应相结合制备得到不同分子量的疏水性主链型偶氮苯齐聚物前体,然后与甘露糖进行硫醇‑烯反应得到单一分子量两亲性主链含偶氮苯侧链含糖齐聚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齐聚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包含上述齐聚物的溶液或经组装的齐聚物溶液滴涂在基底表面,制备得到一系列齐聚物薄膜。上述齐聚物薄膜的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且可在不同基底上修饰,该类齐聚物薄膜可实现对刀豆蛋白A的特异性识别以及对大肠杆菌的特异性粘附,并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在蛋白质识别、细菌黏附以及抗菌性能等生物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9188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570416.8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长兴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苏州大学
IPC: C08J3/28 , C08J3/24 , C08L25/18 , C08F1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偶氮苯聚合物微球团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可以使多个含有反应性端基基团的单分散偶氮苯聚合物微球按照预设排列方式进行组装排列,然后采用光进行照射,相邻的单分散偶氮苯聚合物微球两两之间发生融合,通过所述反应性端基基团参与的化学交联反应使融合的部分形成共价连接,能够得到结构稳定的偶氮苯聚合物微球团簇,而且还兼具光响应特性、构型易调整和实现,有利于在光开关、光信息存储材料、生物分子活性光调控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或集成光学材料等领域中加以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499817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0121548.7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F293/00 , C08F120/36 , C08F2/38 , C07C245/08 , C09K19/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分子手性偶氮苯组装体及原位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手性偶氮苯单体、大分子链转移剂、自由基引发剂和醇溶剂混合,无氧环境下聚合反应,得到超分子手性偶氮苯聚合物,本发明在聚合的过程中原位获得不同形貌的超分子手性液晶聚合物组装体,成功在乙醇溶液中实现了聚合诱导手性自组装,为原位构建含偶氮苯的超分子手性聚合物组装体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776440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1911144146.2
申请日:2019-11-2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7C245/08 , C09K11/06 , C07C213/06 , C07C217/16 , C08F293/00 , C08F220/18 , C08F220/3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制备偶氮还原酶响应的聚合物荧光探针的方法及其应用。首先制备水溶性大分子链转移剂PEG‑CTA,同时制备含有偶氮苯的功能单体TPE‑AZO‑MA。用此功能单体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与PEG‑CTA进行RAFT聚合诱导自组装,得到基于偶氮还原酶响应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组装体,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发明还公开了通过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在制备偶氮还原酶响应的药物载体或生物成像制剂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08472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489074.8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8G73/06 , C07C24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末端功能化聚合物及利用炔铜进行CuAAC聚合的方法,为新型催化铜催化叠氮‑炔环加成(CuAAC)聚合反应及其聚合产物末端功能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催化剂((4‑甲氧基苯基)乙炔基)铜、(苯基乙炔基)铜以及((4‑氰基苯基)乙炔基)铜的合成;2)CuAAC聚合反应单体的制备;3)在聚合反应配体存在下进行CuAAC聚合反应,使用不同结构的炔铜作为催化剂进行聚合。本发明最终成功得到聚合物并且得到的聚合物中端基带有催化剂的芳环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3121302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41373.5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链含有芴‑丁二炔结构的单分散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并且通过包含下列步骤的方法制备:1)芴供体的获得;2)芴‑丁二炔单体的获得;和3)单分散聚合物的合成。本发明的单分散聚合物具有较佳的产品加工性能与机械性能;与此同时,本发明采用Glaser coupling聚合反应法制备聚合物,实验操作简单易行;并且本发明将快速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应用到聚合物合成中,为单分散聚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发明的方法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在空气中稳定,并且该方法中的反应操作简便,效率高,便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128665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395261.0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偶氮还原酶响应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合成含偶氮苯及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小分子引发剂;然后反应制备两亲性聚合物,即偶氮还原酶响应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近红外荧光探针。加入偶氮还原酶后胶束溶液产生荧光并随着时间逐渐增强,包裹的药物也逐渐被释放。通过用荧光光谱测试在偶氮还原酶作用下荧光强度的变化可以监测药物释放过程。偶氮还原酶主要存在人体的结肠中,因此,此两亲性嵌段聚合物是一种潜在的结肠定位药物控释载体。
-
-
-
-
-
-
-
-
-